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一個特別的組織,每個IT系統的使用者,都是在醫療方面學有專精的專業人員,既然是專業人員,換言之,在其醫療專業的領域上,自然有其需求與堅持。曾有醫院的IT部門人員就這麼說:「我們的工作就像是要滿足2百多個總經理的需求一樣。」由於是完全不得馬虎的業務,醫院的IT部門最大的難題就在於,如何滿足每個專業醫療領域的需求,並且還得讓最重要的使用者—醫生,願意使用IT部門導入的系統。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已在該院工作11個年頭的醫療資訊副院長劉立,自有其一套IT建置推行的辦法。「事情要做在前頭,我們要做的不是想辦法說服,而是想辦法教育使用者,必要時制服他們。」劉立笑著說。
以胡蘿蔔與鞭子創造雙贏局面
劉立口中解決每個醫院IT部門最頭痛問題的法子,其實就是所謂的胡蘿蔔哲學。「身為IT部門的人員,你必須詳細告訴使用者,如果不照規定使用,會發生什麼事。」劉立說。
他以北醫先前建置病歷系統時的狀況為例,由於病歷電子化初期,醫生使用習慣還未完全改變,有時仍會忘記將病歷輸入系統中,這使得IT部門辛苦的建置,無法完全發揮作用。「醫生最在意的是什麼?就是看病作檢驗的津貼,以及醫療糾紛的可能性,」劉立說,「我告訴他們,不親自輸入的話,醫療的津貼可能會被算到其他醫生上,而且發生醫療糾紛時,醫院可能沒有辦法依病歷來替你們辯解。」
果不其然,在使用者了解到依規定使用IT系統的利與弊之後,該系統的使用率果然有所改善。「這就像是胡蘿蔔與鞭子,」劉立說,「要讓使用者願意使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由他們最切身的利益下手,讓他們知道好處和壞處。」
不過,這麼做的前提是在IT部門必須先妥善考量使用者的需求,並且提供足以符合需求的使用介面才行。劉立以使用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線上及時分析)架構來做資料庫相關的應用為例,這樣的考量,其實是多偏向於IT部門的方便,如果沒有同時在應用操作的介面上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在醫院這樣的組織裡面,所會遭遇的反彈,可不是簡單幾句就能解決的。「IT設計的系統,不能光只是為自己好,自己方便使用而已,也要從應用面來看,實際考量使用者的需求,」劉立說,「如果為了IT部門的方便,而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這其實是本末倒置。」
在這樣的胡蘿蔔管理哲學下,劉立認為,在醫院裡的IT部門,最重要的是如何讓A變成A+。當使用者有需求,提出了A解決方案,IT部門該做的,不光只是著重在怎麼達到A等級的需求,而是必須想辦法提出更好的方案,不僅能貼近使用者所需,還必須找出能達到A+等級的建置方案,如此才能達到醫院內使用者與IT部門兩種專業人雙贏的局面。
資源共享才是院外合作的雙贏哲學
正是這種試圖創造雙贏的心態,劉立所帶領的北醫IT部門,除了在院內的管理應用這樣的哲學,在與院外的IT建置合作上,也總是在找能夠讓收入最大化,支出最小化的方式。以該院建置的RFID系統為例,北醫在SARS期間,就導入了RFID系統,原意是要用在監控有高度傳染病風險病患的行蹤,減少類似SARS等傳染病帶來染病風險。
不過由於RFID標籤的價格仍高,使得長期在全院病人的應用,是一筆可觀的開銷,大多數醫院都將使用的範圍縮小,應用在較為重要的病人或器具上,如急診病患、昂貴的醫療器材等。北醫的做法,相較之下則更為積極,該院打算將其應用在血袋管理上。
北醫方面的構想是,建置一個能夠每個醫院互通的血袋管理平臺,透過在每個血袋上設置RFID標籤,讓後端的電腦系統能夠隨時更新每家醫院血袋的庫存,也能減少輸血錯誤的可能性。過去醫院的血庫管理,往往必須依賴人力在冷凍庫中,一一掃描血袋上條碼,才能完成紀錄,十分不便。且由於各家醫院的血袋存量資訊不能互通,所以在輸血存量不足時,往往會有捨近求遠的調度方式發生,大幅降低血袋管理的效率。
此外,由於每家醫院在血袋管理上的記錄資料都略有不同,這使得醫院之間必須互相調度血袋時,也會有信任的問題發生,無法完全信任其他醫院的血袋品質,導致即便鄰近的醫院可能有多餘的血袋存量,還是必須到較遠的醫院去調度。而北醫運用RFID系統的血袋共通管理平臺計畫如能成功,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由於RFID所能紀錄的資訊較多,所以能完整的看到血袋儲存的過程,增加醫院對於血袋品質的信任度;加上後端系統的整合,在管理血袋庫存以及每家醫院間的調度上,都能讓效率大幅提升,改變過去管理上的不便。
另一個利用IT建置達到雙贏的例子,則是顯現在北醫的社區醫療群計畫。北醫透過建置VPN的模式,提供該院週邊的診所能夠透過醫療專用的HCA加密格式,連到北醫下載病患的檢驗資料。這對診所和北醫來說,是一種雙贏的模式。對於診所來說,由於診所財力有限,可能無法建置較昂貴的醫療監測儀器,如X光、超音波等,而透過下載,診所的病患可以到北醫接受儀器測量,然後再回診所就醫,增加診所醫生判斷病情的參考資料;而對北醫來說,這可以減少病患擠入大醫院看診的數量,也能由分享儀器的測量,收取一定的費用,創造醫院和診所雙贏的局面。
永遠要找尋更好的IT建置方式
除了上述這些應用IT創造雙贏局面的做法,由劉立帶領的北醫IT部門,也持續的在找尋更好的IT建置方式,讓醫院的經營能更多元。劉立最近與臺灣醫院協會合作參與,由政府委託資策會創新應用研究所推動的「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劉立希望能夠透過此計畫,帶動北醫遠距醫療上的應用,畢竟,一家醫院最希望的,就是病人不用來看病,也能獲得妥善的照顧。該計畫主要針對睡眠、代謝症候群以及乳癌3方面的疾病提供,預計明年北醫等幾家參與的醫院,就會開始此計畫相關的示範應用。事實上,北醫目前就已有針對病患的睡眠狀況偵測服務,提供睡眠狀況的偵測儀器,讓有相關需求的病患,將其帶回家使用,讓病患定期紀錄儀器上的呼吸氣流、打鼾、血氧偵測、身體姿勢、胸腹動態等資訊,再由專業醫療團隊協助診斷睡眠的狀況。劉立指出,未來希望能夠透過此計劃,做到將偵測的數值直接傳回後端系統。
此外,北醫這次和醫院協會、資策會等單位合作的計畫,未來在代謝症候群,如高血壓、高尿酸、高血糖等數值的監測上,將會提供遠距偵測的系統,讓病患的相關資訊能夠隨時透過網路傳回後端,好做到及時監控的效果。該計畫也將提供乳癌CAD(Computer-Aided Diagnosis)檢測的技術,協助乳癌二次判讀工作,提高診斷正確率。
對於劉立來說,這個計畫是北醫將醫療的觸角伸入社區的重要IT建置,也正是他所謂「A+的方案」。透過此計畫的相關建置,未來北醫將能夠在現有的社區醫療群服務下,增加更多遠距醫療的服務,也能提高醫院現有的醫療品質。我想,劉立利用IT創造醫療環境雙贏的這套哲學,未來也將在此計畫的相關建置下展現吧。文⊙劉哲銘
CIO小檔案-劉立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資訊副院長
●學經歷: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博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副教授、國防大學醫學院兼任副教授、臺灣醫院協會健康管理資訊委員會召集人等多項職務。曾任臺北醫學大學電算中心網路組組長、北醫資訊室副主任、泰儀與三慧科技的研發工程師,草莓軟體總經理室顧問。
公司檔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IT部門分工:系統組內分網路、網頁維護、主機維護;軟體組內分應用開發與管理維護。
●IT部門人數:8人
●全院人數:約1千多人
●每年IT預算:1,000萬~1,500萬元左右
熱門新聞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3
2024-11-10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