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裡有不幸罹患中風的老人家,你就會知道,每次定期帶老人家出門看醫生是一件浩大工程,往往得經過一番折騰才能將老人家接送至醫院,接下來,還要推著輪椅帶老人家前往醫院診間進行種種檢查,過程耗力費時,而且你還得防範老人家在奔波途中受傷,若老人家住在窮鄉僻壤,還要開車數小時,才能抵達較大型的醫院完成看診,就更麻煩了。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突破了這樣的困境,打造出全臺規模最大的社區醫療群。現在中風病患待在家裡或就近前往社區照護中心,家人或社區照護人員就能用儀器協助老人家量測與記錄生理數據,並立刻連網回傳至院內的照護系統。醫護人員透過平時密集累積的生理數據,就能更精準地掌握病情,並定期透過視訊系統進行面對面問診,老人家不必費力地跑醫院。

用IT實現高效率、高品質、少錯誤的團隊運作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總執行長許重義興奮地描述他對遠距醫療照護的願景,未來有一天,只有2成較急迫的照護流程必須在醫院內完成,其他8成照護流程都可以在家裡或社區完成,這麼一來,便能大幅降低病患及其家屬的負擔,也節省了大筆的健保費用。

曾旅美數十年擔任醫學院腦神經科教授的許重義,在當今的醫界,許多臺灣的名醫都曾受到許重義的教導與提拔。許重義重返臺灣後,曾連任6年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卸任後,又接下了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總執行長一職,在醫學界是受人尊敬的長者,總是能夠號召各院與各界共同推行新的醫療照護服務。雖然已近古稀之年,但許重義的腦袋裡仍時時冒出許多新奇的點子,這些點子全都為了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而IT向來是他用來實現這些點子的重要武器。

許重義表示,醫療產業的營運特性非常講究團隊合作,不是一人或個別單位單打獨鬥就能完成。進一步來說,無論院內的診療流程或院外的遠距照護都必須緊密串連不同醫護單位、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力與資源,群策群力來共同達成治療和照護病患的目標,甚至連病患也要成為醫療團隊的一份子,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幫自己做量測或預防保健,而IT最大的價值,便是串連起這些分散的資源,建立無縫銜接的合作流程,來實現緊密且完整的服務。「IT應用於醫療照護領域,可提升效率、減少錯誤、省錢及增進服務品質,使整體的團隊合作更緊密。」許重義說。

建立全臺最大規模社區醫療群,用IT串連遠距照護流程

最能反映許重義理想的例子,就是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從2005年持續推動的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目標是提供客戶24小時方便、近距離與專業的照護服務,客戶涵蓋了醫護人員及個案管理師,以及被照護的病患與其家屬。

如今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打造了全臺規模最大的社區醫療群,此醫療群涵蓋167家診所、將近13萬會員數,背後仰賴龐大的遠距照護系統來運行,光是每天系統存取的資料流量就達216MB,以提供呼叫服務、關懷問安、生活協助與生活資源連結等不同的服務項目。

許重義表示,有了好的服務品質便能留住客戶,目前會員對家庭醫師照護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0%,對24小時緊急電話諮詢服務的滿意度也達到95.8%,以致於家庭會員的舊案重簽率達8成。另外,此計畫還節省了健保費用,從2005年至2007年推動下來,為健保局節省約4.1億元的西醫門診費用。基於這些成果,2010年經濟部創新健康服務推動計畫也將此計畫評定為特優。

在此計畫中,IT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許重義解釋,龐大的社區醫療群要能順暢運作,必須用IT橫跨個別單位的人與資源,共同建立居家照護的團隊合作模式。例如,此照護團隊涵蓋了居家照護家庭、居家護理機構的居家護理師、基層診所的醫師、各社區的個案管理師,以及醫院內的醫師、居家護理師與藥劑師等等,透過分工合作來執行照護服務。

連接人力後,IT可提升團隊合作的效率,如照護系統建立個別病患的病情履歷,除了縮短紙本作業的時間,還利於資料傳遞共享,分散在不同單位的醫護人員不必前往特定的診間,只要用電腦就能取用電子化的資料,以提升工作效率。並且IT還可避免人為作業或流程銜接過程可能發生的錯誤,如被照護病患自行量測的生理數據容易出錯或受外在因素干擾,回傳的數據不一定能用來研判病情,對此系統可建立自動判斷錯誤的程式,以減少錯誤。甚至IT也能提供服務以增進品質,如照護系統未來將擔任病患的健康管理師,主動提醒病患吃藥、運動、減重等,以防範疾病惡化,甚至在病情惡化之前,主動告警病患及醫護團隊,及早採取因應措施。

達到病患少出門的願景,只是許重義懷抱的其中一個夢想,在他的腦帶中還悄悄醞釀著更多的創新服務模式,而IT始終是他集結團隊力量來實現理想的重要武器。


公司小檔案

● 企業名稱: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
● 成立時間:1975年
● 營收規模:110億
● 員工人數:4,400人
● IT部門人數:45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