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臺硬碟的最高容量,又出現重大突破!HGST在6月中正式推出10TB企業級硬碟Ultrastar Archive Ha10 SMR,採用了HGST第二代的氦氣密封式平臺HelioSeal、主動歸檔、主機管理型的疊瓦式磁錄(Host-managed SMR)等技術,具有高可靠度、高儲存密度的特性,省電效果也相當好(每TB容量的耗電量更低,比Ultrastar He8還要少20%)。

就Ha10的產品定位而言,HGST想主攻新興的主動歸檔(Active Archive)應用需求,以及各種偏重在隨機讀取、循序寫入的資料儲存需求,例如大資料、社交網站後端系統、多媒體視訊串流,或是雲端儲存、線上備份、遠端複製。

HGST近年來主推氦氣硬碟,最大容量正式上推至10TB,是目前3.5吋企業級硬碟容量最大的產品,我們在5月初舉辦的EMC World 2015大會現場,已看到實機。

這款新產品是HGST的第三款氦氣硬碟,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為 200萬小時,並提供5年有限保固,且具備旋轉震動保護,耐用度高達60萬個載入/卸載循環。

除了可靠性,HGST新硬碟所用的Host-managed SMR,則是提升磁錄密度所需的核心技術──藉由資料磁道的部分重疊或「疊瓦式」存放,硬碟即能以相同的實體尺寸,達到更高的磁碟密度。這項技術搭配HelioSeal之後,硬碟所獲得的儲存容量,將比傳統的垂直磁錄(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PMR)技術高出25%,而且存取效能也比用其他SMR技術的硬碟,較為穩定、可靠。

HGST表示,Host-managed SMR會將所有進來的資料,強制以循序方式處理,並特別提供從主機層級來控管讀寫作業的方式,如此一來,用戶可以更靈活地運用分層管理的作法,讓不同性質的儲存設備(從熱儲存到冷儲存),都能維持一致的效能組態,而無需顧慮封包遺失、連續資料(data streams)的數量或工作負載的輕重等影響因素。

若要充分發揮Ultrastar Archive系列硬碟的超大儲存容量優勢,以及Host-managed SMR能進一步主控硬碟效能的特性,用戶需搭配新的指令集(command sets)來修改主機端執行的應用程式,或是系統核心、存取介面,而且,連續性資料也必須改用循序的作業方式寫入硬碟當中。

也因此,這系列10TB硬碟的發布,初期將會先聚焦在本身擁有開發軟體的能力的用戶,例如雲端服務業者和OEM儲存設備廠商,一旦他們能將本身系統的資料儲存作業,調整成循序寫入的方式(sequentialized),理論上,不僅可以獲得更符合預期的效能,也能讓用戶在主機的層級,就可以擁有最大的控制與決定能力,滿足他們對於儲存管理的各種偏好。

除了上述廠商之外,HGST也會積極與開放原始碼社群交流,設法協助其他管道的用戶和自行組裝系統的人,能夠基於Linux與特定的開源作業系統,來採用這樣的新式硬碟。

目前該公司也已經在GitHub網站上(https://github.com/hgst.),提供了名為「libzbc」的軟體開發套件,希望能夠促進Linux應用程式的開發,以及新的SMR指令集的實作。

為了突顯氦氣硬碟的特性,HGST在主要IT系統廠商的大型活動上,經常將一臺伺服器泡在水裡面運作,展現其硬碟的防水性質與高效能,圖中是以Ultrastar He8這款8TB硬碟來展示,噱頭十足!

 

 

 

產品資訊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原廠:HGST(03)560-1228

●儲存容量:10TB

●緩衝記憶體容量:256MB

●轉速:7200 rpm

●平均延遲:4.16ms

●連接介面:SATA 6Gb/s、SAS 6Gb/s

●MTBF:2百萬小時

●耗電量:SATA機型7.6瓦(運轉中)、5.1瓦(閒置)

SAS機型8.4瓦(運轉中)、5.7瓦(閒置)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