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以下簡稱臺北體院)的資訊環境,將在明年邁入一個全新的世代。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電算中心主任陳奕良說,在各行各業的組織運作中,資訊化與網路化都已不可或缺,而這樣的現象,就連體育學院也無法置身事外。臺北體院的校務行政作業,在10多年前電腦化之後,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翻新,預計新的校務系統將在今年底上線,而明年初,隨著新的機房啟用,整體的網路架構也將有別以往。

長久以來,臺北體院的資訊系統備受詬病,除了各個應用系統的問題之外,既有系統的資料也無法讓使用者百分之百信任,過去甚至有學生修課記錄憑空消失的嚴重問題發生。陳奕良說:「舊的校務系統已經有七、八年歷史,一般來說,只要每年都有正常維護,通常是可以長長久久的使用下去,而臺北體院的校務系統,因為有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一再造成使用者困擾,2年前終於決定開發新的系統因應。」

新一代校務系統等於是學校運作的心臟 必須兼顧各應用環節

對於臺北體院來說,新一代的資訊系統,必須要兼顧到所有應用環節,而不是教務系統而已。「當初,系統更新的需求,雖然是從教務系統開始,但是,由於各個應用系統有高度的關聯,所以,在需求訪談的過程中,就橫掃各個使用單位,舉凡人事、會計等總務都在訪談之列,最後使得這一次的系統更新,自然擴大到整體校務運作,進而促成新一代校務系統。」陳奕良說。

新一代校務系統將同時涵蓋教務、學務、人事、會計等整體業務,等於是臺北體院的心臟。陳奕良說:「兩年前,接下臺北體院電算中心主任這個職務,就有一個很清楚的任務目標,是要翻新教務系統,但是,沒想到專案範圍最後卻擴大到整體校務運作,而且預算還沒有立即追加的空間。」

由於學校單位的經費都是由教育局掌控,所以,臺北體院的資訊支出,都必須得到臺北市教育局首肯才有錢花,否則空有計畫是沒有用的。陳奕良說:「這樣的情況下,臺北體院想要擴大專案範圍,只能從委外廠商這邊下手,雙方經過溝通後,決定全面翻新資訊系統,並且在今年底一次上線,經費則是以2年時間分階段支付給委外廠商。」

「一般情況下,學校都會在每年中初步擬定隔年的專案計畫,然後在年底正式編列預算,交由臺北市教育局審核,最後在市議會核可通過後,由教育局資訊室撥款給學校,學校才能進一步執行相關的專案計畫。」陳奕良說。這樣的流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時間,臺北體院如果不知變通,不想辦法說服委外廠商,就必須縮小專案範圍,最終勢必會影響到系統翻新的整體計畫。

進一步與RFID學生證整合 大幅縮短校務相關作業時間

目前臺北體院正在積極打造的新一代校務系統,除了要能滿足基本的應用需求之外,還有幾項應用特色值得一提,例如:RFID學生證與校務系統的整合。陳奕良說:「校務的運作已經越來越倚賴電腦以及網路,所以,在開發新一代校務系統的過程中,臺北體院就特別重視網路品質以及人性化的應用。」

基本上,臺北體院希望新的校務系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又不能畫蛇添足。舉例來說,臺北體院的學生證,原本就已經與悠遊卡整合,但是,用途僅限於身分識別之用,並未與校務系統整合,這樣的情況下,各個組別不僅需要重複輸入學生資料,而且還有可能會出現輸入錯誤的情況發生。

未來,RFID學生證與校務系統整合之後,只要把學號與悠遊卡編號進行唯一性的關係對應,各部門的作業時間將能有效縮短,並且避免重複輸入資料,增加人為疏失等問題,而且RFID學生證與校務系統整合,並不需要投入太多資訊成本,如果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臺北體院考慮在學生常出入的地方,裝設RFID讀取器等相關設備,讓學生可以自己查詢個人成績或是修課記錄等相關資訊。

在師生都高度倚賴資訊的情況下,整體系統規畫就不能只想到老師,陳奕良表示,在新的校務系統中,臺北體院計畫提供學生個人化的學習歷程記錄。

乍聽之下,個人化的學習歷程記錄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陳奕良強調,對於臺北體院的學生來說,個人化的學習歷程記錄,將會是畢業後找工作的一項利器,因為臺北體院的學生有一個普遍特性,就是會有很多國內外的比賽記錄,而個人化的學習記錄,除了可以提供學生在校內的學習記錄之外,還可以透過系統蒐集外部資訊,例如:歷年的參賽記錄與競賽結果,都能匯集到個人學習記錄中。

新的校務系統在今年底上線後,新的機房也將伴隨而來。陳奕良說:「明年初,新的機房將正式啟用,原本的機房則轉做備援,臺北體院的資訊系統將從此具有異地備援機制。」不過,異地備援等網路相關的細節規畫都還在進行,未來是否會做到資料與系統面都即時同步備援尚未確定。

過去,礙於網路技術與架構的問題,臺北體院的網路品質並不穩定,時常會有網路壅塞等流量管控的情況。陳奕良表示,隨著新的應用系統上線,加上全新的網路架構規畫,臺北體院希望可以改善這些問題。

除此之外,臺北體院也計畫在未來2年內逐步回收個人電腦,並且以迷你筆電提供給專任教師研究之用。陳奕良表示,這個轉變並不會讓電算中心的支出增加,然而,從使用者端來看,相關的學術研究卻會更加方便。

隨著新的校務系統即將上線 壓力也逐漸浮現

陳奕良說:「隨著新的校務系統即將上線,壓力也逐漸浮現,因為這一次的系統翻新不容失敗,否則2年來的努力就白費了。」然而,系統上線之後,往往才是問題的起點,臺北體院希望做好充足的準備。

對於陳奕良而言,過去2年非常煎熬,因為除了原本就在臺北體院運動技術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之外,還身兼臺北體院電算中心主任,在此同時,也是臺北聽障奧運資訊部的召集人,負責統籌臺北聽障奧運整體的資訊規畫,兩個完全不同的資訊工作,都是由一連串緊鑼密鼓的忙碌構成,而且這些角色都非常重要。

「每當壓力到達一個臨界點,又不能放棄的時候,就只能想辦法撐過去」,陳奕良說。資訊工作其實跟學術研究很像,最痛苦的時候其實就是即將破繭而出的那一刻。

回首當初,開始接觸資訊科技,是在淡江大學就讀時,在學校要求下,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要修電腦學分,就在那個時候,陳奕良發現自己對資訊科技的熱情,一路走來,有時候甚至也會廢寢忘食,即使只是幫朋友架設網站或是撰寫程式,都有一種很滿足的感受。

電腦的世界,不是0就是1,一位優秀的IT人員,往往都有好的邏輯思考能力,對於學數學的人來說,跨足資訊領域,確實有可能是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穫。陳奕良對於資訊科技的熱愛,雖是從念書時代開始,但是,「在職涯中能夠有機會擔任電算中心主任或是聽奧的資訊長,其實並不是自己特別厲害,也許是大家都沒有興趣,才讓我有機會。」他說。

不過,也因為身兼多個要職,導致臺北聽障奧運舉辦期間,臺北體院的電子郵件伺服器,因為不正常關機導致設定異常,陳奕良面對這樣的情況,又沒有多餘的人力可以伸出援手,最後就只能自己回到機房解決問題。他說:「每一份工作都有要承擔的責任,既然答應了,就不能輕言放棄,也不能把它當成兒戲。」

因為這樣的信念,支撐著陳奕良,過去2年來,奔波於兩個全然不同的資訊工作,在臺北聽奧揭幕之後,每天至少有3個重要會議,除了每天早上7點半都要與各國領隊開會,每天下午4點鐘的記者會也要隨伺在側,結束之後,晚上8點還有檢討會議。他說:「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經驗。」

陳奕良說:「因應聽奧,臺北體院不僅允許他兼任聽奧的資訊工作,更動員了1千位師生共同參與聽奧的工作,其中有300多人擔任競賽現場的資訊管理師。」他說,這場盛會雖然結束了,但是,聽奧總會也公開肯定臺灣的表現,並且對資訊部與競賽部都豎起了大拇指。

過程中,雖然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但小插曲確實是有的,陳奕良表示,聽奧舉辦期間,總會的資訊長每天都會盯著電腦畫面,監看各種訊息揭露以及應用系統等是否有任何情況,而且每天還會與臺灣的資訊團隊溝通,曾經有一次,就發現打破記錄的結果統計有問題,仔細探究後發現這個問題的根源並不是資訊系統面導致,而是對於破記錄的規則認定有問題,雙方經過溝通後立即調整,順利解決了這個小狀況。

由於陳奕良身兼數職,不論任何時間、任何一個單位出現問題,都只能想辦法解決。他說:「一直以來,都沒有刻意規畫自己的生涯,面對工作,就是憑藉著一種熱情突破各種難關。」這一次,同時面對臺北體院系統翻新計畫以及臺北聽奧資訊系統建置的挑戰,既是榮譽也是壓力,持續忙了2年之後,現在總算到了收割的時候。

 

陳奕良說:「當初接下電算中心主任這個職務,就有很清楚的任務目標,是要翻新教務系統,但沒想到會擴及整體校務運作。」

 

CIO小檔案

陳奕良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電算中心主任

學經歷:

淡江大學數學研究所數理統計博士,畢業後一直在大專院校任教,同時並兼任電算中心主任。2年前接任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電算中心主任後,就負責翻新校內所有系統與架構。同時並兼任臺北聽障奧運資訊部召集人,負責統籌聽奧的整體資訊系統。在此之前,曾經擔任經國技術學院電算中心主任。

 

公司檔案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公司簡介:1968年8月於松山創建,建校宗旨在貫徹政府發展全民體育政策,以培養菁英運動員、舞蹈藝術人才、各級學校體育教師、運動教練、運動科學研究人員、運動領導人才及優秀社會體育工作人員為目標,並配合國家體育運動科學、訓練發展政策,迄今已40年。1995年升格為學院,進而在1997年開設休閒運動管理學系、舞蹈學系、水上運動學系、陸上運動學系、技擊運動學系、球類運動學系及2年制體育學系等7個學系。
●主要業務:培養體育人才
●員工數:全校共有2千多位師生
●現任校長:陳坤檸

資訊部檔案

●資訊部門檔案:電算中心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主任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陳奕良
●直屬主管:校長陳坤檸
●資訊部門人員:5人
●IT預算:1千500萬元(2009年),經費來自臺北市教育局資訊室
●電腦臺數:400臺個人電腦

IT部門大事記

● 1996年設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屬一級單位,歷經5個發展階段:
● 第一階段(自1996年至2001年)協助各單位推動各項行政業務電腦化、第一階段校務系統開發、建置教學電腦教室等。
● 第二階段(自2002年至2004年)協助各單位推動行政業務電腦化外,並新增教學電腦教室、加入新世代骨幹網路實驗計畫、建置校園無線網路學生宿網、第二階段校務系統開發等。
● 第三階段(2005年至2006年)除了建置多媒體語言教學教室來配合加強學生語言能力;也著手規畫建置天母校區教學大樓各項資訊設備網路建置工程。
● 第四階段(2007年)則建置了無線校園網路(天母校區教學大樓全棟、棒球場全區、運動場全區)及宿網。
● 第五階段(2009年)翻新校務系統,同時並計畫在2010年啟用新的機房。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