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旗下的交換器產品目前有EX 3200及EX 4200兩個系列,皆屬於L3等級的網路設備,這些交換器不只是提供封包交換的基本功能,也藉由本身使用的JUNOS作業系統,提供路由處理的能力。Juniper預計在今年的第4季推出機箱式(Chassis)的EX 8200系列,這是Juniper交換器的最高階產品,可視需求加裝各種不同功能的板卡模組,擴充交換器在企業內部的使用彈性。
除了現有的第三層交換器產品之外,Juniper也計畫在未來推出第二層等級的EX系列交換器產品,詳細推出的時間目前還未定。
我們此次借測的EX 4200-24T,具備24個GbE網路埠,其中前8組(0~7)支援802.3af網路線供電(Power over Ethernet,PoE)標準,最高可以輸出15.4瓦的電力,供網路電話及無線基地臺等設備使用。除此之外,交換器本身尚有1個mini GBIC模組插槽,以便擴充額外4個1000Base光纖埠,或者是2個速度更快的10GbE光纖埠。
適合做為中高階用途
EX 4200-24T擁有128Gbps的背板頻寬,本身的封包處理能力則為88Gbps,從規格上來看,足以向下串接多臺交換器,做為承載所有流量進出的核心交換器(Core Switch),或者是擔任次一層級的分散式交換器(Distribution Switch)。
做為上述層級的交換器使用時,除了效能之外,備援能力也很重要,否則交換器停止服務時,便會造成大量的電腦無法連上網路。
EX系列交換器可以視企業需求,再額外安裝第2組備援專用的電源供應器模組,型號更大的EX 4200還具備電源熱抽換的能力,在設備運作的同時,能立即排除既有的硬體故障,提供不間斷的網路交換服務。
可連接多臺交換器,組成虛擬機箱
透過虛擬機箱(Virtual Chassis)的功能,我們最多可將10臺的Juniper交換器連接在一起,合併成一臺虛擬的交換器設備,在Juniper的交換器產品當中,目前只有EX 4200系列有提供這項功能。
如同一臺實體的機箱式交換器,在虛擬機箱的架構下,所有的交換器區分為3種角色,分別是用來管理所有交換器的Master,備援之用的Backup,其他的成員交換器則稱之為Line Card(如同機箱式交換器的板卡),建立虛擬機箱的機制至少要具備前面2者才能稱成。
做為Master角色的交換器,除了提供IT人員能夠在單一IP,同一介面的環境下,同時管理多臺交換器的功能之外,同時也負責管理各臺交換器的L3路由服務,當Master交換器發生故障時,擔任備援角色的Backup交換器就會接手管理的工作,除此之外,利用虛擬機箱這項功能還可以簡化交換器韌體更新的管理工作,在Master交換器刷新完韌體之後,就會將此一版本的韌體傳送給其他的交換器使用。
交換器之間有兩種主要的連接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專屬線材連接所有交換器後方的虛擬機箱連接埠(Virtual Chassis Ports,VCPs),其次則是利用miniGBIC模組上的光纖埠串接其他使用專屬線材串接好的虛擬機箱群組。
單純使用專屬線材的好處,在於可以享有最大的傳輸頻寬,此時交換器之間可以使用最大的背板頻寬傳送封包,但受限於線材的長度,每一臺交換器之間,不得相距超過5公尺,如果交換器之間相隔的距離較遠,那麼就比較適合使用光纖來串連交換器,最遠的布建距離可達300公尺,不過這個時侯,交換器之間傳輸封包的頻寬最快只有10Gbps。
值得注意的是,當虛擬機箱設置妥當,上線運作之後,除了Master之外的各臺交換器,原有的設定,包含VLAN、L3路由等都會被自動清除,如果只是要進行測試的話,我們建議先把原本的設定檔先備份到電腦硬碟,可減短日後回復交換器原始功能所花費的時間。
點小圖看大圖
支援多種路由協定
一般來說,雖然具備路由能力,不過L3交換器的常見用途是設置在企業內部,讓不同VLAN下的電腦能夠相互溝通。EX 4200-24T具備相當完整的路由能力,除了基本的靜態路由之外,在動態的路由協定方面,可支援v1、v2版本的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企業使用度相當高的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適用於大型企業網路環境的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以及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數種。
這款交換器支援的VLAN上限為4,096個,另外也有提供Voice VLAN的功能,在VoIP封包通過設備的時候,透過這項機制,能夠得到較高順序的優先權,獲取更好的音訊品質。可集合數個網路埠頻寬,加快資料傳輸
EX 4200-24T支援IEEE的802.3ad標準,最多可以將8個網路埠「綁定」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頻寬聚集」功能,成為1個具備8Gbps頻寬的虛擬網路埠,加快封包傳送到另外一臺交換器的速度,而且8個網路埠之間的埠號不需要連續才能做此設定。
不只是Juniper,許多其他廠牌的交換器也有支援這項標準,甚至還有廠商針對自家產品推出類似的技術標準(例如Cisco的PAgP),雖然10GbE網路早在2002年就已經推出,不過相關產品的價格至今仍然居高不下,有能力導入10GbE交換器,或者願意針對現有的交換器,額外購買10GbE模組的企業依舊是相當有限,為了解決現有的頻寬問題,802.ad便成為相當受到企業歡迎的解決方案。
除了加大頻寬的好處之外,我們也可以透過802.3ad進行網路封包的流量管理,當其中幾埠的流量滿載時,EX 4200-24T可自動將封包透過閒置的網路埠傳送出去,除此之外,線路備援也是企業在交換器上實作802.3ad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有網路埠發生損壞,封包仍然可以從其他的網路埠傳送出去,不會因為硬體故障而導致網路斷線。
實際架設的時候,用來對接的另外一臺交換器也必須支援802.3ad標準,而且交換器最好是同一廠牌的產品,雖然802.3ad已經是交換器普遍支援的技術標準,但是各家廠商在功能的實作上不一定相同,最多可以綁定的網路埠未必都是8個。
具備多種管理介面
Juniper的交換器產品可以採用多種方式管理,包含面板按鍵、終端機模式、Telnet、SSH,HTTP/HTTPS的網頁介面(J-Web),或者是整合到Juniper行之有年的NSM(NetScreen Security Manager)平臺,透過單一介面,即可集中管理包含EX交換器在內的多種同廠牌設備。
和IDP等其他Juniper產品不同的是,透過NSM管理EX交換器的時候,並不需要在設備的管理介面指定NSM伺服器所在的IP位址(做法類似於我們先前曾經介紹過的趨勢TMCM),直接開啟NSM的介面,產品便能自動找到區域網路下的交換器進行管理。
剛出廠的EX系列交換器,預設僅能透過面板按鍵,或者以Rollover Cable連接Console埠,開啟終端機畫面的方式進行管理。如果想要開啟其他的管理介面,則必須在交換器的終端機介面下輸入指令,才能逐一啟用。
對於大多數的IT人員來說,文字指令仍然是最常用來設定交換器的方式之一,就我們自己首次透過Juniper的交換器,接觸JUNOS的經驗來說,初期只需要學會幾個基本指令,如run、set,以及show等,再透過問號查詢下層可用的指令,就可以在短時間內上手JUNOS的指令操作。
Juniper目前平均一季就會推出一個新版本的JUNOS,其用意除了修補先前版本的不足之外,也同時針對產品功能一併進行強化,對於使用該廠牌設備的企業來說,是值得注意的一項重點,由於這款設備在企業內部,主要是做為中高階的網路設備使用,因此在韌體升級的工作上,最好是能先和原廠,或者和販售產品的經銷商討論過之後,再予以實施,以免造成網路服務的短暫中斷。
Juniper交換器的設定檔管理有一個相當實用的特色,就是可以依據版本新舊儲存50個版本。當IT人員在功能設定上發生操作失誤時,可選擇適合的版本,快速回溯到舊版的設定,恢復設備功能的正常運作。網頁形式的J-Web也是產品主要的管理介面之一,透過瀏覽器連接EX交換器所在的IP位址,輸入管理者的帳號、密碼之後,就能登入J-Web的主畫面。
主畫面採用儀表板的型式呈現,在這裡我們這可看到交換器目前所使用的JUNOS版本、網路埠的使用狀態、LCD面板所顯示的訊息,以及風扇運轉的相關數據等,如果企業有架設虛擬機箱功能的話,在主畫面可以看到目前串接起來的交換器數量,以及各臺交換器之間的角色區別等訊息。
VLAN、路由等網路功能,也能透過J-Web的介面從事設定,功能介面的設計直覺易懂,按照表單指示依序輸入所需的資訊,便能輕易地完成設定。文⊙楊啟倫
|
EX系列交換器提供HTTP/HTTPS的圖形化管理介面(J-Web),透過首頁的儀表板,IT人員可以迅速了解設備的運作狀態,當虛擬機箱功能建立之後,儀表板會秀出目前連接的交換器數量,以及可用的網路埠數目。 |
Juniper EX 4200-24T |
|
建議售價:360,000元
Juniper (02) 2175-6318 |
|
尺寸 | 1U,機架式 |
連接埠 | GbE×24(前8埠支援PoE供電),mini GBIC×1(可擴充額外的4個1000Base光纖埠,或者是2個10GbE光纖埠),Console×1,管理埠×1,USB 2.0×1 |
背板頻寬 | 128Gbps |
VLAN數量 | 4,096 |
路由協定種類 | 靜態路由、RIP(v1、v2)、OSPF、BGP,以及IS-IS |
管理功能 | DHCP、Voice VLAN、QoS等 |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4-11-05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