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拜訪完客戶之後我們去「巡視」一下廁所,想了解客戶內部的紀律與內控嚴謹程度。剛進去就看到有個人對著鏡子擠眉弄眼,我同事跟我說,這個人是某家公司最頂尖的業務,一個人可以撐起半個公司呢!我心裡面很好奇,他在做什麼?哪裡不舒服嗎?於是我走上前去,問他說:「請問是否哪裡不舒服,需要幫助嗎?」他笑著回答:「沒有啦,只是在進入客戶的公司之前,先練習微笑。」前幾天在朋友家的電梯裡面,又看到有人對著鏡子傻笑,我的朋友告訴我,傻笑的那個人是個模範先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

笑容是國際語言,不需要講話就可以傳達友善的訊息。但是在當前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之下,真的很難笑出來,上班就是一付緊繃的樣子,回到家裡也是,負面的情緒傳染得比H1N1來得快。「為什麼我明明不快樂還要裝笑容呢?」當我解釋我的想法給朋友聽的時候,換來的是一頓咒罵:「裝出來的笑容會有人喜歡嗎?」其實要笑得真心不難,這只是一種心錨的設定,隨時讓自己進入某種愉快的情緒是可能的,甚至是可以被要求的。有禮貌面帶微笑的服務,絕對比臭臉還要能贏得客戶的喜愛,不是嗎?

工程師比較害怕面對人群,有人說是因為面對電腦久了,溝通的能力退化了,所以就不想去面對人,什麼事情都用email溝通。其實我倒是認為工程師是用實際面來思考,認為「微笑」與有沒有效率、進度快慢或事情的成敗沒有關係,在就事論事的情況下,其實省略掉人跟人之間那些繁文縟節是最有效率的。單單透過email就可以指揮體系運作,這是最極致有效的管理了。不過管理畢竟不是管電腦,是管人,電腦不會有情緒,人會有;電腦不會有感情,人也會有。除非對方也跟我們一樣討厭繁文縟節,否則久了之後會受不了,見面會尷尬。太過就事論事,就會缺乏團隊精神,彼此也不會互相在工作上掩護,長久之後團隊還是一盤散沙,有人很累,有人卻很輕鬆,整個績效也帶不起來。

「要讓工作有效率,首先要讓員工喜歡工作環境!」有些主管確實有辦法讓大家很緊張胃絞在一起,但是這樣子會有效率嗎?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工作態度,沒辦法與同仁和睦相處,就會被孤立,工作演變成一種痛苦,效率也無法發揮。主管要嚴肅,就要有讓人尊敬的地方,而不是因為職位高所以嚴肅。要搞笑,也要有兩把刷子才能搞笑,不然只是打亂辦公室的秩序而已。保持親切的微笑,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盡量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大家。過去我們認為專業的本身只有專業而已,不過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工作態度、服務態度,有些人固然很厲害,但是總是讓別人覺得不愉快,這樣的結果對公司整體並不好,這樣子也只能算是C級員工。

保持笑容不見得能換到別人的笑容,雖然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但實際上我遇到的情況是,仍需要恆心與耐心的搭配才行。因為對方一開始會認為你很假,假到不行,這只有時間才能改變別人的觀念,如果連續10次都讓對方看到你的笑容,即使被臭臉相向或者惡言刁難,我認為對方總有一天會被你的真誠所感動。不過如果遇到某些場合該嚴肅時也不能傻笑,例如主管訓話時還是要收起笑容才行,不然會被認為嘻皮笑臉,只會更慘。

家庭的氣氛也要從個人的笑容開始。「搞什麼?我賺錢養家,回到家累個半死,還要我陪笑臉?應該是他們要先笑著迎接我吧?」朋友振振有詞地說。不過他講的邏輯根本有問題,我們拼命賺錢養家,那就表示家人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既然重要,卻又不肯好好對待、細心呵護,那賺來的錢養的是什麼?而且在外面受客戶的氣,回到家發洩在家人身上的大有人在,這也就是為何我們不應該隨便對別人擺臉色或臭罵別人,因為他可能帶著這個負面情緒回家,間接傷害更多人!「要這樣子裝笑容,把所有的苦往肚子裡吞,撐不了多久的,不是會酗酒就是猛抽菸,然後生病。」我的朋友還是認為「氣」要有出口,不能累積在自己身體裡面。

一顆清朗的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所有怨氣到我們身上就被消化了,那麼我們就是可以帶給周圍人陽光的關鍵性人物。主管、領導者要讓同仁對未來有希望,一個氣氛不好的團隊,是不會產生希望的,如果我們能讓周圍的人感覺到溫暖,即使團隊陷入困境,也不會有人走開,因為大家可以從我們身上看到希望。真心是一種可以自己透過修養而到達的精神狀態,就算是做作也好,總好過於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的那種惡劣。
快樂已經被證實與財富無關,所以微笑並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一開始可能是強迫自己進入微笑模式,但是久了之後,如果我們有了健康的身心,微笑就會變成常態了。因為周圍事物、工作都變好了、改善了,大家彼此樂意互相幫助,同事、客戶、朋友之間營造出融洽的關係,除了獲得財富之外,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感動與驚喜。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