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曾經說過,在他所建立的制度之下,許多本來作姦犯科的人,也能成為品行良好的大臣,這是因為形勢使他們不得不改邪歸正。這件事情聽起來有點不可思異,我總是認為,小人到哪裡都是小人,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不太可能改變的。

過去我們常常評斷曹操「用人唯才」的策略固然建立了曹魏的基業,但也使得後續幾個朝代品行不佳。這樣子的說法,現在看起來不是很公平,因為即使是世界級企業,對於一個人的私德要求也沒有嚴格到聖人的程度,因為公司的制度,讓一個人不會把聰明用在做壞事上面,而是用來開創公司與自己共同的未來。再講簡單一點,就是給大錢,多到他不會想去做壞事。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新加坡的官員身上,他們給公務員的薪水很高,高到他們不會願意去貪污。

不過,並不是每個公司都有能力花大錢來做這種事情,但也不是每個公司都有那種需要用大錢才能制約的小人。但是大多數商業組織沒有完整的制度,人為影響的空間還是很大。我們希望用聰明的人才來為公司效力,聰明的人才如果把聰明用在正途會很好,可是以現在社會的狀況,這種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制度進行約束。例如公司裡面每個職掌都有核決權限,每個職位能夠批准的金額也是有限制的,這樣主管沒辦法上下其手。可是其中漏洞還是很多,我曾經參與過幾個臺商在大陸工廠的顧問,每一家都免不了發生採購與委外的制度漏洞問題,採購人員都可以開賓士車上班,真的是肥缺。當上層決定處理的時候,一次就會需要拔掉一大堆人才有辦法真正清乾淨。但是採購決定買哪一家的產品,也是經過制度審核之後,才核准進行的,別人走後門塞紅包已是業界文化了。

荀子<勸學篇>中有一段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周遭環境的影響其實是最大的,前些年中國每抓到一批貪官污吏,執行槍決時都會請當地政府官員的太太們來看,這種血淋淋的畫面讓官太太們印象深刻,回去之後都會主動監督先生不要做壞事。

有些臺商也使用類似辦法,常常請主管夫人來參觀了解公司,讓她們對公司發展以及先生未來有信心,就不至於被一時的誘惑所吸引。簡單地說,就是創造一種形勢來防止犯罪,而不是單以政令制度進行箝制,畢竟政令與制度能涵蓋的範圍有限,形勢──也就是所謂的客觀環境──制約的力量則大得多。

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先找9個人串通好,等一下受測者進來的時候,這9個人都要堅持某個錯誤的答案,看看受測者在明知答案是錯的情況下,是否仍會堅持回答正確的答案。結果幾乎只有幾十分之一的人會堅持另外九個人是錯的,自己是對的;大部分受測者,即使懷疑對方是錯的,但也因為對方人數眾多,所以自己也選擇那9個人串通好的錯誤答案。這9個人就是形勢,也就是客觀環境,使得特定的個人必須要遵從群眾的壓力。所以說,利用群眾的壓力,可以在管理上創造對公司有利的環境。因此管理者都必須安排親信在團隊中,這是必要之惡,總是要有人在謠言發生時,第一時間撲滅火苗。

有一個朋友說,語錄式的管理很好笑,但是就我的經驗來看,其實還蠻有效的,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氣氛」,讓大家隨時都處在語錄中所一再提醒的中心思想與要求。我們常常忽略管理最基本的問題:人數與距離。如果在辦公室只有5個人,說真的,常常開會就可以取得共識,但是如果是一千人的公司,甚至上萬人的時候,該怎樣傳達我們一再要求的中心理念呢?E-mail是一種,標語是一種,布告欄也是一種,這些溝通管道,無非就是要創造氣氛形勢,讓大家都往同一個目標前進。

一位常常幫國外品牌公司來檢驗OEM工廠的長輩,就直接了當地說:「這個公司或工廠有沒有戰鬥力,用聞的就知道!」這指的就是感受公司的氣氛。有戰鬥力的公司,老闆會創造一種客觀環境,讓同仁在這裡積極努力,一進公司就可以感受到積極與速度的氣氛。「要求同仁」是建立形勢的最重要方法,態度跟品質一樣可以要求,如果我們不敢或不願意要求員工,那麼就無法建立起氣氛,並透過群眾力量約束員工。

對於人才,我們往往不願意去要求,或者要求的方式不正確。前者往往造成錯誤的投資,或者人才無法發揮,走的方向跟公司有差異;後者則是造成離心離德,人才可能會利用公司資源來發展私人事業。

「公司大義」是我們要求同仁的最大靠山,因為我們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公司,因此必須要經常對同仁曉以大義。不但要常常講,而且也要安插資深穩重的同仁隨時對大家「講道理」。形勢比人強,當前後左右的同仁都在為了公司的共同目標努力時,我相信中間的人一定會有所警惕,並且屈服於群眾壓力的。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