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曾說過:「沒有努力到小便出血的程度,無法成為一流的經營者。」無獨有偶,郭台銘也說過,小便不是黃色就表示還沒有絞盡腦汁。如果這些話是我們自己的老闆或主管講的,八成的人都會認為這個老闆與主管頭殼燒壞了,工作跟小便出血、用腦跟小便顏色,二者怎麼扯得上邊呢?而且什麼叫做努力呢?很多人都曾經抱怨過,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是為什麼上天對我仍然這麼不公平?

「大多數的男生廁所都貼著一張標語」,一個學長這樣解釋:「要大家瞄準一點,不然弄得到處都是讓清潔人員很困擾。」如果瞄不準,就如同方向不正確,努力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雖然沒有實際的量化統計,但是可以合理推測,努力還失敗的人,80%是沒有看清楚方向,同時運氣也不好。其實小便變成黃色與小便出血應該是有先後次序的,首先要用腦,絞盡腦汁蒐集資訊與情報,然後根據情報的判斷努力前進。學長開玩笑說:「要成功,得先變黃,然後出血才行。」

在我顧問的工作中,遇到的案子也是80%屬於資訊不足就貿然決定的狀況。其實大方向可能是正確的,因為很多專業經理人有能力預測未來大致的走向、競爭的終極狀態或者是殺手級應用與價格。但是看到了並不等於做得到,就算做到了,市場沒出現也是枉然。

沒有認真用腦思考,蒐集資訊,把business model的可能性做排列組合,並且認真思考每一個可能性的執行困難度,總是做一個改一個方向,這種風險其實非常高。一般我們會希望資訊的來源至少有三個,要求證一個資訊的正確性,也至少需要另外兩個不同來源資訊的輔助。但是因為專案的時間壓力,還有我們的惰性,常常導致我們把「偏好」的資訊放了最大的權重,這樣的做法如果沒有好好地思考、求證、交叉比對,發生錯誤的機率非常高。

尋找不同的資訊來源是蠻困難的事情,因為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我們發現拿到的線索指向同一個源頭。所以實驗變成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還是得動手做點實驗,確認資訊的正確性。接著我們就可以產生幾個可行性高的方案,套上公司的需求以及限制條件,就可以取得積分最高的一個做為我們的目標。當目標出現時,付諸的努力才會有意義,否則那些努力其實都只是莽撞而已。可是目標要多遠才算合理呢?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目標都應該訂在遇到下一次資訊不足的情況下。

上班時間長就算是比較努力吧?但是準時上下班也不算不努力,那要看下班之後做什麼。如果下班之後天天玩樂,難免在長久的競爭之下落敗。離開辦公室之後的時間可以思考、閱讀、放鬆、玩樂搭配著進行,只要能讓工作有效率,那麼應該就算是努力了。但是當我們把競爭的因素放在其中,就會發現到後來不得不比上班時間長短,因為在資質接近的情況下,上班時間越長,理應產量越多。有些人會說,上班時間長效率就變差,其實不然,這只是心理因素而已,大多數高科技公司裡面,長時間加班反而可以提升績效。而這麼努力的原動力來自於競爭與危機意識。

可靠的經營者,是有擔當、願意負責的人,努力是為了要對得起股東、員工,還有員工的家庭。一旦擔任高階主管,就有了大大小小的責任,由於國內的管理模式偏向「以身作則」,所以開會開到沒時間上廁所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大多數人都努力開會,然而開會時沒有辦法抓住重點抓住細節,結果還是沒有效果。

大部分的事情如果不曾親臨現場,是很難做出正確判斷的。再加上開會需要的資訊,如果沒有實驗與現場的輔助,正確性並不高。所以努力涵蓋的層面應該是多元的,在辦公室、會議室裡面努力仍然欠缺多元性,到現場走走、與同仁聊聊、安排實驗驗證數字、與業內業外的朋友用餐交換意見與資訊等……越多元的行動,就可以產生更多的創意,以及可以作為輔助決策的資訊。

資訊多元化蒐集的階段總是需要有收斂的時候,因為這時候的努力,是發散式的,需要有決斷力才有辦法快刀斬亂麻。一旦確定短期方向之後,就會投入資源,此時努力的方式是集中火力式的,要靠意志力強迫達成目標,同時也要注意投入的資源是否發散?努力是否產生好的結果?

除了方向之外,方式也很重要。弄錯了方式,努力到處滅火,結果肯定是糟糕的。這個道理有點像是孔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光蒐集資訊,沒有研判與行動的能力,是徒勞無功的。但是一直埋頭做,不蒐集資訊也不停下來想想看方向對不對,這更糟糕。所以綜合松下幸之助以及郭台銘兩位成功人物對於小便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到做事情的基本態度與步驟。思考,就是要以站在懸崖邊戰戰兢兢的態度來思考;執行,就要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與決心來執行。小便應該只是讓大家比較容易懂的比喻吧?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