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精簡型電腦所帶來的安全性,和減少電腦停擺的時間,可以為分秒必爭的企業帶來不少競爭力,但是企業是否適合導入這類型電腦,或者導入成本是否划算,就必須經過事前審慎的評估。

不過比較要注意的,是精簡型電腦需要整套系統導入,包含了各式軟硬體,甚至網路的選用也是必須一併考量的。舉個例子來說,政府單位IT採購所參考的共同供應契約中,已將精簡型電腦列入採購項次之中,而共同供應契約中的採購項規格中,只要求到用戶端的硬體,對於後端伺服器的硬體及軟體並未著墨。

但這裡所要求的規格,仍可以讓我們看出精簡型電腦的應用型態,當中把用戶端的精簡型電腦分成了3種,分別是針對企業環境內使用的企業精簡型電腦、醫療環境使用的醫療精簡型電腦,以及適合戶外環境所使用的強固精簡型電腦,雖然還依照它們的規格區分10類。不過對於企業或是政府機關來說,若只看到用戶端硬體,而沒想到整體環境所需要的其他配備,也就是僅能買到獨立的精簡型電腦,而不是整套解決方案。

因此,要自行導入這類系統仍是有不少難度的,還是必須與廠商直接聯繫,並且評估目前系統環境、使用人數,或是導入少量使用者情境,以進行評估並且模擬使用情境,才可了解目前企業內的網路架構,是否足以支撐大量的精簡型電腦環境,並且知道辦公環境的系統負荷量與網路負載量。

另外,除了直接與廠商聯繫之外,精簡型電腦的廠商也有簡易評估的方式讓用戶可進行前期的估算,例如NEC,在最初期的測試導入時,他們的建議是先導入20人的使用環境,並且依照使用情境評估每個使用者所需要的儲存空間、記憶體使用量,以及網路頻寬等,透過這20人的使用環境,企業可以初步評估與了解自己的網路架構,是否足以支撐精簡型電腦的架構。

依照NEC的評估方式,他們認為採用虛擬化的精簡型電腦,在評估時以記憶體與網路頻寬為首要考量,一般使用者環境為Windows XP或Windows 7時,每位使用者平均記憶體使用量為2GB,網路頻寬為128k。基於這樣的參考數字,企業在評估精簡型電腦架構時,可以大概的估算目前的系統是否足以執行這樣的架構。

針對精簡型電腦,後端伺服器規格與數量的估算,HP也提供一個做XenAPP與Terminal Server估算的應用程式(HP Sizer for Citrix XenApp and Microsoft Terminal Services),只要輸入不同的使用者數量,就可以取得所需要的伺服器規格與數量。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的數字僅是簡易的評估,因為每個企業環境、工作內容,甚至使用者所用的應用程式都不相同,因此實際每臺伺服器可以承載的使用者數量也會有差異。

導入精簡型電腦的困難

精簡型電腦的架構,可以讓企業的資訊集中管理,對於系統管理人員來說,減少了電腦維修與系統安裝的時間,而對使用者來說,也可以減少系統停擺的時間,對整體的生產力是有助益。不過在臺灣企業環境中,這種系統的導入比例很低,可看出多數企業對精簡型電腦仍抱持觀望的態度。

在iThome CIO大調查,精簡型電腦導入比例較低,與其他硬體設備的狀況完全相反。其中,要導入的產業中又以服務業,以及醫療業所要導入的數量最多,大致可看出除了特殊需求的產業之外,整體對精簡型電腦的需求都不高。

這些對精簡型電腦有急迫需求的,一般都以擁有多個營業據點的業者,例如加油站、便利商店、運輸業者,以及員工人數眾多,需要強化管理的服務業者為主。對這類需要完整解決方案的產業,一般都有專門的廠商提供硬體與軟體,與一般辦公環境有所差異。也因為除了這些產業有急迫的需求之外,一般企業對於精簡型電腦的接受度與需求普遍都不高。

雖然,企業導入精簡型電腦系統,可以帶來資訊集中控管、系統管理人員便於維修與管理等優點,但是導入這類架構系統時,同時也必須承擔初期導入成本比一般個人電腦高、多數使用者無法習慣、系統管理者必須改變管理方式,以及風險更加集中等狀況。

初期導入成本過高

如果單獨購買用戶端的精簡型電腦,成本確實低於傳統個人電腦許多,但是在導入這類型架構時,必須考量到是否要增添伺服器、擴充現有網路環境,而且要一併購買軟體授權等。整體下來,即使使用者數量相同,平均每臺精簡型電腦的成本仍高於一般個人電腦。

雖然最開始投資時的高成本,讓許多企業因此打退堂鼓,不過長遠來看,精簡型電腦所節省的電力與維修等費用,可以填補早期較高的投資金額,而且使用時間越長越划算,

另外,在導入時也不必同一時間將系統全部更換,可以循序漸進,先以使用年份較久、面臨汰換邊緣的舊設備為優先更換的對象,將整體導入時間延長,降低導入成本的壓力。

使用者接受度低

採用精簡型電腦架構之後,使用者最可能感受到操作習慣改變的衝擊,有很多原先可以做的事,都不能做了。因此,導入前應先宣導與管制,訓練員工不得任意將資料存放在用戶端電腦上,而要存在集中作業的功用區,當然IT人員也必須考量使用者資料儲放的位置是否便利,找到對目前工作流程衝擊最小的方式。

相較於傳統個人電腦,精簡型電腦的限制較多,例如不能外接USB隨身碟,或是安裝使用者慣用的應用程式等,讓使用者感覺處處受限,並且缺少了許多彈性,因此對這樣的作業環境會感到不習慣。

使用精簡型電腦架構,可以統一使用相同的應用程式,並且限定與監控使用者活動,可以降低病毒威脅,並且可以提高整體的生產力,不過因為電腦的使用自由度降低,對許多習慣將公司文書作業用的電腦當個人電腦使用的使用者來說,偏好在個人電腦安裝自己習慣使用的軟體,或者下載檔案,而使用精簡型電腦,則因處處受限,因此容易得到使用者的反彈。

系統管理者必須改變管理方式

對於人數較少的企業環境,傳統架構的系統管理者在管理資訊設備時,由於人數與機器的數量都不多,因此要維修與更換設備的情況並不多。若導入了精簡型電腦的系統,原本電腦維修的工作,變成要透過伺服器與網路等設備,工作的方式與以往完全不同。另外,對系統管理者來說,因為改了系統架構,整體的工作方式與方向也隨之改變。

因此一般企業在評估這類系統時,管理階層因為看到的是這類系統所能帶來的好處,而一般使用者與系統管理者則會因為整體作業習慣的改變,而認為不宜導入。

不過對於人數眾多的企業環境,雖然系統管理者在初期要學習新的管理方式,不過與傳統架構相比,採用集中管理的精簡型電腦系統,可以減少整體系統管理所花費的時間與人力,對系統管理者來說也是利多於弊。

風險集中,更要注意系統備援

使用精簡型電腦架構,讓重要資料整合在伺服器與儲存設備之中,減少了個人端的風險,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卻同時將全部風險集中在這些伺服器和儲存設備上,而且不論採用虛擬化、刀鋒伺服器,或是工作站的精簡型電腦架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它們全部都必須透過網路連接。

雖然,將全部虛擬機器集中在伺服器與儲存設備之中,可以在這些電腦發生狀況時快速的重新製作映像檔,或者硬體設備有問題時,只要更換一臺新的設備即可,但是伺服器也同時承攬了這些風險。

原本傳統架構的電腦與伺服器,有問題或狀況時,僅是其中一部分無法運作,對整體作業環境而言,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一臺個人電腦壞了,其他人可以照常工作,而伺服器有狀況,對其他不需要與伺服器連接的作業環境並沒有影響,甚至網路無法連線,個人電腦依舊可以持續作業,只要將資料儲存在個人端,等到網路回復時再將資料上傳即可。

但是精簡型電腦的架構,卻將一切風險都集中在網路與後端的伺服器與儲存設備上,因此備援便是這類架構的系統不可或缺的措施。

從上面這幾點,我們可以看出,精簡型電腦雖然有著便於管理、維護,且能減少系統停擺的時間等優點,但是由於導入成本與效益,使用者與管理者的工作型態必須改變,因此接受度較低等,都是目前精簡型電腦在導入時容易碰到的狀況,因此接受度不高。

 

政府單位採購的10種精簡型電腦規格

看大圖

 

各產業中,每家公司導入Thin Client的平均數量

 


相關報導請參考「結合虛擬化、化繁為簡的用戶端電腦架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