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列出臺灣投資理財相關新聞最常出現的關鍵字排行榜,有一家公司的名字絕對穩居前三名──蘋果。
蘋果出新機,概念股同聲歡慶;毒蘋果事件,供應鏈集體落難。蘋果的一呼一吸,緊扼全球科技製造業的命脈。沒用過iPhone的人顯得落伍,不知何謂iPad的人可能不日即遭時代淘汰。
蘋果,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憑什麼靠著有限的市占率,搶盡全球消費者的目光,每每締造出難以抗衡的影響力?
有人說,蘋果是硬體廠商;也有人認為,蘋果實以軟體取勝。這間公司的產業歸屬,是製造業、資訊內容業抑或服務業,恐怕不易定論。然而,諸如此類的描述,皆無法貼切表達蘋果的核心精神。
從Apple II(電腦)到Mac作業系統(軟體),從iPod(隨身聽)到iTunes平臺(應用服務),從iPhone(手機)到Apple Store(網路商城),蘋果從不為自己的產品設限,而是以推陳出新、千變萬化的3C玩具和有趣的內容,為全球IT產業開啟前所未有的一頁。倘若蘋果堅持將自己關在「硬體」、「軟體」或「服務」的框架中,每逢發想新產品都得刻意迎合其「產業歸屬」,將會扼殺多少創意、失去多大商機?
探討蘋果的內涵之前,先來看一則真實的案例──迪士尼動畫王子劉大偉。出生時從鬼門關被搶救回來、因而備受父母寵愛的他,儘管家境寬裕,少年時期卻不若想像中順遂,因為,他不管是讀書、學音樂,全都一塌糊塗、表現得一無是處,13歲時更被分配到所謂的「放牛班」,幾乎宣判他的學校生涯註定黯淡。不願對愛子放棄希望的劉爸爸,心想美國學習環境比較多元,或許能找到適合兒子發展的方向,毅然將他送往美國。剛去那陣子不懂英文,劉大偉常遭同學排擠。一位希臘籍美術老師同情他,允許他隨心所欲到自己的教室來上課,無意間發現他頗有繪畫天分。在老師的鼓勵下,劉大偉參加了美術競賽,贏得全國第20名的佳績。
沉寂多年的千里馬,一朝遇上懂得賞識自己的伯樂,登時以如飛的速度趕上從前落掉的進度──他從數萬名藝術學校畢業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迪士尼公司相中的八名動畫師之一時,才區區19歲!之後,他參與了多部知名動畫電影的製作,包括《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阿拉丁》(Aladdin)、《獅子王》(The Lion King)以及《花木蘭》(Mulan)。
倘若劉大偉硬是被留在學業掛帥的體制下、被迫迎合「好學生」的人為界限,我們便失去了一位能透過靈巧的雙手感動世界的藝術才子。
回頭再看蘋果。
再怎麼潛力無窮的點子,製成產品銷售之前,都好比一匹等待被發掘的千里馬,得碰上眼光夠犀利的伯樂,方可盡享疆場馳騁之快。甫因胰臟癌謝世的蘋果創辨人兼CEO賈伯斯(Steve Jobs),正是一名慧眼獨具的伯樂。虧得他的思維跨越了產業、產品類別的藩籬,蘋果才得以走在科技時尚尖端,以明星之姿傲立於市場。
許多人看見賈伯斯一身率性打扮、言詞幽默地宣傳蘋果新品,心裡都會想:「賈伯斯又發明新東西了!」事實上,蘋果結出的諸多碩果,並非賈伯斯的「發明」,而是他秉持識才之明尋覓而來、敢砸重金下注的千里馬。無論是硬體、軟體或商務平臺,只要是符合市場需求、能創造嶄新使用者經驗的想法,賈伯斯都積極嘗試,將蘋果澆灌為今朝所見之整合型「人類IT需求滿足者」。
賈伯斯走了,但他留給蘋果的貢獻、留給世人的榜樣依然在。你我同為投身於IT產業的經營管理者或從業人員,應當訓練自己擁有伯樂的胸襟,不讓傳統體制或人為界限束縛我們的思維,勇於創造一個供各樣天賦、想像力奔騰的環境,找出更多千里馬,為使用者甚至整個世界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