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與機器孰優孰劣,若是在聰明才智的部分,人應該還是勝過機器,然而,論及效率,恐怕是機器贏過人。類似這樣的討論,在這個大家熱烈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的當下,經常出現,從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的報導裡面,我們越來越清楚機器能夠在更多層面提供輔助,若要仰賴人來完成所有工作,恐怕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划不來,因此,從過去工業革命的時代,到現今看重數位轉型的應用,如何以機器力來取代人力的可能性,持續受到探討。

然而,機器能否把事情做好、做對,在當前這個半自動應用當道的時代,「人」的因素仍然揮之不去,軟硬體的設計不良、使用者的操作不當,都會影響最終的成敗,因為「人」沒有提供或指出正確的執行方向,「人」考量得不夠周全,「人」會猶豫不決,「人」有不同的意圖、動機……這不免讓人想到今年的熱門關鍵字「假消息(misinformation)」,這是英語字典網站dictionary.com選出來的,一般人更常聽到與使用的是假新聞(fake news),或者是謠言,而當臺灣在經歷九合一大選之後,對於這種狀況的體認,又更深了一層,民眾普遍接收到大量似是而非的資訊,攻訐候選人、政黨、社群、宗教組織,以及支持這些人士或團體的民眾和名人。

而在IT應用的領域,尤其是資訊安全,因為「人」所導致的各種相關風險,至今居高不下。除了惡意軟體是由有心人士所開發、散播之外,企業、機構、組織能否妥善防備各式威脅,也與許多人的認知和行為有關,例如:使用者是否具備資安意識、應用程式開發者是否落實安全設計,以及高層主管與IT人員的存取特權,是否受到監督與稽核。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這幾年以來,人為疏忽與錯誤的因素,開始受到各界重視,尤其是Misconfiguration(配置不當)這個詞彙頻頻出現在IT新聞版面。

以OWASP公布的網站應用程式十大弱點來看,2004年首度納入Insecu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2007年並未提及,到了2010年,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名列第六,2013年上升一名,2017年又降回第六名。

而在多家IT廠商的年度安全報告中,也屢屢提及Misconfiguration的狀況日益嚴重。以今年4月發布的IBM X-Force年度追蹤報告為例,2017年外洩的資料量當中,有將近70%起因於雲端基礎設施的不當設定,發生這類事件的比例是2016年的4倍,起因大多與人為疏忽有關。

另一家廠商Gemalto的資料外洩層級索引報告,也提及這個議題。他們表示,人為錯誤應視為主要的風險管理與安全議題,而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則是,去年6月爆發的19億美國選民個資外洩案,起因是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聘用的資料分析公司Deep Root Analytics,在AWS雲端服務使用的資料庫採用不當配置,並未設置適當的密碼保護,而使得2億民眾的個人資料暴露在外,而且時間長達兩週。

而回顧2018年,傳出雲端服務或伺服器配置不當的事件,仍是層出不窮。

例如,2月有Tesla、Fedex,以及巴黎品牌行銷公司Octoly,4月有紐約的診療中心Cohen Bergman Klepper Romano Mds PC;到了6月,資安公司揭露三千多支行動App,使用了配置不當的Firebase資料庫;7月,美國一家提供政治競選活動電話語音行銷服務的公司Robocent,因AWS儲存服務配置不當而外洩數十萬筆選民資料;9月,企業資料備份軟體供應商Veeam也出事了,因存放在AWS的MongoDB資料庫配置不當,而暴露客戶資料;11月底,發生因Elasticsearch伺服器配置不當,使得8千多萬名美國民眾資料曝光

不論是假消息或配置不當,之所以發生這些問題,其實,都跟「人」有關,若想要消解這樣難以解決的亂象,可能必須採取更有效率的方法,防守方不能消極以對,或許應借助機器的力量,才得以撥亂反正。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