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資訊部協理劉煥榮從大學畢業至今,工作了30多年,這30年來所接觸的工作都是與IT相關,這是他一直不變的地方。但他還有「變」的另一面,劉煥榮大概每6至7年就會換工作,對他來說,「挑戰」相較於「薪水」與「職位」更是吸引他的目光。
因為愛挑戰,劉煥榮的IT職涯就是與人不同。他從企管系畢業後,一頭栽入金融業的IT部門,而後轉換跑道進入長榮海運,協助長榮打造集中化代理行系統,而後更從IT部門轉換跑道至SI,進入天河電訊擔任技術副總,之後又在2007年進入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結合過去創新的經驗,打造出全臺首座自動化貨櫃中心。在整個臺北港的貨櫃碼頭,除了貨櫃車上的司機,整個2.4公里的貨櫃儲區是看不到半個人,全靠IT支撐自動化的櫃場作業。劉煥榮說:「工作30多年,就是要做創新的工作。」
離開國泰進入長榮海運,就是為了挑戰
因為對資訊科技有濃厚興趣,1977年東吳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劉煥榮就進入國泰信託從事程式開發的工作,當時國泰信託的資訊系統主要都是沿用國泰人壽,為了有獨立的系統,於是必須開發許多符合國泰信託應用的系統。劉煥榮當時開發了很多的系統,也受到上級的肯定,在國泰信託的7年間,最後擔任課長一職。
對於劉煥榮來說,國泰信託是一份相當穩定的工作,但他也因為穩定而離開國泰信託,因為當時主要的系統都已經開發完畢,大多剩下系統維護的工作,而這些工作挑戰性都不高。當時剛好長榮海運正在發展全球航運,需要相關的系統開發人才,為了挑戰自己,劉煥榮則去應徵長榮海運。
長榮海運錄用人才的標準之一,就只錄用新鮮人,但當時長榮海運正在轉換系統平臺至IBM主機上,而長榮海運缺乏這類人才,只能對外招聘。由於這份工作需要有經驗的IT人員,最後因為劉煥榮對IBM的軟硬體架構相當熟悉,破格順利進入長榮海運的資訊部門。
劉煥榮在應徵長榮海運時要經過許多關卡,最後則是由長榮海運總裁張榮發親自面試,當時張榮發說:「雖然你在國泰信託擔任課長一職,但在長榮卻只能擔任專員」,不過,劉煥榮還是接下了這份工作,因為他認為,長榮要發展的全球航線,正是一個可以挑戰與學習的地方。
由於劉煥榮相當熟悉系統的軟硬體架構,於是,短短的半年間就升副課長,1年半後更跳過課長直接升為副理,也創下長榮最短時間升任課長的案例。不過,對劉煥榮來說,最大的驕傲並不是升職,在長榮海運的17年間,最大的挑戰與收穫就是集中代理行系統。
由於海運是全球的行業,資料透過EDI或FTP在全球傳輸,但過去因為網路頻寬昂貴且傳輸速度較慢,長榮海運會在全球貨運量較大的港口,設立分公司處理船務代理或收攬貨物,或與當地同業合組船務代理公司,也稱為代理行。而長榮海運則是將全球的代理行的業務集中至桃園總部,當然系統也必須整合至桃園,並在紐約設立備援中心。
於是,劉煥榮於1987年到德國漢堡,就是為了集中法國與義大利的代理行,更在2000年5月前往英國也是為了集中化的作業。但當長榮陸續完成集中代理行後,則是讓劉煥榮開始思考人生的下一個職涯階段。
對他與長榮來說,集中代理行都是沒有人做過的工作,當然會有挑戰性,劉煥榮認為,未來如果繼續待在長榮,可能都是做一些更換系統平臺的工作,對於他來說,更換系統平臺已經不能帶給劉煥榮更多的挑戰,於是,他於2000年離開長榮,進入了天河電訊。
因為愛挑戰,打造全臺首座無人的貨櫃碼頭
劉煥榮過去都是擔任資訊部門的相關工作,但到了天河電訊則是擔任技術副總一職,開始銷售供應鏈的整合服務,對於他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但這一次的轉換並不順利,因為要接觸到產品販售,而讓他覺得力不從心。由於他覺得自身的專業是技術而非銷售,最後就轉換跑道進入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
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是一家由長榮海運、萬海海運與陽明海運合資的公司,以BOT方式興建臺北港,希望將臺北港打造成全球遠洋海運的樞鈕,該公司更取得50年的特取權。
臺北港是一個填海造地的深水商港,於今年1月開始營運,劉煥榮則是在2007年進入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擔任資訊部最高主管一職,而他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建立全臺首座無人貨櫃碼頭。
劉煥榮當初在長榮海運時,就曾負責長榮在高雄港貨櫃場(櫃場)的IT作業,對於櫃場作業也是相當熟悉,但到了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後,則不只要負責一家的櫃場作業,而是一整座貨櫃碼頭的IT事務,當然挑戰更大,成就感也就越高。
劉煥榮表示,降低貨輪的靠港時間,是影響船運公司是否願意將航線拉到臺北港裝卸貨的關鍵因素。當貨輪靠港,貨櫃從船邊卸下後,就會放在櫃場中;相反的,如果是出口的貨櫃,就會從櫃場中移交到貨輪中,由於一艘貨輪就能擁有1萬TEU的貨櫃裝載量,最多可以裝載1萬個20呎標準貨櫃,這些貨櫃有些是出口有些是進口,如何快速及準確的裝卸貨物,就是一項大考驗。
當初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成立時,就確定要打造出全自動的櫃場作業,而這得靠IT才能辦到。目前臺北港貨櫃碼頭已啟用2座碼頭,預計在2014年擴增到7座碼頭,每座碼頭都有碼頭岸肩橋式機(Quay Crane),就像是一座超大的吊臂,可以吊起貨輪中的貨櫃,然後放置在貨櫃車中,再將貨櫃載往櫃場儲區存放。每個櫃場儲區都會有門式機,也像是一個巨大的吊臂,可以吊起貨櫃車中的貨櫃,然後存放在儲區中。
目前臺北港自動化最徹底的區域是在櫃場儲區,臺北港的櫃場儲區光是長度就有2.4公里,約有40臺門式機,可以儲放相當多的貨櫃。在這裡,臺北港則是將櫃場管理系統(TOS)結合現場自動化系統,打造出全自動的作業環境。
當貨櫃車進入臺北港,會經過一道管制站,管制站會透過攝影機辨識貨櫃車的車牌,然後比對TOS系統,調出預約資料與櫃場內部貨櫃主檔資料,進行交叉比對,確認之後,再由管制站的自動櫃員機拿到一張儲位報到卡。
這張採用ZigBee技術的報到卡,是整個自動化流程的關鍵,大小約等同於一張明信片,上面會有一個顯示螢幕,可以顯示貨櫃車應該報到的儲位與櫃號訊息,司機可以透過這張卡片到指定儲區報到並裝卸貨。
這張採用ZigBee技術的報到卡,上面會有一個顯示螢幕,可以顯示貨櫃車應該報到的儲位與櫃號訊息,司機可以透過這張卡片到指定儲區報到並裝卸貨。
整個臺北港每個儲區都會建立儲區報到點,每個報到點都會建置ZigBee掃描器,當一臺貨櫃車要到A5儲區報到時,在快到達A5儲區前,會先經過一個ZigBee掃描機,這時貨櫃車的資料就會傳送到控制中心,告訴TOS系統這臺貨櫃車要來裝卸貨,此時,門式機就會移動到指定的裝卸位置,而貨櫃車也來到裝卸的指定位置,就能立即進行裝卸貨的作業。
臺北港的門式機裝卸貨作業是完全自動化,當貨櫃車完成儲區報到的作業,到達指定的儲位(Bay)後,透過門式機兩側的ZigBee掃瞄器,掃描貨櫃車上的ZigBee晶片,確認吊卸作業的對象是正確的貨櫃後,門式機就會自動完成所有的吊卸貨櫃作業。
臺北港貨櫃碼頭全場都採用無人駕駛自動門式機,如果貨櫃車走錯儲位,系統就會將訊息傳遞給門式機管制中心,管制人員就可以透過遠端操控的模式,透過門式機上的攝影機看到貨櫃車,管制人員還能透過麥克風就能告訴司機走錯位置,並指示司機到達正確的位置。
當貨輪靠港時,就要針對貨輪進行貨櫃的裝卸作業,這個作業叫做船邊作業。一艘貨輪通常會配置4臺橋式機來裝卸貨櫃,傳統的作法,是1座橋式機搭配6部貨櫃車,這些貨櫃車只在儲區與港邊運送貨櫃。
但這樣的運作模式將造成貨櫃車空車率偏高的問題,如果是貨輪要卸船時,貨櫃車進入橋式機裝載貨櫃至儲區後,然後空車到達船邊,反之,如果是裝船作業時,貨櫃車從儲區負載貨櫃拖至船邊,貨櫃上船後,貨櫃車則是空車到儲區拿下一批的貨櫃,這麼一來,至少有5成的空車率。
透過ZigBee裝置則是可以解決空車率偏高的問題。過去如果要裝卸一艘貨輪需要24臺貨櫃車,有了ZigBee裝置,每臺橋式機不用再固定分配6部貨櫃車,只要20臺貨櫃車就能完成所有的裝卸作業。
因為透過系統的指示,可以告訴貨櫃車司機應該要報到的位置,比方從儲區拿到貨櫃到達船邊卸貨後,系統就能透過ZigBee傳輸告訴司機下一個任務是到某個指定的橋式機裝載貨櫃,這麼一來,就可以避免空車率偏高的問題。
劉煥榮表示,透過這樣的機制,可以將空車率降低到36%,來回車次也可以降低至78%,既減少拖車與司機的數量,也提升船邊整體作業的效率。
劉煥榮說:「TOS系統是整個自動化櫃場作業的靈魂。」如果發生停機,整個貨櫃碼頭就會停擺,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未來將持續強化TOS系統的備援機制,透過異地備源機制強化TOS系統的可用性。
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資訊部協理劉煥榮說:「工作30多年,就是要做創新的工作。」
CIO小檔案
劉煥榮 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資訊部協理
經歷:
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國泰信託從事程式開發的工作,而後轉換跑道至長榮海運,一路從資訊部專員升任至副課長,而後更跳過課長升任副理,最後負責系統開發部門,為了挑戰自己,又轉換跑道至天河電訊擔任技術副總,最後於2007年加入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擔任資訊部門最高主管至今。
學歷: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公司檔案
臺北港貨櫃碼頭公司
公司創立時間:2003年7月
主要業務:運輸物流倉儲服務業
總部地址:臺北縣八里鄉訊塘村7鄰廈竹圍25號
資本額:32億元
員工人數:200人
董事長:陳浩基
總經理:林澤宇
資訊部檔案:
部門名稱:資訊部
資訊部門最高主管職稱:協理
直屬主管職稱:首席副總
資訊部門人數:12人
資訊部門分工:程式科、系統科
IT大事紀:
2004年8月 資訊部正式成立
2005年至2007年 自動化貨櫃碼頭作業調查研究、規畫與設計
2007年12月 建置自動化貨櫃碼頭
2008年4月 啟動新電腦機房
2008年7月 碼頭貨櫃場光纖網路佈建完成
2008年8月 經濟部技術處創新科技應用專案啟動
2008年9月 全體員工進駐臺北港區新大樓
2009年1月 啟動貨櫃儲區作業自動報到機制
2009年3月 正式開港營運,啟動TOS系統與無線感測機制自動化裝卸作業
2009年5月 啟動自動化近端辨識機制
2009年7月 啟動貨櫃車進場自動發卡機作業
2009年9月 啟動貨櫃車出場自動收卡機作業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