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大選11月底登場,近期縣市長候選人爭議交鋒,從論文抄襲延燒到阻擋疫苗、助理加班費挪用,焦點幾乎都集中在品德與品格,很多人批評大家僅關注彼此的政治立場、民調數字的起伏,似乎並不關注政見,然而,或許民眾更在乎的是候選人與所屬政黨團體的執行力。

對於企業而言,領導力的強弱當然也是至關重要,而且,如今大家都身處於數位化盛行、普及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數位領導力(Digital Leadership)的議題。

例如,商業周刊2019年發布《數位領導力全報告》,當中的定義是「數位力與領導力兼備創造的競爭優勢」,其中的數位力,是「企業運用數位科技改善營運的成熟度」,領導力則是「企業治理與管理的能力」。根據當時的調查統計結果,臺灣對數位領導力最有信心的是科技與電信服務業,是唯一拿到60分以上的產業,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最沒有信心的是製造業。

關於數位領導力的認識,我們看到數位轉型服務廠商GDS Group今年5月的介紹文章,可作為借鏡。

他們認為,數位領導力可帶來四大效益:建立數位文化、促進員工生產力、改善顧客滿意度、增加營收;在實現的方式上,企業可從8個要素來檢視,包含:溝通、願景、數位化能力、策略、創新、風險承擔、調適力、人才管理(Talent Spotting);關於需要具備的數位化技能,他們認為有5種,分別是:程式撰寫技能、專案管理技能、大數據分析與商業智慧技能,以及資訊安全技能。

除了關注企業與組織這些條件的發展狀況,在現實環境中,大家面臨那些挑戰?

我們看到11月有一份2022數位領導力報告,探討了這方面的趨勢。這是由人才與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Nash Squared,以及國際資訊長社群CIONET聯合發布的調查分析。

當中提到:今年經濟放緩,大部分數位化領導者預期全球科技費用有高成長率,對照過去15年,處於排名第三高的發展狀態,其中,科技預算增加的企業與組織比例為52%,而縮減科技預算的比例是12%。

這份調查顯示科技投資的前景看好,企業與組織對於雲端服務的投資比例高達63%,但隨著現今全球經濟面臨不穩定的局面,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這類新興科技的投資出現趨緩,甚至是縮減狀況,危及創新機會及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企業與組織目前正面臨多種挑戰。首先是資安威脅,52%的大型組織表示,過去兩年曾經遭遇大型網路攻擊;而透過科技來推動環境永續性(Sustainability),雖然大家公認這項工作很重要,但有四分之一的數位化領導者認為,今年無法有顯著作為、甚至無從著手,而且,僅有同樣比例的組織,能夠運用科技來衡量本身的碳足跡。

而在資料的運用上,多達64%的數位化領導者認為,大數據與分析是提供競爭優勢的兩大技術,但能夠非常有效運用資料洞察分析,進而產生更多營收的比例只有21%;同時,在因應這類應用的人才技能方面,有43%的數位化領導者面臨短缺的狀況。

關於工作型態的部分,64%的數位化領導者認為,由於COVID-19疫情促成遠端與混合辦公的快速採行,使得科技團隊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獲得大幅改善,不過,隨著這類工作模式趨於複雜,目前仍有兩大挑戰需要克服,一是生產力下滑,比例超過40%,不像去年呈現生產力暴增的狀態,另一是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比起去年已有改善。

從上述各種層面的現況來看,我們可以體認到數位領導力的面向相當廣泛,科技固然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幫助企業與組織度過危機、開創新局,但有賴完備的管理與控制的手段來確保成效,從而減少不便與舞弊。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