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速讓新加坡成為全球Fintech樞紐中心,新加坡政府近日再祭出新戰略,將設置虛擬金融科技辦公室(FinTech Office),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協助所有FinTech相關事務,鼓勵全球FinTech新創業者在新加坡設點,此計畫由新加坡金管局(MAS)及國家研究基金會(NRF)共同宣布,也是MAS和SG-Innovate合作計畫的一部分,FinTech Office將在今年5月3日正式上線。
FinTech Office主要將負責三項事情,第一項是要審查、對應並提高跨政府機構的FinTech相關補助計畫,第二項是要關注產業基礎設施、人才培養與人力需求之間的斷層,並提出目標戰略、政策和方案,以提升產業與企業組織競爭力,第三項則是要透過FinTech活動與相關倡議推動,管理新加坡金融科技的品牌及行銷戰略,致力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樞紐中心,從這三件事更能看出新加坡要角逐金融科技樞紐中心的野心。
新加坡財政部長Heng Swee Keat在本月初拜訪新加坡大學的新創團隊後,揭露FinTech Office的計畫細節,Heng Swee Keat同時也宣布將成立SG-Innovate來扮演加速器角色,推動既有產業與新興領域的新創發展,包括媒合新創團隊與專業諮詢導師,轉介給投資公司,並協助其接觸更多研究機構的人才。SG-Innovate將是在國家研究基金會底下所成立的一間公司,透過加速器計畫延伸至更多新興產業如智慧能源、數位化製造、金融科技及健康領域。
而即將在5月上線的FinTech Office,將由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長Sopnendu Mohanty,以及接任SG-Innovate執行長的Steve Leonard共同主導,其他參與推動的組織包括新加坡經濟發展委員會、國家研究基金會、資訊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以及新加坡標準、生產力與創新局(SPRING Singapore)的代表。
臺灣 vs 新加坡,政府FinTech政策大比較
反觀臺灣,其實新加坡金融科技發展的起步時間,並不比臺灣早很多,但是政府瞄準的方向與深度,卻成為臺灣與新加坡之間落差的關鍵。
新加坡金管局局長Ravi Menon,去年6月揭露新加坡金融科技發展現況與主要關注技術重點,除了提出將改變金融產業的六大關鍵技術,包括行動支付、身分驗證及生物識別、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運算、大資料及機器學習,也祭出5大計畫,包括成立金融創新推動計畫、打造電子支付基礎架構、建立智慧化監管通報系統、打造FinTech生態圈,以及FinTech技術與技能培育計畫,並宣布將投入2.25億新幣的預算(約新臺幣50億元)。
並於8月成立FTIG(FinTech & Innovation Group)組織,負責FinTech領域的政策發展與監管,分為支付與技術方案、技術基礎建設,以及技術創新實驗室3個辦公室,由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ndu Mohanty統籌負責。
FTIG組織將確保政府跨部門的資源可用性,全力幫助新加坡的FinTech新創,同時,也要讓銀行可以快速跟上,提升金融機構對FinTech的警覺心。
臺灣同樣在去年開始布局,初期主要著重在金融資料開放,以及相關法規鬆綁,准許金融機構100%投資金融科技產業。
去年10月金管會宣布金融科技4大措施,包括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成立相關推動基金、建立新創事業創新基地,以及利用共同成立之大資料資料庫,並組成金融科技委員會,推動國內的電子支付比率5年倍增計畫。
臺灣初期以國內技術交流為主,新加坡則打造線上平臺向全球新創招手
臺灣與新加坡提出的金融科技策略,看似相近,不過進一步的規畫與實際做法卻大不相同。如在資金投入計畫上,新加坡由政府投資,而臺灣則是向金融機構籌資,且整體預期的資金規模差了5倍(臺灣預計募資10億元),且詳細規畫至今仍未出爐,預計會在4月揭露金融科技政策白皮書。
至於鼓勵金融科技新創的作法上也大不相同,臺灣金管會計畫成立金融科技育成中心,或利用現有育成中心,提供技術交流、投資媒合以及協助新創公司引進創投資金、成立公司登記及智慧財產權協助等,主要服務對象為國內新創團隊,初期目的著重在技術交流。而新加坡近日宣布的FinTech Office,則將以提供虛擬服務為主,且放眼全球金融科技新創,目的要協助他們在新加坡設立據點。
熱門新聞
2024-12-10
2024-12-08
2024-12-10
2024-12-10
2024-11-29
2024-12-11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