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為「News Portal」的明日報,除了新聞資訊的提供之外,也致力開發許多網路服務,目前已推出網路議會、連署台、個人新聞台、逗陣新聞網、數位剪報室、ePOST電子報聯盟等,而在明日報1天約160萬的Pageviews,這些服務已佔4分之1,約40萬左右。服務仍以新聞為核心,初期以建立影響力為主

運用網路特性而開發的服務,是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競爭的優勢之一,也是特色,因此明日報在開台之初,除了生產新聞,也開發許多服務,總編輯陳裕鑫表示,所有的服務仍以新聞為核心再進行延伸。而這些服務在初期的效益是建立明日報的影響力,等到使用者達一定規模後,其實都有潛力成為獲利的服務。個人新聞台、逗陣新聞網是專業新聞的延伸

明日報的服務其實是有一套經營邏輯,陳裕鑫指出,最早推出的個人新聞台就是從記者生產專業新聞,延伸到個人出版新聞,而個人新聞台的數量變多了,即可集合成不同的新聞網,因此又於12月初推出逗陣新聞網。

逗陣新聞網的概念像原生的網路報社,網友可集合數個屬性相同的新聞台,聯合辦一份報紙(新聞網),發起人即擔任新聞網的發行人,個人新聞台的台長就像報社的記者,這些台長與發行人的互動、新聞網的管理,明日報都不介入,完全授權發行人。

而目前逗陣新聞網已有8個新聞網,每個網中有20至30個個人新聞台,未來,明日報也計畫為每個新聞網發行電子報,並從廣告收入中提撥35%給新聞網中的成員。網路議會、連署台讓網友看完新聞後,產生行動

除了在新聞類別上由專業新聞延伸到個人新聞,陳裕鑫表示,使用者閱讀新聞後,總是會想採取行動,所以推出網路議會、連署台,民意代表可將政見放在網站上,民眾可透過網路監督,迄今已有227位民代加入網路議會。

至於連署台不但開放給民代,網友也能自己設定連署的議題,明日報會提供發起人一份連署人的報表,讓發起人了解有多少人參與連署、離連署目標還有多遠。此外,明日報也會協助連署人,將連署內容送至相關單位、官員的電子郵件信箱,讓民眾的聲音透過網路傳達到政府。數位剪報室滿足網友新聞保存需求

而網友看完新聞後,會有保存的需求,數位剪報室於焉誕生,10月推出到現在,這項服務就已召募了1萬個會員。

陳裕鑫表示,這些服務目前已佔明日報1天pageview的4分之1,再從網友、民代參與這些服務的狀況,雖然現階段並無明確的收入模式,但他認為,第一年是透過這些服務,可建立明日報的影響力,第二年待使用人數達規模之後,其實是可從中找到獲利模式。

例如,逗陣新聞網發行電子報後,會有廣告收入,而預計19日推出的出版台,是1個讓網友透過網站集體創作的平台,明日報計劃與出版社合作,讓網路上的創作能在實體出版,屆時與出版社也能進行利潤分享。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