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雲端運算是2009年最夯的IT名詞,不論任何軟硬體資訊廠商,紛紛推出雲端運算相關產品,連學校、研究機構、政府單位都動作頻頻,積極投入雲端運算產業。
從雲端運算定義逐漸邁向統一的發展,可以看出雲端產品正趨於成熟。過去,每一家資訊廠商對於雲端運算的定義不同,各自刻意區隔不同的產品定位,最早開始喊出雲端運算的Google,訴求大規模分散式資料運算,到微軟兼顧雲和端的Service+Software,而IBM則貼近企業,主推私有雲(Private Cloud)。
但是,到了2009年,雲端運算形成兩種主要的定義,包括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雲端運算泛指所有網路服務,Google臺灣區總經理簡立峰曾指出,只要透過網路提供服務,就是一種雲端服務。不少資訊廠商正是藉此廣義定義來標榜自身產品的雲端特質,但其實產品功能和舊有功能相差不多。
狹義的雲端運算則從使用目的來界定,將雲端運算分成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三種。
IaaS是指在雲端提供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服務,最典型也最成功的代表就是Amazon的EC2和S3,2010年Amazon將在新加坡建立雲端服務機房,提高亞洲客戶的服務品質,將會和運用微軟技術打造IaaS服務的中華電信競爭。
PaaS主要以應用代管平臺業者為主,提供一個網路應用程式的執行環境讓客戶打造自己的應用程式,包括如Google的App Engine、Salesforce的Force.com,以及清大明年將導入的IBM盤古平臺等。
而SaaS服務則是常見的各種網路服務,例如Gmail、Google Maps等。SaaS乘著iPhone和Android等智慧手機的風潮而出現了大量個人行動服務,這是帶動雲端風潮的一個關鍵助力,手機成為雲端服務的重要端點,讓雲端服務可以隨身帶著走,不過,目前仍以消費端產品為主。
對臺灣資訊業者而言,雲端運算是一個新的機會。不論軟硬體業者,如趨勢科技、廣達電腦、中華電信等,在2009年末時都大力宣示將加入雲端運算產品的研發,包括趨勢和廣達都將雲端產品視為未來十年的關鍵發展方向,紛紛投入大量研發經費來尋找新的商機。
也有硬體業者,如網通業者友訊科技,嘗試將網路設備和雲端網路服務整合,或者如筆電廠商則是和國際網路業者Google合作,打造雲端服務專用的Chrome OS小筆電,將臺灣本地硬體優勢和跨國雲端應用結合。
臺灣研究機構和政府機構也成立了雲端研究中心,例如經濟部和微軟簽署備忘錄,成立軟體暨服務卓越中心。工研院也成立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
但是,對於多數臺灣企業資訊主管而言,雲端運算仍舊是一個過於遙遠的IT名詞,儘管熱門卻不是日常營運必須考慮的標的,CIO還在尋求更為可行的企業內雲端應用方式,一方面兼顧安全考量,另一方面又能發揮雲端服務的彈性和擴充性。
目前,只有預算拮据的政府機構或學校機構動作較快,開始將較無安全隱憂的內部服務,例如郵件服務,轉移到免費的雲端平臺上,例如交通大學已採用Google App來提供學生郵件服務。
相關報導請參考「回顧2009:2009十大IT新聞」
熱門新聞
2024-12-27
2024-12-24
2024-12-22
2024-11-29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