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yo採用影像自動分層技術,動態優化各端點影像 Vidyo利用自我調整視頻分層架構(AVL),透過一般的網際網路傳輸,而不須要專門的QoS機制,便能支援高畫質視訊的影像傳輸。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對應不同的網路與裝置效能,提供較佳的視訊品質,並藉由影像修復機制,提供穩定的視訊影像。
要進行多點的視訊會議連線,能否支援足夠的連線數量與頻寬耗用程度,是使用者容易聯想到的問題,而VidyoPanorama之所以可以做到多點顯示,並具有不錯的視訊畫質,這主要跟他們提出的視訊系統架構有相當大的關係。同時,由於Vidyo進入視訊市場較晚,較沒有傳統MCU設備的包袱。
傳統硬體式多點視訊設備是以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為關鍵設備,利用MCU集中處理各端點頻寬、聲音影像協定的調整,以及聲音影像的編解碼工作。而Vidyo公司打破以往的作法,採用下列3項技術,以改善頻寬與資源的使用效率。
1. H.264 SVC多層視訊編碼架構
首先,Vidyo採用H.264 SVC(Scalable Video Coding)技術,降低頻寬的耗費。SVC是1種可擴展視訊編碼技術,影像在網路上傳輸時,可同時提供多種解析度的資料,使視訊會議的不同使用者根據其本的頻寬來參與,而不需要QoS機制來調整。
利用此技術,系統能按照每個端點的有效頻寬,提供高品質的視訊影像,同時也降低CPU與網路頻寬的負荷。目前這項技術也已經廣泛利用,像是Radvision、Polycom與微軟。根據原廠表示,H.264 SVC使用的頻寬大約是一般H.264 AVC頻寬的15%。
2. 分散式的編碼解碼架構
Vidyo採用分散式的編、解碼架構也很特別,以路由器為概念,使視訊會議系統中樞VidyoPortal只負責分配頻寬、影像的工作,編解碼工作則是交由各自的視訊終端設備運算處理。
之所以能取代傳統MCU設備處理視訊編解碼的工作,這是因為Vidyo 提出自動視訊分層架構(AVL,Adaptive Video Layering),透過這項技術,系統可以連續監測每個視訊端點的底層網路性能和該端點的處理能力,並即時優化處理,使Vidyo可以不需要額外進行視訊的編碼及解碼。AVL可以搭配SVC來自動適應用戶端環境。
以長期來看,視訊終端設備的運算將越來越強大,這種架構對於未來視訊品質呈現將更有效率,但反過頭來看,若是運算裝置的效能太差,勢必將影響到視訊畫質的呈現。
3. 獨特的影像修復機制
此外,它們提出獨家的影像修復機制也很特別,因串流視訊可容許較高的封包遺失率,最高可至25%,降低高視訊品質所需要的資源,透過這項機制會將影像封包破壞嚴重的影格刪除,使最終呈現的影像結果看起來更順暢,如此一來,雖然影格數會降低,但畫面品質看起來較不易有殘影等問題。
分散式軟體編解碼架構與MCU硬體架構比較
Vidyo支援新一代的編碼技術H.264 SVC(Scalable Video Coding),並採用分散式的編、解碼架構。簡而言之,以路由器的概念,使視訊會議系統中樞VidyoRouter只負責分配頻寬、影像的工作,編解碼工作則是交由各自的視訊終端設備運算處理,取代傳統MCU設備的工作。
相關報導請參考「無需MCU設備的會議室型多點視訊系統」
熱門新聞
2025-01-26
2025-01-25
2025-01-26
2025-01-27
2024-04-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