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朋友剛加入一個新公司,以經營品牌為主,產品都走高價位,設計得很別緻,也很好看。不過賣了一年多,業績很差,一開始大家都把問題歸咎在於「品牌本來就難做」,公司投入很多廣告與活動費用,但也沒有太大起色。經過研究後發現,似乎重複購買的客戶很少。「可是產品設計得很漂亮也很高雅!」朋友說,但業績說明了一切,沒有人搞得清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從行銷的理論上,我們都知道在單一市場上,廣告並不是有投就有效,而是要到達一個「門檻」。有人初步測試,評估出這個門檻在臺灣約為6,000萬臺幣,如果廣告的設計與訴求,以及播放場合都沒問題的話,大概砸6,000萬臺幣可以讓大多數的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產生初步印象。

「其實廣告是第二輪或第三輪的攻勢」,教授行銷學的老師說,「產品本身要能說話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道理我常常聽別人說,但是真的很難去理解,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商品似乎是強力的廣告行銷做出來的。不過將心比心,看到廣告產生衝動而去購買,如果產品本身的黏著力(消費者重複使用的慾望)不足的話,就只有一次性消費。反之,產品本身如果品質良好,價格適中,不需要廣告也可以賣出一些業績的話,搭配廣告更可以產生無與倫比的爆發力。銷售的層次必須要建立起來,不然砸下去的廣告錢可能都會浪費掉。

不過會說話的產品,每個人的詮釋都不一樣,有人說「品質」,有人說「價格/性能比」,也有人說「要有一個好的背景故事」,能讓消費者買到的不單單只是一個商品,還有一個故事,以及美好的想像。所以這樣可以創造消費者的忠誠度與再次的消費。但是美好的故事並不一定就是暢銷商品的必然定律,我們只是倒果為因,大多數成功商品背後都有個故事,當它脫穎而出時我們想辦法找理由找答案來解釋,但是失敗的商品也都是有故事的,只是沒有人來吹捧而已。

香水算是很古老但是又時尚的產業,一般香水都會有至少三種層次的香味,剛擦上去揮發速度最快的是前調,接下來是香味比較持久(約4小時),同時也是香水最具有代表性的中調,最後是能持續長達一整天的基調。「優質的產品就如同香水,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層次感,讓消費者持續有新奇的感受。」擔任品牌行銷工作的長輩以香水為例,提出他的看法。我們往往可以從暢銷產品上看到豐富的層次感,從iPhone上面我們可以感受到,儘管價格很貴,但是消費者仍趨之若鶩,就是因為iPhone除了具有時尚的外觀,更具備豐富的層次感,除了電話,還有各種實用的用途,並且時常會有新功能或新話題,讓消費者不會感覺到厭倦,這些特色都會成為加持這個產品的光環。

「Design」是層次感的源頭,一個產品是否經過好的design,決定了這個產品是否成功。好的Design會有層次感,讓消費者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空裡面體驗到這個產品的好處,而我們常常提到的「品質」已經是產品「必須要有的基本」,做不好品質,再多的層次也無法提升。這就好像在iPhone出現之前,也有很多的手機有上網、收發E-mail的功能,但就是沒有展開出豐富的層次,固然都經過好的Design,可是其深度與廣度跟iPhone仍無法比擬。然而iPhone的層次感也是花了很多時間design出來的,這個過程我們沒看到,但是就我個人與國際大廠合作的經驗,那肯定是花了很長的時間以及無數的會議討論、測試與修改而得到的。所以Design並不只是單純視覺上的好看、耐看,連同產品的功能,使用者的環境狀況,品味喜好……等等,都需要逐一思考,設計出簡單好用的功能。我曾經聽朋友說,Lexus汽車的設計團隊,當初為了要打入美國市場,在設計車型與顏色的時候,甚至把各大城市的街景作為背景來考量,研究是否能夠產生完美的搭配,足見當初設計者思考的層次有多深!

競爭與企圖心是驅動層次感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層次並不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而是與競爭對手互動而產生並且內化的。例如Wii推出的時候,它的體感偵測技術搭配各種有趣的遊戲,曾經成為市場上最夯的遊戲機。這幾年下來,競爭對手Sony與微軟吸收了這項技術的精華,推出更多創新的功能,一下子將產品的層次推高到超越Wii的等級。任何成功的產品,背後都曾經有大量的思考,如何讓消費者從看到的第一眼開始,買回家打開包裝的那一刻,每天使用的各種感覺(觸感、方便性、流暢性……等等),乃至於「保鮮期」的延長(持續創造新鮮感),都被一再討論,並且透過研發與技術的能力呈現出來。

我朋友加入的公司,應該只碰觸到Design的表面,還沒有持續專注思考該如何深入創造出豐富的層次感。有「好看外表」的產品,只能創造買回家的衝動,至於後續的消費,如果沒有被想到也沒設計好,產生層次的斷層,也就產生銷售的斷層了。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