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農委會位在1樓的資訊中心,迎接你的,是接連不斷豪爽的笑聲,查看笑聲源頭,居然是打扮時髦並染成一頭金髮的女士,進一步了解,沒想到她正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主任林貞,也顛覆我對資訊主管的刻板印象。

與林貞詳談後,才發現原來她一頭金髮是因為有一次在公車上,她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女生,往前一瞧,居然相當年輕,她意識到原來頭髮顏色是會影響到實際的外觀年齡,於是,就將自己的一頭白髮以植物性染料染成金色。

由此略可看出林貞不與現狀妥協與求新求變的個性。而這正是林貞近26年IT工作的最佳寫照。林貞說:「我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她很慶幸自己能在農委會資訊部門服務,若換成其他公務單位,可能終其一生都是做同樣的事情,但在農委會不但要服務農委會本部,還有60個農委會直屬、所屬機關與農業e化等相關工作,要做的事很多,挑戰也很大,當然更有成就感。

林貞說:「只要肯創新,在農委會資訊中心能做的事情是相當多。」農委會不但率先完成全臺344個農漁會非信用部門網路架構,更率先其他政府機關開始進行機房共構計畫,而這些工作都不是長官所交付的命令,而是由資訊中心11名同仁所主動完成的。「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只要肯創新,就容易有績效,當然未來就更容易爭取IT預算。」林貞說。

資訊部門更需要具有不斷創新思維的人才

林貞畢業於臺大昆蟲系,但她卻從事資訊相關的工作,正由於她個性不設限,並把握住自己的興趣,於是往生物統計、數學與資訊方面發展,並取得臺大農藝研究所生物統計組碩士學位後,於1972年進入內政部統計處負責計算國民的平均壽命。

當時的內政部統計處還是使用計算機與算盤來計算國民平均壽命,這個計算方式共有6個欄位,當第一欄計算好了,才能算第二欄,並依序計算完6個欄位,但當時的林貞認為,人工計算的方式太過於繁瑣,應該可以將這些計算行為交由電腦來運算,於是,她自發性的將計算方式轉換成程式語言交由電腦來運算,結果一下子就將結果計算出來,當時,也有人不相信電腦運算結果的準確性,但驗證到小數點第六位都沒有錯誤時,對方也接納了電腦運算結果,最後整個計畫都由電腦負責計算,也讓整個計畫提早半年就完成了。

計畫完成後,林貞則是來到主計處的勞動力調查評審委員會,去執行勞動力的相關統計工作,由於林貞主要負責製作報表,但當時的主計處還是使用計算機來統計報表,於是,林貞則透過Fortran語言開發出一套報表系統,也大幅提升人員的工作效率。

林貞表示,從內政部統計處到行政院主計處,讓她意識到必須思考出最有效率的做法,這樣一來可以節省時間,並把多餘的時間去做創新的工作。「電腦能做的就讓電腦做,多餘的時間就應該好好思考,如何讓生產力大幅提升。」林貞說。

早在70年代,林貞就透過電腦來提升工作效率,將學會的東西,移交給其他人,然後去學習其它新的事物。林貞認為,人的一生中,如果只會做一件事情,那真的很無聊,若具備創新的思維,去做許多不一樣的事情,競爭力就會大幅提升。

她進一步表示,如果在組織中,不斷的將學會的東西往外分享,組織當然也會不斷前進,也很慶幸自己能在資訊部門,因為資訊部門正需要這樣的人格特質。

林貞也將這樣的人格特質與工作方式帶入農委會中,林貞在26年的農委會工作生涯中,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林貞主動要求的。最代表性的一役就是2001年所執行的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計畫。

有口碑,IT不怕沒預算

對於農委會資訊中心來說,除了農委會會本部外,還要服務60個直屬與所屬機關,甚至連各地的農漁會也是農委會資訊中心提供服務的範圍。各地的農漁會早在2001年以前就將與業務息息相關的信用部門全部網路化,但在非核心的業務,如推廣、供銷、保險與會務的電腦化與網路化的腳步仍過於緩慢,於是,林貞就開始規畫推動「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計畫,希望能建構農漁民組織的資訊體系,來強化農業行政效率,並計畫在3年完成全臺344個農漁會區域網路設施。

不過,當初長官曾經告訴林貞,這些工作應該是農漁會自己本身的事情,但林貞跟長官說:「如果農漁會的非信用部門都不做網路化,等到我們退休後的那天,農漁會很有可能仍原地踏步且沒有網路化。」於是,林貞說服了長官並爭取到1億元的資金,來執行網路化的工作,而此舉竟然間接影響農委會的施政效率。

林貞表示,在農委會資訊部門工作有一項好處,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只要是能說出道理來,並能說服長官,雖然長官並不完全了解電腦,還是可以爭取到預算。

而各地農漁會的非信用部門網路建置完畢後,馬上就帶來效益,當時新竹縣農會總幹事,就曾對林貞說:「透過網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讓底層的工作人員省下更多時間。」比方以立委的質詢稿或是陳情案件,就必須先找到相關的紙本資料,然後再彙整,一來一往就花費許多時間,但如果資料都存在電腦中,只要做彙整的工作,一份答問稿就可以出來了。

所以,各地農漁會的基層人員,透過網路與資訊化可以節省下許多寶貴的時間,而多餘的時間反而可以促銷當地的農產品,去執行農漁會核心的工作。

但農漁會非信用部門網路化的效應,遠遠超過農委會所能想像的,林貞表示,建立好農漁會各地網路後,政府馬上就要發放農漁會子女的獎學金,於是就將獎學金系統與網路系統結合,只花短短的3個月就完成所有的發放作業。「如果沒有網路,透過紙本作業所花費的時間就不只3個月。」林貞說。

林貞回想農漁會網路化表示,有意義的工作,就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管面臨的阻礙有多麼困難,就一定要做。她進一步表示,如果具備創新的思維,並比別人走的快,就更容易創造口碑。這麼一來,資訊部門就是績效顯著的單位,由於有績效的支持,未來再進行其它系統建置時,只要是有利於大眾的事,「想做,就一定可以做。」林貞說。

非核心的工作就委外

從林貞過去的工作經驗中,可以發現林貞的做事態度是具有「讓資訊科技處理繁雜的作業,個人應該強化核心業務上。」而且農委會資訊中心處理的事情相當廣泛,但整個資訊中心卻只有11個人力,於是,林貞將這樣的工作態度,轉換到IT組織時,就是要做到盡量委外。

林貞擔任農委會資訊主管後,就告訴新進同仁說,「來到農委會的資訊部門,就是要做與過去不同的事,能委外的工作就盡量委外,」但IT人要做什麼事情,「就是做創新的工作。」林貞說。

林貞認為,IT要發揮出最大的績效就是要做創新。她舉郵件伺服器為例,如果新建一臺郵件伺服器,一開始使用者一定會很開心,並讚許資訊部門,但如果下一刻郵件伺服器馬上發生故障,使用者就會從讚許變成責備,所以,要建立使用者的口碑就是要不斷的創新,而創新的工作就應該由資訊部門同仁負責,其他繁瑣的工作就是要委外。

機房共構讓IT發揮集中化的功效

對於農委會資訊部門來說,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就是推動農委會的機房共構計畫。農委會在全臺各地共有60個所屬與直屬機構,於2007年開始導入機房共構計畫,將農委會位於桃園區、苗栗區、臺中區、臺東區的農業改良場,以及種苗改良繁殖場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等6個單位的網站服務,全部使用農委會全球資訊網的技術,並將網站的資料全部集中在農委會的總部機房中,各地的農業改良場只要記住各自的帳號與密碼,就可以連結各自的網站並進行更新,也因此,各區域的改良場就不需要再花費人力來維護網站伺服器。

林貞表示,由於改良場人力不足,通常都是由研究人員兼任IT人員,這麼一來讓工作變得繁複,再加上,改良場大都位於偏僻的地方,伺服器如果發生故障,很難維修,於是就先將這6個單位的網站伺服器集中在農委會中。

不只網站伺服器,從去年開始,農委會還將這6個單位的郵件伺服器也集中在農委會的機房中,林貞表示,如果各改良場的郵件或網站伺服器要做到會本部級的資安水準,必須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資金,但現在透過機房共構,將伺服器全部集中在一起,統一由農委會負責,對於所屬單位來說,不但省下維護的工作,更提升各所屬機構資安等級。

而這6個所屬機構只是農委會共構機房的第一步,林貞是希望機房的共構計畫能逐步擴展到其它單位,林貞表示,第一步一定要跨出去,並且要讓使用者單位取得信任,雖然一開始只有6個單位,但如果能確保這6個單位使用的穩定性,並建立起口碑,這麼一來,將會有更多的單位願意加入機房共構計畫。

機房共構計畫是農委會未來要執行的工作之一,未來農委會資訊中心還有不斷的挑戰要去面對,面對未來的挑戰,林貞跟資訊部門的同仁說:「資訊部門光是一個系統就可以影響到相當多的人,仔細想想,資訊的工作是相當偉大的。」「如果有一天閉上眼睛,你一定會認為相當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來自自己本身,而不是別人給你的評價。」林貞說。

成就感也是林貞工作的動力來源,林貞說:「為何我會那麼開心,那麼愛笑,因為我的工作可以影響到那麼多人,讓這些人開心,我也開心起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簡任技正兼主任林貞說:「IT 部門就應該委外非核心的工作,IT人要做的是創新的工作。」

 

CIO小檔案

林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簡任技正兼主任 

學經歷:臺灣大學農藝研究所生物統計組碩士。獲得臺灣大學農藝研究所生物統計組碩士後,於1972年進入內政部統計處,擔任研究員,並在1977年進入行政院主計處勞動力調查委員會,並於1982年進入農委會,擔任技師,而後短暫離開臺灣,並於1984年回臺,繼續擔任農委會技士一職,並一路從技正、科長至今日簡任技正兼主任一職。

 

公司檔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創立時間:1984年7月20日
●主要業務:主管全國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
●員工人數:500人
●主任委員:陳武雄

資訊部檔案

●部門名稱:資訊中心
●資訊部門最高主管職稱:主任
●直屬主管職稱:主任秘書
●資訊部門人數:11人
●資訊部門分工:資訊規畫科、資訊服務科

IT部門大事記

●1994年:建置農委會全球資訊網
●1997年:建置公文管理系統
●1998年:建置農業產銷班資訊服務網
●2001年:開發本會辦公室自動化系統
●2003年:建置農業知識入口網
●2004年:建置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網
●2005年:完成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計畫
●2006年:擴充建置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日文版網站
●2007年:建置產銷履歷認驗證資訊服務平臺
●2008年:建置農業虛擬博物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