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縣市在2010年底正式合併升格為臺南直轄市,除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外,然而在縣市合併以前,新市府團隊所面對的難題,不只要先解決雙市政中心系統整併問題,更重要的是面對兩地市政中心已飽和的機房空間,如何在有限的機房空間內達到機房整併,甚至提供新的軟硬體服務,也是縣市合併後,負責擔任起臺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的林怡壯,首要面對的難題與挑戰。
林怡壯說,在整併之前的臺南市政府(現為永華市政中心)與臺南縣政府(現為民治市政中心),即便擁有相同性質的業務,但是採用的軟硬體設備和系統皆不同,因此在縣市整併後該選擇採用哪一邊系統或是重新開發一套新系統就會遇到挑戰。
雙市政系統整併,打破本位是關鍵
而如何在兩個市政中心之間尋求彼此共識,找出最佳的系統整合方案,也是林怡壯在系統整併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因為他說,有時在選擇該採哪套系統時往往會受到本位主義影響,雙方都習慣採用原先自己較熟悉的那一套系統,而較不願接受其他陌生的系統,但為了整併後的雙市政中心系統可以順暢運行,就得有一方妥協。
因此林怡壯的作法是在縣市合併前,先找來兩邊資訊與業務人員溝通協調,先達到彼此的共識,以最能涵蓋對方系統為優先沿用該系統為考量,只有在兩邊皆無法容納對方系統時,才重新開發新系統,以節省開發新系統所耗費的硬體成本,這才解決了該採用哪套系統的問題。
而在系統整合初期,兩地市政中心主要先以共通性系統為優先整併項目,像是電子公文、公務電子郵件、差勤及行政管理系統等,因此在縣市合併前就已有部份系統整合完成開始運作,而少部份尚未整併完成的系統,則先採用臨時開發的簡易版系統。
2011年導入公文線上簽核系統
以電子公文系統來說,林怡壯表示,主要是採用原先臺南縣資訊中心的電子公文系統,而在縣市合併後也先開發一個臨時電子公文系統,等到兩邊系統都整併後,再將臨時公文系統進行資料併入和移轉。
直到2011年7月,臺南市政府的電子公文系統才正式上線,同時也首次一併導入公文線上簽核系統。
林怡壯表示,該套公文線上簽核系統,自2011年7月上線啟用迄今,已在475個機關學校單位全數上線使用,而目前已有達到86%的比例是採用公文線上簽核方式,各單位主管可使用筆電或家中電腦來進行大部分公務的線上簽核,僅少部分仍採用紙本方式,像是機密性的公文或檔案較大不易掃描的圖檔、附件,以及民眾陳情的案件等皆暫時採用紙本。
林怡壯亦表示,預計2016年也將導入行動簽核系統,未來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就能完成公文線上簽核,也能提高行政效率。
儘管目前該公文線上簽核系統,仍只開放給主管以上層級使用,但未來也將開放一般員工可直接透過行動裝置或家中電腦,來收取公務電子郵件,以加快公務處理流程。
然而,在縣市整併後,如何進一步整併兩地機房也是林怡壯上任後遇到的另一個挑戰。
林怡壯表示,由於兩邊皆要維持市政中心,因此,若貿然整併機房不只有其困難度,過程中耗費費用也相當龐大,因此他的作法是在整併後,仍維持兩地市政中心的機房設置,並透過租用中華電信光纖網路當內部網路,做為兩地機房相互溝通聯繫的管道。
兩地機房互為資料備援與備份中心
林怡壯也說,透過此作法不只是節省額外硬體成本開銷,另一個帶來的好處是由於兩地彼此相距約50公里,因此也可以提供做為一個異地備援機制,可讓這2個機房之間互為資料備援與備份的中心。
此外,當時兩邊也面臨到機房空間不足問題,再加上用電量多,光是要在機房內建置環控或空調系統就得花費相當多費用。
因此在縣市合併後,林怡壯優先針對兩地市政中心機房的老舊硬體設備進行汰換,並在2012年開始導入虛擬化,用來取代過去必須添購新硬體的作法。
林怡壯說,這樣好處是不只是節省機房使用空間,也能在不增加硬體成本前提下,提供更多的應用服務。
而從縣市合併以來,目前兩邊也已經設置有110臺虛擬機器,除了提供老舊硬體設備汰換使用之外,也作為擴增新的軟硬體之用,甚至這些虛擬機器也開放業務單位申請使用,例如,架設官網或對外服務系統等,再交由資訊人員幫忙建置。
此方式也讓業務單位省下不少購買新硬體需花費的時間和經費,而這些虛擬機器也統一由資訊中心管理和提供資安維護,林怡壯表示,今年預計還可增加40~50臺虛擬機器。
而在縣市整併後,兩地市政中心皆設置資訊中心辦公室,而目前該資訊中心員工總共編制有17人,而當中有13人是資訊人員,包括原先在臺南縣政府資訊中心的10人,以及原臺南市政府資訊科的3人,並同樣分為規畫設計和系統維護兩個組別,同時也另外新增加4名的行政人員。
林怡壯也說,在人員管理上,儘管原先隸屬臺南市政府資訊科的員工人數較少,但原先服務於臺南縣資訊中心的資訊人員,過去也有不少人是曾在臺南市資訊科服務的員工,因此在人員融合和領導上並沒有遇到太大阻礙。
而隨著臺南縣市整併為直轄市後,近幾年也開始積極朝向智慧城市發展前進,而在推動智慧城市的IT基礎設施建置上,也成為林怡壯率領資訊中心同仁負責推動的IT重要任務,而目前已推動或正在進行中的包括有像是Wi-Fi基礎設施建置與臺南市政府開放資料等。
以Wi-Fi基礎建設來說,即是發展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林怡壯表示,自臺南縣市合併後,目前在臺南市已自建有215處的Wi-Fi熱點,提供民眾使用,這些熱點大部份都分布在熱門景點或圖書館、公所等行政機關內。
此外,由於過去Wi-Fi據點皆是由資訊人員自行建置Wi-Fi基地臺,因此會受到其經費限制,每年只能增加設置40處的Wi-Fi熱點,在覆蓋率上仍有其不足。
而為了擴大建置Wi-Fi據點,林怡壯也從2014年開始,採用分期租用Wi-Fi的方式,這麼做的好處是可在短時間內就增加100多個Wi-Fi熱點,加快Wi-Fi基礎建設的進行。
此外,臺南市也在2013年上半年開始與中央的「iTaiwan無線上網」合作互為雙向漫遊,透過iTaiwan在臺南設置約有280個據點,搭配臺南市原有自建的Wi-Fi熱點數量,二者加起來已將近有500處的Wi-Fi據點使用。
另外針對開放資料部份,林怡壯指出,臺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已經在2014年6月上線啟用,裡頭採用的是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支持的CKAN開放原始碼專案來進行架設。
之所以選擇CKAN架構,林怡壯表示,主要是因為考量到開放資料精神在於必需有一個共通性平臺,不只讓民眾方便存取資料,也能提供各種資料交流和互動。
而CKAN因具備有簡潔介面,也內建各種互動服務,如留言、按讚、分享等,加上因採用開源方便開放資料平臺間串連,最後才選擇採用此一方案。
而從開始採用CKAN架構到正式上線,大概花費10個多月左右開發完成,而為了要提供更高的頻寬,也將該平臺建置於雲端環境中使用,目前,已經有開放134項的開放資料集,瀏覽人次達5萬5千多次。
林怡壯也說,今年將會朝向以需求和主題取向的開放資料為主,另外針對1999市民熱線服務也會逐步的來開放。
而且不只是開放1999的資料,未來也將開放1999話務系統平臺的API,讓外界可以拿來加值應用,甚至做為大資料分析之用。
此外,除了官方的開放資料平臺外,未來也將架設另外一個非官方平臺,讓民間也能共同參與,也將採用CKAN架設,未來經過審合通過後的資料也可拿進官方平臺共同使用。
未來2~3年內打造智慧城市的雲端平臺
為了朝向智慧城市邁進,打造新世代的電子化政府,林怡壯也計畫在未來2~3年內將打造一個智慧城市的專屬雲端平臺,透過建置一個軟硬體設施的基礎服務,不只是讓各機關局處不需要經過採購、安裝或建置管理,就能享受雲端服務,另外也能強化各機關的資源共用和資料分享,以提供更快與創新的資訊應用服務。
林怡壯表示,這樣的好處是,未來各局處之間的溝通管道可以更加的暢通,而且如果要做資料的存取,在相同的雲端環境也能降低資料流通的成本,甚至透過雲端平臺取得各局處的資料,也能運用在大資料分析技術,找到更多的智慧應用。
舉例來說,林怡壯預計於今年開發線上新媒體平臺,可將各局處發布的最新消息,統一整合於此平臺進行再利用,這麼做的目的不只為方便各業務單位集中管理保存,同時也以開放資料方式呈現,甚至提供API介面,讓民眾可以將這些人文、歷史等圖資資訊拿來加值再利用。
像是結合圖資拿來做為一種時間軸的應用,以後每到一個風景區,就可以看到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臺南文化古都樣貌和發展歷程。
除此之外,林怡壯也說,未來也將在臺南建置一個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管理中心,透過打造一個智慧管理監控中心,可結合物聯網的應用,將所有道路上行進車輛所在位置資訊通通回傳,再經由控制中心做管控。
此外,該中心也能隨即把訊息傳送給使用者端,即時掌握道路路況,甚至用來做為未來改善道路規畫的參考依據。
臺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林怡壯表示,縣市系統合併最大挑戰是如何打破本位主義,找出最佳的系統整合方案。
CIO小檔案
林怡壯
臺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
學歷: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
經歷:曾在中油累積超過10年以上的軟體及業務工程師經驗,進入臺南縣政府資訊中心,先後接掌系統維護課課長及主任一職,負責IT規畫建置與維護,而在2010年底臺南縣市合併後則擔任資訊中心主任一職,更肩負起雙市政中心系統整併與推動智慧城市的IT任務
機關檔案
臺南市政府
● 網址:www.tainan.gov.tw
●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6號
● 市長:賴清德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臺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林怡壯
● 資訊部門人數:17人
● IT預算:約8,000萬元
IT部門大事紀:
● 2010年:縣市合併前的市政系統整併
● 2011年:整併後電子公文系統上線、導入公文電子簽核系統
● 2012年:機房內導入虛擬化
● 2013~2014年:自建達215處的Wi-Fi熱點、與「iTaiwan」合作雙向漫遊、臺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線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