近年來,亞太地區最大規模企業合併案就是2007年12月的香港地鐵和九廣鐵路合併案,涉及180億港幣(約新臺幣800億元)資產、1萬4千多名員工,合併的應用程式超過160個,在合併工作巔峰時期,整個IT部門最多要處理1千6百個任務。

面對這麼大型的企業整併,怎麼確定相關合併工作能依序完成?一手主導兩鐵公司IT整併的香港地鐵(簡稱港鐵)首席資訊長賴錫璋表示,「只要能精準掌握貫穿兩鐵公司營運的IT系統,就能確保合併成功。」

謀定而後動,詳細制訂IT發展策略

賴錫璋具有40年以上豐富的IT工作經驗,他說:「除了Y2K專案外,這是生平遇過難度最高、規模最大的IT任務。」為了確保IT整併計畫成功,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一個以未來業務模式為依據的IT整併計畫。

九廣鐵路和香港地鐵雖然都是鐵路公司,但兩者的公司文化、營運模式、工作流程都大不相同,賴錫璋表示,透過IT可讓雙方從流程上快速整合。早在2004年,兩間鐵路公司已有合併共識,雙方開始初步整合設計規畫。

不過,當時兩間公司仍是獨立運作,賴錫璋表示,規畫初期很難拿到對方比較機密的人事、系統、資產等資料,最後與20名用戶訪談,花了3個月,才找出一個適合兩鐵合併後的系統架構。

香港政府在2006年對外公布兩鐵合併,自6月起,2間公司一起動員制定虛擬的IT發展策略。賴錫璋說:「要讓IT發揮應有效益,首先,要制訂一個合適的IT策略、計畫,及落實執行的作法。」。因為合併後就是同一家公司,他認為,「未來業務模式怎麼走,IT就必需能提供足夠的支援,甚至創造更高的價值。」

成立IT專案管理辦公室,負責IT合併事宜

九廣鐵路和香港地鐵是平等合併,所有政策制訂必須由雙方同意。
因此,兩鐵公司在正式合併前,賴錫璋透過成立IT專案管理辦公室(ITPMO),協調各種IT整併專案進度和IT資源分配,並由各業務部門負責人擔任專案經理,以確保IT整併能符合業務流程需求,「這個IT專案管理辦公室,是兩鐵在IT整併過程中最強而有力的靠山。」他說。

合併後的公司營運要能滿足雙方需求,賴錫璋在IT整併策略上,以「維持合併後業務正常營運」「對系統更動最少」,以及「導入時間最短」等3個原則,從2家既有的IT系統中,選出合併後仍適用的關鍵系統。

以ERP系統選擇為例,九廣鐵路使用SAP的ERP系統,香港地鐵使用甲骨文(Oracle)的ERP系統。賴錫璋認為,2家公司所有的流程、業務模式、彙報架構等,在合併後都已改變,必須重新評估哪一個ERP才適合合併後的營運模式。最後,香港地鐵選擇了Oracle。諸如此類大大大小IT系統的存續評估,都是透過IT人員和部門業務人員面對面溝通、40次以上的會議才做出決定。

由於地鐵公司專案成功率超過9成、並取得CMMI Level 2認證,賴錫璋指出,有8成系統是延續香港地鐵原有系統,其餘2成採用九廣鐵路的系統。

制定首日專案計畫,宣示合併成功決心

兩鐵公司在2007年12月2日正式合併,也是新港鐵面對香港民眾的首日。賴錫璋說:「行車服務與安全不能打折扣,兩鐵合併後,地鐵票也跟著降價,一切都得如期實施。所有對乘客有影響、對內外溝通有影響的工作,在合併首日都必須順利上線。」他為了第1天就必須順利上線的相關系統,制訂一個首日專案計畫。

這個首日專案計畫包含17個重要的應用系統,內容包羅萬象,如電子郵件系統、票務系統的後端報表、IT基礎架構和網路架構、軟體使用權轉移、兩間公司的文檔、財務管理系統上線、資訊安全、成立IT控制指揮中心(ITCCC)及相關組織調整等。賴錫璋說:「IT合併最巔峰時期,IT專案活動數量高達1,600多個。」

合併首日是兩鐵IT整併最直接的考驗,不論民眾搭乘哪一條路線的地鐵,都要能準時發車並維持行的安全;另一個挑戰是,兩鐵合併後票價要跟著降10%,「能否正確以新票價計算,是兩鐵合併成功與否最直接的檢驗。」賴錫璋說。

為了落實首日專案計畫,兩鐵公司成立了IT控制指揮中心(ITCCC),負責指揮首日專案工作在12月2日當天的進行。

IT控制指揮中心最主要的任務在於,監控包括客服熱線、公司網站、B2C應用程式修改等IT系統轉換狀態,能快速處理IT轉換過程所出現的事故,讓潛在危機的影響降到最小;同時負責協調各種預備方案,呈報重大問題給更高階的公司轉換管理委員會作決策。

5個小時完成首日專案計畫上線

香港地鐵運轉時間每天上午6點到凌晨1點,每天只有5小時的休息時間。因此,系統上線測試時間只有5個小時,「時間,就是系統能否順利上線的最大挑戰。」賴錫璋說。

賴錫璋表示,IT控制指揮中心在12月1日晚上10點鐘就開始待命,檢查每個預備要上線的系統,由於最後資料合併風險最高,所以當天IT控制指揮中心已經做了3次彩排,相關的異地備援計畫,也一起進行。

「每15分鐘做一次進度審查,務求做到準時、如期完成IT系統的轉換。」賴錫璋說,「先前詳細完整的規畫發揮應有的效用,」原訂凌晨6點前完成IT系統轉換工作,在凌晨5點10分就已經順利上線。香港搭乘地鐵的票價,在合併後第一天就順利以新票價計算。

香港地鐵IT整併下一步

2007年12月2日,新港鐵出爐,首日專案計畫及相關IT計畫在第1天都順利上線,港鐵在接下來IT整併的步調也相當快速,在1個月內,就已採用單一財務管理與採購系統,而屬於採購系統一部分的維修備用零件(Spare Parts)系統,在第一個月就已完成。

合併後3個月內,港鐵順利完成ERP合併,並完成一個能管理14,000多名員工,與複雜人事任命的人資管理系統;而足以支撐180億港幣規模的資產管理系統,也在2008年4月7日正式上線。

賴錫璋表示,所有IT合併的工作至此,已經完成了70%,接下來就是趁機進行伺服器集中化和虛擬化等節省IT成本的工作。「預計在2009年中,香港地鐵也會將原有5個IDC,合併成2個。」他說。此外,「兩鐵IT整併後,160個應用程式只剩下107個應用程式,每年軟體授權費用至少可以節省1千多萬港幣。」他說。

在IT人力方面,原本九廣鐵路IT部門有100名員工,地鐵公司IT部門有150多名員工,完成IT整併後的半年內,兩個原本各自獨立的IT部門,已經集中到港鐵辦公。在職位整併後,現在香港地鐵IT部門人數只有150人左右。

根據港鐵2007年財務報表,港鐵鐵路業務市占率從原本的25.3%提升到41.6%,也帶動票價調整機制更透明化,種種跡象都證明兩鐵合併帶來正面效益。

回首過去1年多,港鐵的IT整併工作,從啟動、規畫、執行、監控一直到結案,多數人對港鐵表現有目共睹。作為IT整併的推手,賴錫璋說:「縝密而詳細的IT整併規畫,加上軍隊化般的高度執行力,是這個大規模IT整併計畫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香港地鐵IT整併方法示意圖

看大圖

 

港鐵IT整併的資安風險

企業進行合併時,組織、人員、IT系統和資料量的變動,會造成資安風險。香港地鐵首席資訊長賴錫璋表示,該公司以「安全」「功能」「花費總成本(TOC)」「對其他應用程式產生的效益」以及「產品效能」來選購資安產品。

賴錫璋表示,內部員工異動,可能造成資料外洩潛在風險,外部每個月有超過3萬次的攻擊。香港地鐵透過端點安全防護軟體,加上網路存取控管(NAC)功能,監控每位員工資訊流向,並抵擋外在惡意攻擊。

合併後的香港地鐵,員工人數從各自6、7千人,到合併後的1萬4千多人,E-mail從原本3千多個暴增到7千多個,對外聯繫E-mail數量也超過5千個,造成垃圾郵件暴增。賴錫璋透過防垃圾郵件閘道器以及垃圾郵件過濾軟體,避免垃圾郵件對郵件伺服器和員工效率的衝擊,也降低垃圾郵件可能隱含惡意連結或病毒,對網路使用者造成資安威脅。

兩鐵合併後有1千多臺伺服器,賴錫璋引進安全管理平臺,分析各種Log(登錄檔)。合併後港鐵主機從微軟平臺,新增Unix、Linux、AIX等主機平臺,加上每天新增2TB資料量,賴錫璋選用能支援異質平臺、備份窗口短的備份軟體,完成港鐵備份作業。

賴錫璋看好未來SaaS的應用效益,他不諱言,當香港地鐵合作伙伴已延伸到中國其他大城市時,未來港鐵一些好用的管理軟體,是否可以透過SaaS提供給其他合作伙伴,是賴錫璋持續關注的技術重點。

 

CIO小檔案

賴錫璋

香港鐵路公司首席資訊長 

●學歷:香港理工大學電腦研究高級文憑管理學文憑、澳洲亞格里菲斯大學技術管理碩士

●經歷:IT經歷豐富,1998~2004年擔任香港電腦協會會長,1999年迄今,擔任香港鐵路公司首席資訊長兼資訊技術總監

 

公司檔案

香港鐵路公司  

●成立時間:2007年12月2日正式完成與九廣鐵路的合併
●主要業務:提供鐵路相關業務,以及物業管理
●總部:香港
●董事會主席:錢果豐
●年營收:106.9億港幣(2007年)

資訊部檔案

●部門名稱:資訊部
●資訊最高主管:首席資訊長賴錫璋
●IT部門人數:150多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