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走路會跌倒?大多數是因為沒看清楚路,只顧著看其他的事物。同樣道理,公司經營為什麼會失敗?也是沒看清楚未來的路,只顧著搶短線救火。可是仔細想想,走路跌倒前一刻,心情應該還是很愉快的;很多公司在出問題之前,也都認為一切在軌道上,事情還控制得住。在這個時間點,決策者往往都處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可是這似乎是一個麻痺的狀態,因為對於周圍的變化缺乏敏感,忽視可能的危機與競爭,結果就出現了重大的問題。

「因為覺得自己做得對,所以不會理會別人的看法!」失敗過的長輩這樣說。成功的人也不會理會別人的看法啊?這中間有甚麼差別?「我認為成功的人不是不理會別人的看法,而是時時拿別人的看法來磨練與修正內心的想法,」長輩說,「但是失敗的人不會認真思考別人的辦法,只會兩眼發直,用直覺判定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挖到寶了。」我們發現很多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別人,用自己的一套說法來說服自己,做事情浮誇不著邊際。簡單講,就是一個沒有穿衣服的國王,還一直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

修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但是失敗的道路更多,缺乏修正,就很容易出現問題。修正需要靠資訊,資訊則需要靠勤於接觸客戶、接觸現場,還有接觸員工才能獲得。很多管理書籍強調「現場的感覺」,沒有親臨現場,就無法知道狀況如何,也就不知道政策落實的程度。我常常受託檢察工廠的管理,很多事情是可以「感覺」出來的。例如紀律就是最明顯的,看走在路上工人的精神,產線上每個人的專注程度,地上堆積的東西,標語的內容,乾淨的程度……這些感覺就產生了資訊,然後演變成為修正。或許真的有人傻傻做就成功,不過這應該是過去的故事,現在必須勇敢地挑戰現狀、質疑現狀、尋找改善的空間以及解決問題的蛛絲馬跡,別讓自己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裡面昏睡。

有個美國人聽說墨西哥發生口蹄疫,於是他開始集資收購囤積美國東部的肉品,果然過了不久加州肉類需求大增,這個人因為資訊判讀正確,所以賣出了囤積的貨品而發了一筆財。又有日本公司注意到非洲某國發生內戰,該國的重要礦產是銅礦,占世界供應有一定的比例,於是他們開始囤積銅材,果然內戰持久之後,銅材上漲因而賺到一票。這類「一葉知秋」、「洞燭機先」的故事很多,資訊的正確判讀加上足夠的勇氣可以讓一個公司快速致富。可是我也常常聽說因為囤積DRAM導致公司賠了一大票,或者中國之前出現炒作銅期貨出現大幅損失的事情,這中間的差別是甚麼?簡單講,主事者莫名其妙的自信是出問題的來源。「資訊充足下的賭」與「憑著直覺下的賭」差很多。一個棒球投手,如果不知道面對的打擊者擅長打什麼球,弱點在哪裡,很容易就被擊潰崩盤,功課要做到足夠,不能單憑一種無來由的信心,按照莫非定律,最糟的狀況總在最沒有防備的時候出現,然後就應聲倒地。

以前有個長輩,買了很多招財鎞貅,放了一些蟾蜍,請了老師改公司大門的方向,然後又改了祖先的墳,當他一切布置妥當,內心感覺很踏實的時候,公司卻經營不善倒了。他問我要不要買兩隻鎞貅,我心裡面想,如果這兩隻會讓我安心睡覺,那麼我還是不要的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經營事業,就別想有一天安穩,因為如果我們經營得當,公司會持續成長,新的問題會一直來,所以不會有安寧的片刻。如果經營失當,公司會走下坡,各種問題也會一直出現,更別想休息了。所以當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得想想「看不到問題是不是更應該睡不著?」這個世界是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別人前進一些,我也前進一些,看起來大家都還並駕齊驅。可是當我們鬆懈了,差距就會出現,旋即問題就發生了。

成功只是兩次失敗之間片刻的歡樂,失敗倒沒有什麼不好,得失心放太重反而更糟糕。「放平常心」與「自我感覺良好」並不同,前者是讓自己不要慌亂,冷靜地處理每一個問題與突發狀況,後者則是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美好的狀態,無視於周遭的變化。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明,前者是讓自己進入備戰狀態,讓神經維持在適當的敏感卻又不至於緊繃到無法休息;後者是刻意讓自己遲鈍,以免周圍亂糟糟的事情讓自己緊張。
「失敗有兩種」,上次聽演講的時候講者談到:「第一種是超乎自己能力,演變成滾雪球災難,第二種則是自我弱化,讓本來不是問題的變成問題。」當我們覺得累了,想要「無為而治」的時候,第二種失敗就種下了遠因,久了之後第一種失敗就出現了。想要開始經營事業的第一天,就別想有鬆懈的日子,只能讓自己調適、舒壓,然後再承擔更多的挑戰,否則就安份守己做一個螺絲釘,把分內的工作做好就好。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