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命運低頭的CIO

 



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 楊晴雯
熱情擁抱生命,勇敢追求幸福

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楊晴雯用對生命的熱情,面對一路的波折,他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也鼓勵他人勇敢面對問題。



第一銀行資訊中心副總經理 柯明川
以堅定意志逐步圓夢

第一銀行資訊中心副總經理柯明川在違建屋長大,家是漂遙的避風港,生活物資非常缺乏,但這樣的環境卻讓他更堅定追求人生的夢想。



關貿網路技術長 史素珍
對人生永不放棄、永不認輸

關貿網路系統開發及支援部技術長史素珍用不認輸的意志,一步步爬上陡坡、跌倒後趕緊站起來,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走出來。



友訊科技資訊服務處資深處長 黃茂榮
用思考和信念超越生命的難題

友訊科技資訊服務處資深處長黃茂榮在探索人生的過程中,透過宗教、失敗以及各種歷練來不斷自我超越,同時也找到生命的意義和依歸。



突破限制的女性CIO

 


女性CIO,跳脫傳統價值觀束縛
女性在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的過程中,背後都有許多憾動人心的故事, 一路走來,有的甚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有現在的成就,而她們 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更堅強的毅力與堅持。


旺宏電子資訊技術處處長 鄭亭玉
使命感就是持續前進的動力來源

面對工作團隊,鄭亭玉就事論事罵的凶,但是被她帶過的人,通常都會變得很有自信,而且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變得更寬廣,主要關鍵就是「充分的信任與全力的栽培」。



台灣血液基金會資訊處處長 凃玲珍
當年的小護士,現在的資訊長

原本就讀台北護專的凃玲珍,畢業之後工作了2年,就決定轉換職涯的發展方向,於是遠赴美國唸書,拿下數學與電腦兩個學士學位,又持續攻讀電腦碩士。




威達電資訊服務處協理 張素碧
剛柔並濟,打造伙伴一般的工作關係

張素碧很重視與下屬的溝通,一般的日常相處,甚至就像是家人一樣,但是對於工作,卻有強勢的原則要求。



展碁國際資訊技術總處處長 陳雪菁
嚴格要求自己,對團隊也夠狠

陳雪菁凡事親力親為,她自詡自己就像是「變色龍」,不論是工作上,生活上,都要因應不同的階段調整自己。



. 巨路國際資訊部經理 蘇祐萱
身為女性,有時更能軟化衝突

在一個30多年的公司裡面擔任資訊部門主管,蘇祐萱面對的挑戰除了性別以外,年齡也成為必須贏得眾人信服的阻力,往往需要更多的溝通才能達到目的。
 

熱情擁抱生命,勇敢追求幸福

楊晴雯-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
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畢業,於1989年進入臺中榮總資訊室,先後擔任管理師、技術組與系統組組長、分析師,於2005年升任主任。目前還擔任逢甲大學資訊系所兼任教授、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評選委員。


「我未來最喜歡做的事,是用我殘缺的身軀,告訴年輕學子,他們的未來一定可以比我強。」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楊晴雯這麼說。他自兒時就罹患小兒麻痺,更經歷少時喪父、家道中落,人生路上不只是要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更得面對感情路上的波折……,但是,這些人生絆腳石卻擋不住他對生命源源不絕的熱情,他不對命運低頭,甚至希望以他跌宕的一生,鼓勵更多的人。

正面思考不自我設限
楊晴雯出生7個月大時便罹患小兒麻痺,導致右側手腳萎縮無力,左手上臂略為萎縮,行動不便,因此必須由支架輔助行走。

身體上的障礙,讓楊晴雯遭遇到比別人更多的困難,就連走路都容易摔倒,寫字只能用左手,當他選擇跨進資訊領域後,只能用單手打字的他,打字速度自然比起別人慢,但他並因此不自我設限,就算鍵盤敲得慢,但程式要寫得比別人好。

雖然他天生的條件比別人差,但卻建立過許多創舉:在40歲前取得正教授資格、曾擔任過3家榮總最年輕的二級主管、開發出國內第一套成功上線的PACS、主持及協同主持國科會、衛生署、臺中榮總、國安局等多項計畫、申請通過數個專利,目前他除了擔任資訊室主任外,也兼任大學教授。


“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適應新的變動,凡事不要太早下定論。”

在楊晴雯豐富的經歷背後,是由無數的汗水和淚水所堆砌。除了先天的障礙,他的求學過程也不順遂,高中時讀放牛班,學業落後讓他日後要追上別人時必須加倍地努力,大學聯考不如預期,還必須面臨重考的命運。在高中時遭遇父親過世的傷痛,緊接而來的是,因為父親的事業無法繼續經營且遭合夥人背信,導致家中負債千萬,而母親必須撫養5個小孩。

在這些的波折下,楊晴雯總是引導自己擁有正面的思考,盡量讓自己處在正面的環境中,以產生正向的循環。

這些經驗也讓他體會到若不及早努力日後會加倍辛苦,但晚付出總比永遠不付出好,且只要能力已經培養,就不用害怕機會不來,他說:「如果你是錐子,終有一天會從麻布袋穿出。」

找適合自己的環境
體認到環境對人影響的深遠,因此,楊晴雯會盡量找適合自己的環境發展。

楊晴雯小時候家境還算優渥,父親經營皮革工廠,母親開店面做生意,在店舖中,每天總是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商業談判,耳濡目染之下,讓他對人性的觀察更加敏銳。

他因為國中時很愛玩、不唸書,所以上高中後進入放牛班,那時常和一群朋友整天和在一起玩樂,打電動、去舞廳。

後來父親生了大病,他看著強壯的父親因病而逐漸瘦弱,他一直說服自己父親遲早會好起來。但父親終是不敵病痛,在他高中時驟然過世,讓他受了很大的打擊,第一次,他意識到了自己應該要為自己負責,因此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只要父親在,就像任何的苦難都有人頂著,父親走了,所有的支柱頓時消失……」

因此,他下定決心用功唸書,並漸漸的疏離那群朋友,開始去圖書館、到可以學習的環境,以接觸不同的朋友群。回首過往,他有時候也自問,若當時沒有離開那群朋友,不知現在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

他說,不要小看環境對人的影響,只要有選擇的機會,就應該盡量找正向的環境發展,很多態度是可以被環境磨練出來的。包括日後他進入臺中榮總,曾在兩任主任領導下做事,兩位主任個性都非常嚴格,讓原本屬於個性較散漫的他,能訓練出嚴謹的工作態度。

勇敢去想,勇敢去追
在感情路上,楊晴雯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說,「要勇敢去想,更要勇敢去追。」

從高中時,遇到喜歡的女生時,朋友就會鼓勵他去追求,即使失敗的情況比較多,但並沒有讓他因此對感情退縮。

他的感情路上也相當不順利,曾有一個交往6~7年的女朋友,後來因為女方家長的反對,兩個人的感情最後無疾而終,對他一度打擊很大。

進入臺中榮總後,他認識了現在的太太,那時她是加護病房的護士,也有其他醫生在追求,剛開始約她時,對方也曾拒絕,但她漸漸感受到他的誠意,兩個人開始約會,去看電影、吃飯,慢慢地陷入熱戀。

後來,兩人希望能共度一生,女方家長雖然一度反對,但因為兩個人堅定的態度,讓這段感情能有完美的結果。

他說,「從世俗的眼光來看:根本就是別傻了!」但楊晴雯勇於跳脫世俗的框架,幸福自然就不會遺忘他。

換個角度想,人生更開闊
在工作一年多後,楊晴雯便申請獲准至成功大學電機所攻讀博士班學位,由於工作不能間斷,因此他必須利用補休方式進修,每周要花1~2天的時間至臺南,因而上課的時間便集中在星期五、六。

那時候,為了要趕上8點的課,常常星期五一早就得搭5點的火車前往臺南。這樣的生活約過了一個多月,由於兩地奔波加上身體不適,有一天晚上,他突然覺得很苦很苦,心中便浮現放棄的念頭,但念頭一轉,他告訴自己,不如先唸完一年再說吧!也因此,他給了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經過了約6年臺中至臺南的通勤生涯,最後終於取得博士學位。

回想那段日子,楊晴雯說,事情開始時往往會很辛苦,但人天生有一種本能,只要不害怕困難,就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然後努力適應和找到可以繼續下去的方式,自從那一次經驗後,他就再也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適應新的變動,凡事不要太早下定論。」他常常用這樣的經驗勉勵自己,也勉勵他人。文⊙許雅婷


因為小聰明,高中聯考英文成績13分

國一下學期的時候,楊晴雯曾一度放棄英文。唸英文最讓他感到不耐煩的是背單字,一開始對於3~4個字母的單字還能耐得住性子,如book、good。但隨著課程難度漸深,於是他就想一些投機的記憶方法,如背window這個單字的時候,那時候記憶的方式是,只要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母是w的就是窗戶。

這樣的讀書方式,隨著英文單字越來越多,他的英文能力便越來越差,最後他還和座位旁的同學一起決定放棄英文,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高中聯考的英文成績只有13分。

他常用這個例子警惕學生,不要被自己的小聰明誤了,同時也鼓勵他們,高中聯考英文成績只考13分都救得回來了,因此面對困難時,只要願意解決,一定會有方法。況且,一個人如果連英文都解決不了,如何能解決更困難的人生課題呢?文⊙許雅婷

以堅定意志逐步圓夢

柯明川-第一銀行資訊中心副總經理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腦碩士畢業,曾經擔任IBM的專案經理、誠泰銀行協理、安泰銀行協理等職務,於2004年8月接任第一銀行資訊中心副總經理一職。


若問第一銀行資訊中心副總經理柯明川他人生最大的目標是什麼?他會說,家人平安快樂就好。問他什麼事最讓他感到幸福?他回答:「每天回家吃飯。」

因為家境清寒,在違建屋長大的柯明川,從小生活物資很缺乏,小學4年級父親過世後,母親更扛起養家的重任,而他憑著堅定的意志,一路苦讀取得大學學位,工作後,為了圓夢,自己存錢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留學,完成電腦碩士學位。

現在的他,已逐步完成人生的夢想,並且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貧困焠煉出更堅強的生命鬥志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雖然沒有好花園,春蘭秋桂常飄香,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歌詞描述的是甜蜜家庭的寫照,即使沒有華麗的裝飾或奢侈的建築,但至少有堅固的牆壁和屋瓦,然而柯明川記憶中的家,卻不是避風港。

「屋子是用木板釘成的,上面蓋著薄薄的瓦片,瓦片上用磚塊壓著,防止屋頂因大風掀落……每當下雨天屋子就會漏水,尤其是颱風天來臨時,屋子都像要被吹走一般。」屋子是約4坪大小的空間,一進去屋裡就是個大通舖,家裡既沒有廁所、浴室,也沒有廚房,母親只能在屋外炒菜煮飯,這就是柯明川成長的地方。

柯明川的父親原來是做砂模的工人,後來因為患了嚴重的肺病,一家生計便全由母親扛起,為了維生,於是一家人搬至違章區居住。

簡陋的屋子無法抵擋風雨,每逢颱風天,為了安全起見,柯明川一家人就必須跟著鄰居一起到附近小學避難,然而,他父親因病不便於行,只能待在家中。

「父親當時如此虛弱,我們卻無能為力……」掛念父親的安危,柯明川一家人總是隔天一早便趕緊衝回家,「那時候見到父親,真的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對當時仍是個小孩子的他來說,只期望全家人能過安定健康的生活,但天不從人意,父親在他國小四年級時過世,也因為自身的遭遇,他後來常對其他年輕人說,一定要孝順父母親。

柯明川從小就很懂事,為了貼補家用,曾經賣過冰淇淋、賣橘子、賣毛蟹,母親做裁縫時也會在一旁幫忙,以分擔母親的辛勞。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他沒有因為家裡的貧窮而埋怨,更沒有為此自卑過,他要求自己,不能為別人製造麻煩,母親每天都忙著生活,又怎麼忍心再去增加她的負擔?

艱苦的環境讓人追求夢想更加困難重重,也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但這樣的出身沒有讓柯明川停止追求夢想。雖然附近的孩童多半小學畢業就沒有繼續升學,但他覺得自己應該不只是這樣,因而堅持繼續求學,日後也半工半讀,自己賺生活費、學費,完成大學、碩士學位。

「貧窮環境的孩子要出頭天的比例相對來說是低的,但我卻沒有因此局限了自己。」柯明川說。

人生是不斷循環的PPA
因為兒時困難的環境,鍛鍊柯明川比一般人更強的抗壓性,他說,「當時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兼顧了,有時想想,最苦也不過如此,既然都能走過來,又有什麼熬不過去的呢?」

一路走來,柯明川經歷許多人生的苦難,對他而言,人生就是不斷在進行PPA循環。「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Problem),然後你要計畫(Plan)如何去解決,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展開行動(Action)!」

因為不像其他孩童在小學時就有機會學英文,英文程度因此落後其他同學,讓柯明川上了中學後,首度接觸英文時便碰到了困難。

當時他就是無法理解KK英標,但在他堅持不放棄學習的態度下,有一天卻突然開竅了,其實KK音標跟注音符號的概念是一樣的道理,讓他從此跨越英文的障礙。

在剛到第一銀行的時候,他沒有遇到一般人剛進入新環境的不適應問題,柯明川說自己總是抱著樂於改變環境的心態,先把自己放在環境中,然後觀察要從哪些地方改變,當自己被環境接受後,再逐步推動新的政策。而他更要求自己凡事以身作則,受到別人的幫助也不吝說謝謝。

同事遭遇挫折時,他也常安慰他們:「傷心不要超過五分鐘,挫折不要隔夜。」

因為柯明川秉持心中沒有Problem,只有Action,而積極的行動,讓困難最終都能迎刃而解。

設定目標,勇往直前
除了面對和解決問題外,柯明川會為自己設立明確的目標,然後勇敢向前。

在還是大型主機的70年代,柯明川就已經確立自己要踏上資訊這條路。他大學時就讀統計系,當時個人電腦尚未普及,要算平均數、標準差時還必須透過一臺笨重龐大的「手搖計算機」。

他當時就想,如果這些作業都能用電腦處理的話,很多作業都可自動化,於是他看好資訊化是未來的趨勢,因此很努力的自學程式語言,但因為沒有電腦可使用,所以僅能在紙上練習寫程式。而那時的決定和努力,也讓柯明川確立了自己的志向,日後的工作更與資訊密不可分。

出國唸書是他小時候的夢想,於是他高中時便開始努力提升英文能力,大學時也僅讀原文書。工作4年後有了一些積蓄,在家人和妻子的鼓勵下,他於是決定繼續深造,並赴美國研讀電腦碩士學位。

柯明川說,人生就像游泳,有時候他也覺得自己快要淹水,但他總是會為自己設定目標,因為有了目標至少能看得到岸邊,看的到岸邊,就能勉勵自己不斷向前。但是,他也不會因為靠了岸就停止設定目標。

「當我到了一個島,我又會搜尋其他的島,然後繼續下一個目的地。」他說。文⊙許雅婷


要多培養嗜好

煮咖啡與拉胡琴是柯明川閒暇生活時的重要調劑,柯明川建議,一個人應該要多培養嗜好,除了增加生活情趣外,亦可調適和抒發情緒,無形中還有助於心志鍛鍊。

「一定要煮一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是他多年來的堅持,也是他每到星期假日時的最大享受,同時藉此慰勞自己一周以來辛苦努力地工作。而且,他不只是迷咖啡而已,還寫過《精選咖啡:成為咖啡專家的第一本書》一書,可說是十足的咖啡專家了。

學生時代柯明川有機會接觸國樂,於是開始學習胡琴,當他遭遇挫折時,他也會透過拉胡琴,讓自己沉醉在音樂的慰藉中。

然而,在學樂器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撞牆期」,他說,學樂器要很有耐心,很多人因為撞牆期而放棄,但若能勉勵自己突破每一個撞牆期,無形中,心志會被鍛鍊得更加堅定。文⊙許雅婷

對人生永不放棄、永不認輸

史素珍-關貿網路技術長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於1991年進入關貿網路,曾擔任過系統分析師、高級分析師、技術部副理、系統開發及支援部經理等職務,於2006年升任技術長一職。


關貿網路系統開發及支援部技術長史素珍笑起來親切中帶點靦腆,講話的語氣很溫柔,她說自己個性悶悶的,很多人剛認識她時都覺得講話很冷。採訪一開始她還說:「如果覺得談的生命經歷實在不精彩,就當聊天吧!」然而,她所說的故事卻是一場與生命搏鬥的歷程。

故事起始在臺灣北部的基隆山區,那多雨風大的天氣,連結著史素珍一路成長的點滴。

上學走6層樓陡坡,別人5分鐘她要半小時
史素珍小時候的健康狀況很不好,1歲多時患了小兒麻痺,2歲多時又感染了白喉,她回憶母親說起她的過去時總是難掩傷心:「背著你到處找醫生,卻被到處趕來趕去……」加上父親早逝,且家中經濟情況不佳,讓她無法和其他孩童一樣無憂無慮、蹦蹦跳跳的成長。

史素珍就讀的小學在家附近,上學的路較為平坦,但小學一畢業後,史素珍就面臨了繼續升學的一大考驗,因為附近中學都位在山區,「在眼力所不及的深山處」。

她從小就很沉默,也沒有極力為自己爭取過什麼。母親曾一度想說服她停止升學,回憶起當時,她有一股不想就這麼放棄的念頭,雖沒有反抗,但母親深知她的沉默就是堅持。母親於是順著她的想法,還特意找了一家「地勢較不高」的學校,並為此將戶口遷到該學區,史素珍印象中的中學:「是唯一在平地還看得到建築的學校」。

雖然可以上學,但接連而來的是另一個艱鉅的挑戰,別人快樂的上學之路,對她來說卻是一大阻撓。


“韌性是人的天性,只是你願不願意去激發它,面對生命的陡坡,你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繼續走還是停留在原地?”

相較其他學校,史素珍就讀的中學雖離山腳下近得多,但仍有一段約6層樓高的陡坡。母親於是想了一個法子,找娃娃車司機載她上學,不料上學第一天遇到颱風來襲,颳大風下大雨,司機花了30分鐘才載她到學校,因為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第二天,司機就不來接她了,於是,她只能靠自己走過那一段路。

「其他人花5分鐘就能到達,我大約需要走半小時。」別人輕輕鬆鬆,她卻走得滿身大汗,有時風太大,邊走還會邊倒退,下雨天尤其辛苦。但她對這一切不以為苦,3年內風雨無阻。

「有幾次也曾想過要放棄,但因為不服輸,所以就一直堅持下去。」史素珍說。

回想那一段上坡路,雖然辛苦,但也讓她的心志鍛鍊地更加堅定,她還開玩笑地說:「小時候常有病痛,但自從國中之後,我就鮮少病痛或感冒,我想,應該是那段上坡路的鍛鍊所致吧!」

不要輕易放棄,再忍耐一下!
因為行動不便之故,史素珍選擇離家較近的學校,所以就近在基隆完成大學學位。大學期間,她察覺自己偏好分析研究,於是決定離開基隆到交大就讀管科所。

畢業後,史素珍曾至國科會的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工作,因為宿舍與公司有一段距離,於是,史素珍開始騎機車上班。

新竹科學園區的馬路上,每隔一段路就會有一個隆起,以提醒駕駛人減緩速度。有一天上班,史素珍騎機車載著另一位同事,遇到隆起路段時卻忘了減速,導致連人帶車摔倒在地,兩人都受到驚嚇,日後回想起來,被她載的那一位同事,還因此一整年都不敢坐機車。

當時,恰巧被開車經過的同事撞見,同事要載她到公司,她卻堅持自己繼續騎車去上班。

「那時候,我有一種想法,如果當下我搭了同事的車,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敢再騎車了,但是我強迫自己面對,然後告訴自己,剛才只是不小心罷了,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她說。

這樣的信念,也反映在史素珍每一次面對困難的態度上,有時當同事遇到挫敗而想要放棄,她就會談起這個小故事,然後鼓勵他們:「不要輕易放棄,再忍耐一下!」

樂當創新者,挖掘更多能量
由於樂於迎接挑戰,因此在史素珍工作的經歷中,總是選擇進入初創單位和公司。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汽客運,那時候資訊部門才剛成立,日後她又加入隸屬國科會的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籌備小組。她說,在這些單位擔任早期推動者,沒有任何歷史可以參考,而必須從無到有逐步架構起來,雖然很辛苦,卻很有成就感。

史素珍從1991年加入財政部貨物通關自動化推行小組(簡稱通關小組,即關貿網路的前身),一待就是16年,這個公司最吸引她的,就是有一個很好的文化─只要願意學習,每天都可以做不同的事。

從一開始負責推動通關自動化,隨後因為通關業務上了軌道,史素珍又轉到該公司的保險業務單位,提供保險共用平臺。有一次,在一個與客戶的會議上,當時產險公會理事長還指著她的鼻子說:「保險你懂嗎?」對在通關業界人人都敬她三分的史素珍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挫敗。

當天,她的心情很不好,還到百貨公司繞了一圈,但後來她換個念頭:我要證明給對方看!後來,當時指著她鼻子罵她的理事長,因為該保險平臺的順利推動而稱讚她,讓她覺得很開心。

面對生命陡坡:走下去還是原地不動?
「還記得有次患了盲腸炎,那天早上一起來覺得很不舒服,但還是照常去上班,結果到了中午痛到無法忍受,因此才送醫。醫生那時還說:『妳已發炎了2~3天,再晚一些就來不及了。』」

回想這段小插曲,她笑著為自己解嘲,也許就是因為自己很能忍,所以很多痛苦習慣了也就不覺得特別痛了。

史素珍相信,韌性是人的天性,只是你願不願意去激發它,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生命的陡坡,最重要的是,你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是繼續還是停留在原地?」文⊙許雅婷


用感謝的心面對世界

這一路走來,史素珍說,她很感謝很多人,因為這些人,讓她減少許多挫折感。

回憶中的人生之路雖然又陡又辛苦,但也因為有些同學會陪她慢慢走那一段路,讓她不感到孤獨;書包很沉重,有同學幫她揹;想放棄上學,有朋友鼓勵她。這些幫助,都紓解了她的負面情緒。

她尤其感謝的是小學時住在附近的一位女孩,在國小二年級時,她就常常背著史素珍上學,讓她感受到最真心誠摯的情感。

因為史素珍用感謝的心去面對這個世界,即使遇到困境,她也會抱著溫暖的心去面對、去跨越,繼續迎戰每一天。文⊙許雅婷

用思考和信念超越生命的難題

黃茂榮-友訊科技資訊服務處資深處長
畢業於逢甲大學電子計算機學系,曾任職於工業研究院電子所資訊部、迪吉多電腦、德記洋行、衛道科技、聯強電腦、精業資訊等企業,今年接任友訊科技資深處長一職。


「你們追逐什麼?」採訪一開始,友訊科技(D-Link)資訊服務處資深處長黃茂榮這麼問我,這個問題,他很早以前就不斷問著自己,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認真思考人生是怎麼回事。

「為何自己會和別人不同?」因為3歲時患了小兒麻痺,黃茂榮對人生發出了第一個疑問。

思考人生方向,信念帶來力量
由於行走的不便,對黃茂榮當時小小的心靈來說,仍是一個難抹的陰影,但也種下日後自我探索的種子。國小時,黃茂榮開始對人生產生疑惑,他常常思索:「人生有什麼意義?」而在因緣際會下,他接觸了宗教,讓他進入對生命更深入的探索期。

他當時居住的附近,有道教、一貫道的教徒,還有一位出家師父時常到家中拜訪父母親,讓他對佛教有了初步的認識,加上初中時就讀基督教學校,在這樣的機緣下,開啟了他對宗教信仰的大門。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人生,他在高中時選擇以佛教為信仰,他說,因為佛教中有許多可探索之處,並能幫助他更了解人生。

亦因為佛教,使得他對人生有不同層次的看法,他因而意識到,外在的形體只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展現方式,人生真正的意義是在於內在的深度。他說:「宗教的共通點,是為了追求一種信念,而信念的力量是很大的。」


“低潮期通常可以醞釀更多的力量,而且是反彈的契機。”

宗教讓他更能獲得心靈上的平靜,抱持凡事隨緣、不強求的態度,他認為,強求而來的通常不會是自己所要的,但他緊接著強調,隨緣的基礎是建構在足夠的努力之上,人雖無法掌握局勢,但自己可以掌握的範圍內就要盡力,包括自我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當自己盡力後,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也不用太遺憾。

黃茂榮說,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解生命的意義,而他也的確用心去探索和體驗人生,透過不斷地自我修練,追求佛家所說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境界,當一切回歸本心時,外在的紛擾和制約便都歸於塵土。

越早失敗,就會越早調整自己
在20多年豐富的工作經歷中,黃茂榮也遭遇過大大小小的人生難題,甚至還曾經因為工作上的挫折,而沉潛了近1年。

在華光電腦任職的他,遭遇公司被迪吉多併購的經歷,企業因而進行組織重整,原本職務比自己低的同事卻瞬間成了主管,對當時的黃茂榮來說,無疑是工作上的一大打擊。

多數的人遇到這樣的轉變都很難調整心態,黃茂榮好幾次也考慮去留問題,並陷入了長達一年的低潮期,但在此同時,他也重新思索自我的定位,讓他經歷了一次人生重要的蛻變,體會到人不能沒有失敗和低潮期。

那段低潮期,他變得更重視別人的想法,常常找朋友、其他主管聊天,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請他們提供一些可以改善的建議等。

那段時期過後,黃茂榮的價值觀產生了重大的轉變,從過去以自己為中心逐漸走向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在工作上,也不再局限於IT本身,而轉向從更寬廣的企業經營角度去思考。

重新檢視這段經歷,黃茂榮反而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可以重新認識自己。黃茂榮說,「越早失敗,人就會越早重新調整自己。」低潮期通常可以醞釀更多的力量,而且是反彈的契機。

敞開心胸是進入新環境的不二法門
要管理好一個團隊並不容易,對於企業的「空降部隊」來說,又更加困難重重,不僅要先自我適應,還必須銜接過去的文化和作業模式,以取得團隊的信任。

在許多企業單位任職過的黃茂榮,對於適應新環境有許多體會,雖然多次是空降部隊,但他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團體中,關鍵在於他總是抱持著開放態度來面對每一次新的轉變。

他曾任職於工業研究院電子所資訊部、迪吉多電腦、德記洋行、衛道科技、聯強電腦、精業資訊以及目前的友訊科技等國內大型企業,有些是資訊服務廠商,有些則是使用單位,然而,轉職經歷不僅沒有讓他的工作產生斷層,反而有助於他在連結IT和企業經營時更加順暢。在供應商端讓他對技術的鑽研比較深,在使用者端則讓他對產業的運作需求有更多了解。

對每個空降主管來說,在拉推之間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黃茂榮的經驗是,用軟性的方式會較為恰當的。當黃茂榮進入一個新團隊時,首要之務,是先了解這個團隊對過去的文化,透過與部門同仁的互動,得知他們往昔做事的習慣、對工作的認知和思考的嚴謹度,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再開始採取適當行動。

除了透過工作上的互動培養彼此的默契外,黃茂榮也會利用午餐、下班時間等閒暇之餘,和同事閒聊,了解每個人的背景、家庭、工作、生活、興趣與工作或生活上遭遇到的困難,以突破人與人之間的心房。他描繪他和團隊的關係,「與其說是主管與下屬,倒比較像是兄長和弟妹。」而且因為他凡事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因此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尊敬。

他不僅抱持開放的態度面對員工,也相當重視溝通的環境,他常常鼓勵員工多提出看法,儘管對方的觀點不同,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協助員工去了解自己的期望。

他說,其實很多的問題都是來自於「不了解」,當主管與員工之間缺少共識時,就會造成許多猜測,而這樣的情緒會逐漸醞釀,當更多人有這樣的情況時,就會形成小團體,主管與員工兩者之間的鴻溝就會越來越大。

在工作經歷中,黃茂榮也曾遇過不契合的企業文化,他說,企業文化多已根深蒂固,絕非個人能夠改變,只能盡量調整自己。雖然企業文化不契合,但並非全無收穫,他仍從該公司學到許多營運模式和管理思維。文⊙許雅婷


IT人員需要培養的4大能力

黃茂榮說,資訊人員若要持續在此領域耕耘,可從幾個方向去努力,分別是資訊技術能力、個人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產業知識的提升,其中,以人格特質和產業知識來說,亦是多數職業的通則。

黃茂榮自己在這4個方面都有很深的耕耘,他花費許多時間在自我追尋和探索,而這正是人格特質發展的重要基礎,他同時認為人格特質影響的層面不僅是在工作,也會在各種生活經驗中。談及他個人對攝影的熱愛,也曾經在比賽中獲獎的經歷,他點出攝影的精髓所在:「人格特質若沒有提升,照片是沒有靈魂的。」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則反應在他的工作經歷上,除了德記洋行是他自己去面試外,其他工作都是透過朋友介紹。他很珍惜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尤其感謝一路走來許多朋友的幫助,他說,沒有這些朋友,他的人生際遇會是不同的面貌。文⊙許雅婷

女性CIO,跳脫傳統價值觀束縛

根據iThome 2007年CIO大調查,女性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的比例,即使在男女平權的時代,至今依舊不到一成。然而,這一群支撐企業營運命脈,隨時On Call的女性CIO中,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才能在職場上有出類拔萃的表現,引人好奇。事實上,這些女性在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的過程中,背後都有許多憾動人心的故事,一路走來,有的甚至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有現在的成就,而她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更堅強的毅力與堅持。

這個時代的女性CIO,已經跳脫傳統價值觀束縛
相較於十幾年前,女性要在職場上脫穎而出,其實已經少了許多來自傳統價值的束縛,大多數的女性資訊部門主管,甚至感受不到任何因為性別而產生的不同,某銀行資訊部主管就不諱言地指出,系統上線的時候,往往都要忙到三更半夜,主管不會因為你是女性就會對你的要求比較低。

不過,較早投入職場的女性,因為性別而遭人質疑專業能力的記憶,現在回想起來仍舊鮮明。一位科技產業的女性CIO,就曾經在擔任顧問的工作經歷中,直接面對企業客戶的各種質疑與挑戰,但是互動的過程,幾乎每個問題都能給予客戶適當回應,後來不僅贏得客戶的尊重與信賴,甚至成為後續推動該專案的最大支持者。

這幾年,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已經得到肯定,各個領域也都有實力堅強的女性打破種種限制。不過,旺宏電子資訊資訊技術處處長鄭亭玉認為,現在這個世代,傳統價值觀對於女性的束縛,除了職場同事的認知以外,另一半的想法也很重要,如果雙方都各有堅持,可能就會引起爭吵,而女性要同時扮演多種角色,所承受的壓力與疲累必定不小。

多了家人的支持,更能展現事業企圖心
然而,對於大多數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的女性來說,有了家人的支持往往更能在職場上發揮,面對事業所展現的企業心也更加強烈。根據iThome 2007年CIO大調查,就發現高達一半以上的女性CIO,都期待職務可以延伸到IT以外的領域,同時並有55.1%的比例,有計畫或正在攻讀EMBA學位,而對於現在的職權滿意度,僅有43.4%感到滿意,這些數據充分顯示了女性CIO的企圖心以及對於未來的期待。

事實上,女性在工作職場上所展現的特質,有的時候會比男性還要強勢。一位男性資訊部門主管就表示,IT涉及的範圍原本就很廣,任何一個人要做到這個位置都是不容易的,而女性可以在職場上有這樣的表現,所呈現出來的個人特質,往往除了精明幹練以外,還特別重視做事效率。對於平行單位的主管來說,可以跟這樣的女性CIO共事,其實是很好的合作夥伴,因為不需要任何催促,時間到了事情都可以如期完成,但是身為下屬,應該就會比較有壓力,凡事都不能拖。

即使如此,很多女性依舊在職場上得到上司與下屬的信賴,例如:玉山金控的資訊長楊恆華,在內部就有「楊媽媽」的稱號,威達電資訊服務處協理張素碧也被直屬長官比喻為猶如「母雞」一般帶領著工作團隊,這些形容凸顯了女性在職場上發揮的特質,除了工作上嚴格要求以外,平日的相處卻又展現了柔性的一面。

同時扮演多種角色要懂得取捨的智慧
這些女性CIO,在工作領域之外,個人的生活上,又是如何扮演好為人妻、為人母,乃至於為人子女,甚至是學生的多種角色,這其中的取捨又是如何。對於大部分的女性CIO來說,魚與熊掌都要兼得,但是在時間、體力、精力以及耐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就不能事事都要求完美,而且必須依照重要性的不同,排列出自己的優先順位是什麼,原本可以做到100分的,現在能夠達到95分,甚或是90分,就要懂得享受取捨的智慧。

然而,這個時代的女性,雖然已經拋除了傳統價值觀的包袱,不論在職場上、生活上都可以得到認同,也能自由選擇,但是,如果面臨到家庭與工作無法平衡的時候,大多數女性CIO的第一步,就是想辦法調度可用的資源來平衡這些角色,而若無法做到,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家庭,因為工作並非絕對,家庭卻是唯一。

事實上,很多女性CIO都曾面臨婚姻、家庭與工作的掙扎,尤其有了小孩之後,是不是應該專注家庭生活,暫時放下工作,往往是一段艱辛的路程。但是,已經走過這段路程的女性CIO,大多慶幸自己「撐」過來了,對於後生晚輩,也經常提醒不要因為工作,而影響了結婚、生子的規畫,因為分身乏術的陣痛期並不會太長久,而這些人生大事又都「有時效性」,所以無論如何,只要與年齡有關的規畫,職場上各個工作崗位的女性,都不應該為了工作而延誤,必要的時候,甚至要發揮專案經理人調度資源的能力來克服,除非個人的生涯規畫中,本來就沒有這樣的想法。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要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本來就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完成,這個時候,家人是不是能夠體諒甚至給予協助,就是很大的關鍵。

避免陷入情緒化管理的女性致命傷
然而,這個世代的女性,在職場上所面臨的挑戰,已經不再是來自傳統價值觀的束縛,在管理上,女性特別容易遭受的抨擊,就是情緒化管理,這個僵化的印象,對於女性來說固然不公平。但相較於男性,這確實是大多數女性CIO會引以為戒的地方,就怕自己陷入這樣的窠臼。所以,女性CIO在會議上,面對僵持不下的爭執,通常都會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再想辦法繼續溝通或邀請更高階的主管協助解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女性心思細密而且敏銳度較高的特質,在一個工作團隊中,其實常常能適時地給予關懷,甚至無形中降低了人事流動。一位女性CIO就直言不諱地表示,擔任資訊部門主管這個職務,除了專業上的表現之外,最大的刺激與挑戰,就是對於人性的觀察,有著敏銳且正確的觀察,才能把每個人安置在適當的工作職務上。

除此之外,產業環境變化快速的情況下,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跟著提升,面對企業的整併與分合,原本的乳酪會不會被搬走,這其實是更多CIO內心裡的隱憂,也是近幾年來所有CIO共同面臨的壓力,這個問題已經跨越了性別的差異。

因為如此,許多CIO開始有了跨領域發展的想法,不再只是把自己局限在IT這個領域。對於初出社會的新鮮人,也鼓勵她們多方嘗試,不要害怕跨入新的領域或自我設限,尤其畢業後的3~5年,更應該把自己當作海綿體,廣泛接觸各種職務之後,才更能了解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做。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IT的工作屬性,其實非常適合女性,因為相較於業務型態的單位,IT出差的機率與頻度都比較低,對於想要兼顧家庭的女性來說,這樣的工作可以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彈性。此外,對於事業心強烈的女性來說,則可以透過IT貫穿各個業務單位的資訊流,深入了解並且跨足其他的專業領域,只要自己的目標更明確,IT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工作。文⊙楊惠芬使命感就是持續前進的動力來源

鄭亭玉-旺宏電子資訊技術處處長
曾任職於美國IBM華生研究室、飛利浦北美研究所中心,回到臺灣後,也曾擔任致遠科技軟體研發主任。

談到女性CIO,就不能不提旺宏電子資訊技術處處長鄭亭玉,她不僅是許多女性在職場上的模範,更在專業領域獨領風騷,開朗的笑聲中,鄭亭玉不諱言地說著:「自己已經47、8歲了,在IT這個領域,超過50歲的人似乎不多,有時候也會想,是不是該留點時間給自己,嘗試不一樣的生活,這都是有可能的,不過,現階段還有一些工作使命正在進行」。

鄭亭玉在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之後,又到美國攻讀數學與電腦雙碩士,10多年前回到臺灣,就接任旺宏電子資訊技術處處長一職,直到現在仍舊不遺餘力,對於一手建立的資訊團隊,還有很大的使命感驅動著她繼續往前邁進。她說:「旺宏電子的資訊團隊,從10多個人到現在60人左右的規模,不論是人才培育與資訊基礎架構,甚至對上與對下的互動,都可以看到自己一路走來的足跡,這是相當大的成就感與使命感,對於未來,更希望資訊團隊能朝更創新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IT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包括與外界的接觸或業務面的變化,都可以讓投入其中的人不斷擴展視野,這也是為什麼鄭亭玉可以在這個領域持續堅持下去的原因。她說:「IT其實很適合扮演業務流程整合與改造的角色,因為不同的業務單位總是各有不同的局限與屏障,而IT卻貫穿了整個資訊流,是最適合做跨部門流程整合的單位」。

有時候,IT的工作做久了,不免會覺得厭倦,對鄭亭玉來說,現在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把每個使用者端的服務做得更好,除此之外,還要想辦法讓IT人員的工作,避免陷入勞力層面的工作。「兩全其美雖然是最好的,但往往也是最難做到的」,鄭亭玉說,這個情況不論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上都常常會發生。

回想當初在美國求學期間,要攻讀兩個碩士又要帶小孩,很多人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回臺灣,再繼續唸,或者就是放棄學業,專心陪伴小孩成長,但是,鄭亭玉告訴自己:「我兩樣都要,而且一定都做得到,不到最後我一定不放棄」。這種堅持到底的個性,不僅讓她渡過那一段辛苦的日子,更讓她往後能同時扮演好主管、員工、母親與妻子等多種角色。

鄭亭玉說:「自己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但是,如果家庭與工作不能兩全其美,家庭永遠是第一順位,不過,最艱苦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小孩都大了,比較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給予與相處,而自己在工作中,所累積的經驗與見識,也都還能適當地給予小孩一些有用的建議,這其實是令人欣慰的事」。

對於鄭亭玉來說,家庭固然重要,不過,對於工作也一直抱持高度的熱情,培育人才更有一套自己的哲學。她說,面對工作團隊,就事論事的時候,罵的凶在所難免,但是,通常被自己帶過的人,都會變得很有自信,而且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變得更寬廣,主要關鍵就是「充分的信任與全力的栽培」,事實上,一個資深不錯的人進來之後,主管本來就有責任全力栽培。文⊙楊惠芬當年的小護士,現在的資訊長

凃玲珍-台灣血液基金會資訊處處長
在跨足IT領域之前,曾經擔任過護士一職,後來因為興趣不符,決定轉換跑道,10多年來一直是台灣血液基金會資訊處最高主管。


「年輕有夢最美,還要勇敢地去圓夢,才有機會實現」,這句話從台灣血液基金會資訊處處長凃玲珍的口中說出,特別有說服力,因為原本就讀台北護專的她,畢業之後工作了2年,就決定轉換職涯的發展方向,於是遠赴美國唸書,這一去就是8年,拿下數學與電腦兩個學士學位,又持續攻讀電腦碩士,這個轉變奠定了凃玲珍往後的職涯基礎。

有趣的是,凃玲珍雖然揮別了白衣天使的工作,與醫療界的緣分卻沒有因此結束,學成歸國後,剛好遇到電腦化的風潮,台灣血液基金會正式成立IT部門,凃玲珍順理成章地又回到醫療界,一手打造台灣血液基金會的系統環境,也就是台灣所有醫療用血調度的資訊系統。

對於凃玲珍來說,10多年的IT經驗中,各種情況都已經見怪不怪,這樣的情況,驅使她認真規畫下一步該如何走。「因為自己的個性,本來就不喜歡一成不變,同樣的事情做久了,就會想要調整一下,不同的階段應該要有不同的挑戰,所以,今年開始去上政大的EMBA,讓自己從IT領域,往外擴張到經營管理層面」,凃玲珍說。

目前雖然還沒有具體的規畫,但凃玲珍的時間,已經被工作、生活、學業填滿,過程中,如何取得先生、小孩以及公婆的支持更是重要,「因為開始上課後,常常都要忙到半夜才能回家」,凃玲珍說,內心裡雖然想把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家庭,但自己的個性總是不由自主地把工作看得很重,現在加上EMBA班,時間不夠用的感受越來越明顯。

幸好,O型的性格本來就不會鑽牛角尖,所以,仍舊可以專注處理重大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每件事都盡善盡美,這樣的做法,無形中會讓做事的效率提升不少。凃玲珍對於家人的相處,甚至也一樣講求這樣的原則,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分配下,達到重點式相處的價值,除了每週六中午會固定與家人吃飯以外,每天下班後總是盡量自己去接小孩回家,都只是為了增加親子互動的時間,她說:「現在的女性有很多角色要扮演,如果想要把每個角色都做好,身體健康很重要」。

尤其在職場上,女性往往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上司與下屬的認同,凃玲珍有感而發地說,近幾年來,台灣社會對於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雖然已經逐漸可以認同。但不可否認,傳統價值觀對於女性的束縛仍舊存在。一般而言,女性在企業裡面,因為可以從工作表現中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比較不容易遭受質疑,但是,如果第一次接觸的外部客戶或供應商,有時候不免會因為女性的角色必須做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肯定。

當然,類似這樣的情況,十多年前更是嚴重,那個時候甚至就連內部的同事,都會質疑女性擔任資訊部門主管的能力。凃玲珍說,幸好所有經手的系統都沒有失敗,而且一直都有在持續使用,現在不論要推什麼IT專案,使用者單位都會給予充分支持,有時候甚至還希望成為率先使用的單位,這一路走來,其實是很多的經驗累積與實力證明。文⊙楊惠芬剛柔並濟,打造伙伴一般的工作關係

張素碧-威達電資訊服務處協理
曾任瑞普資材管理師與資訊專員、昇峰顧問師,進入威達電後擔任資訊服務處協理、全球運籌處協理、集團營運處協理。

活潑而且笑臉迎人的她,實在看不出IT人的特質;在社會上歷練夠久的廠商,如果第一次看到她,當下就會問,是不是還有身兼其它職務。沒錯,同時身兼威達電資訊服務處協理與集團營運處協理的張素碧,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沒有咄咄逼人的氣息,集團的資訊系統規畫卻少不了她,沒有IT人的傳統特質,卻一手主導ERP等許多大型專案,而且建立了威達電的IT團隊與文化。

張素碧除了擔負著兩個重要的工作職務以外,目前還身懷六甲,是兩個小孩的媽,她揶揄自己「38歲了才準備生第二胎,並不是不小心,實在是一個又一個專案的忙碌,沒有時間完成這件人生大事」,今年初大陸分公司的ERP系統正式上線之後,終於可以趁著空檔趕快追進度,否則眼看著即將在年底啟動的專案一天天逼近,到時候又要開始兩地奔波。

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多女性都會遇到,有的人會選擇轉換工作,張素碧則說:「自己生性樂觀,其實不會想太多」,就像當初從學校畢業之後,因為唸的是工業工程,所以就進入工廠,兩年內歷經生管、物管、倉管以及採購等多種職務,使用者端的磨練相當完整,後來因為ERP系統建置的需求,轉而成為資訊專員。

在威達電的10多年,公司規模已經從原本的10人左右成長到1000多人,張素碧也從資訊專員一路晉升為經理、協理。她說:「自己在工作上一直是很有衝勁的人,也很喜歡接受新的挑戰,面對任何一個轉換,只要是有更大的舞台,就會去做」。

曾經有一位主管就說,工作職場上,大概可以區分成兩種人,有的屬於「文人」,有的則是「武將」, 而張素碧就是可以負責開拓、進攻的武將,對於這個評價張素碧相當認同。她說:「威達電的企業文化是很緊湊的,內部的要求也很嚴格,工作壓力自然不小,但是資訊部門的運作,一直以來都能得到高層支持,也很相信資訊部門主管的判斷,所以,可以發揮的空間相當大」。

張素碧認為,資訊部門主管與營運高層的溝通非常重要,在威達電期間經歷了4任總經理,有的擅長專案管理,有的具有深厚的研發背景,有的則是業務起家,每位總經理都有10~20年的歷練,也有不同的管理風格,可以讓自己藉由溝通的機會學習。

同樣地,張素碧也很重視與下屬的溝通,一般的日常相處,甚至就像是家人一樣,但是對於工作,卻有強勢的原則要求。她說:「每個資訊專案,都有很多困難要克服,當團隊的士氣消沈,就要想辦法激勵,如果遇到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做主管的就要想辦法給予協助。過程中,往往可以跟團隊培養出濃厚的伙伴革命情感,而上線之後又能順利運作,當然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有時候自己就像是一隻母雞,必須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引領小雞們前進」。文⊙楊惠芬嚴格要求自己,對團隊也夠狠

陳雪菁-展碁國際資訊技術總處處長
工作以來,就與宏碁集團有了不解之緣,彆且陸續擔任展碁國際資訊技術處經理、建智資訊技術處處長。

大學二年級就已經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人,其實不多,展碁國際資訊技術總處處長陳雪菁卻是其中之一。她說,當時就讀的科系,雖然也是資訊本科,但是因為課程內容偏重硬體,與自己的性向不合,所以就開始加修商學院的課程,讓自己可以同時兼顧管理與技術。

投入職場之後,兩種不同的經歷,讓陳雪菁非常重視新人培訓。她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鎖定大公司投履歷,後來如願以償進入和成欣業,在一年半的經驗中,公司有計畫地培訓新人,師傅帶徒弟的模式確實可以直接學習到許多經驗。但是後來到了宏碁,前半年卻沒有任何的工作安排,只好跑去問主管,公司是不是不需要我,這個時候主管才驚覺到問題所在,趕忙安排。

個性直率的陳雪菁,有了這樣的經歷,深深體會到新人培訓的重要性,在擔任資訊部門主管以來,除了要求新人要懂IT領域的專業以外,還必須到使用者單位學習,甚至要做到隨時可以擔任使用者端的職務代理人,這樣的用意並不是真的為了職務代理,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的要求,讓相關的IT人員充分了解使用者端的作業。

因為如此,陳雪菁對於育才、留才的能力有了更多自信。她說,1997年展碁正式成立,草創時期的資源有限,加上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所有的人才都流向.com,那個時候,展碁要吸引好的人才相當困難,而如何留住人才更形重要。陳雪菁的方法是,點出方向後,就不干涉細節,此外,還要不斷引進新的技術,才能讓相關人員不斷成長,自然就會認同展碁這個環境。

不過,在展碁草創時期,陳雪菁凡事親力親為,就連資料庫欄位與長度的設定都要參與,她自詡自己就像是「變色龍」,不論是工作上,生活上,都要因應不同的階段調整自己。然而,在此之前,陳雪菁對於接任資訊部門主管,其實是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回絕主管,一方面是因為缺乏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小孩還小,當時,主管為了說服她接下這個任務,甚至要求她寫一份S.W.O.T的報告分析自己是否適合,最後就這樣展開了資訊部門主管的職涯。

目前的陳雪菁,除了是展碁國際資訊技術總處處長,還同時兼任集團旗下另一家公司建智的資訊技術總處處長,在人生的舞台上,她必須把自己切割成4塊,除了工作,還有家庭與學業要兼顧。陳雪菁說:「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很怕少了刺激就停滯不前,所以,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挑戰新的任務,去年開始唸EMBA,就是為了迎向更大的格局」。

凡事都嚴格要求自己的陳雪菁,對於工作團隊也「夠狠」,她說,賞罰分明是基本的原則,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有人因為能力無法勝任,還可以想辦法調整,但是如果調整之後還是無法符合團對要求,就會開始每天一對一檢討,這個做法相當有效,有的人會突飛猛進,有的人會在一週內自動離職,而若因為個人因素,例如:遲到早退,陳雪菁還會打電話到對方家裡叫他起床,如果惡習不改就會請他走路。文⊙楊惠芬身為女性,有時更能軟化衝突

蘇祐萱-巨路國際資訊部經理
曾經在資訊服務廠商擔任工程師,轉入業界之後,就從巨路國際的資訊部課長,一路躍升為資訊部經理。


在一個30多年的公司裡面擔任資訊部門主管,面對的挑戰除了性別以外,年齡也成為必須贏得眾人信服的阻力」,巨路國際資訊部經理蘇祐萱說,身為女性,在工作職場上,有時候更能軟化衝突,在個人的經驗中,年齡反而是個問題,因為使用者都是很資深的員工,平均年齡都比較大,往往需要更多的溝通才能達到目的。

不過,蘇祐萱並沒有因為遇到困難就退卻,去年接任資訊部門主管之後,資訊部門的支出也正式走向預算制,為了提早掌握企業的發展脈動,以及使用者端的需求,也開始參與每個月的經營績效會議。蘇祐萱說:「剛開始的時候,壓力很大,使用者期待的是立刻解決問題,但IT方面的問題,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精確的情況究竟如何,必須經過一連串地查詢,確認後才能回應,使用者如果無法理解這樣的過程,可能就會形成更大的鴻溝,透過經營績效會議,可以直接與各部門主管面對面溝通,彼此的距離才逐漸縮短」。

蘇祐萱加入巨路國際之後,因為參與ERP專案,有機會摸索每個作業流程與使用者端的需求,後來資訊部門主管轉調業務單位,就一肩扛起資訊部門主管的任務。她說:「由於巨路國際的主要業務,是以電子零件等進出口代理為主,因此,不論是資訊部門或是其他業務單位,甚至外部的企業客戶,所接觸到的都是男性居多」。

面對這樣的情況,蘇祐萱並不認為男女的性別差異,會對工作造成任何層面的影響,但是,因為IT的技術變化快,無形中也會提高自己的危機意識。她說,軟體的生命周期,以前可能還有3年,現在只有1年半左右,而硬體的汰換速度又更快,對於資訊人員來說,如果沒有辦法跟上這個速度,可能就會無法勝任工作。

所以,蘇祐萱在多年以前,就決定朝管理職的目標邁進,目前的職涯發展可以說是相當幸運。她說:「成為公司決策管理的一員之後,自己看事情的構面,也自然地擴展到公司整體的營運規畫,不再只是停留在資訊的層次上,被動地配合使用者端的需求,未來,希望可以根據企業長期的營運發展,主動給予適當的建議與系統規畫」。

在個人的角色上,蘇祐萱更期望的,就是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現在雖然是在IT領域發展,但是,未來不排除朝其他領域開拓自己的可能性」,她說。惠普臺灣前任董事長何薇玲就是一個值得欽佩的對象,當初惠普與康柏合併,在外界最不看好的時候,她有勇氣去爭取嘗試,等到完成階段性的任務之後,又能放掉一切,然後走向人生的下一步,這種勇氣值得佩服。

蘇祐萱認為,每個人的彈性都很大,只要不要自我設限,即使是女生也有很多的可能性。事實上,很多成功的人都具有明察秋毫的細心與敏銳度,而這個特質更是大多數女性與生俱來,如果具體的設定人生目標,每個階段應該都有不同的春天。文⊙楊惠芬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