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雖然名為計算機中心,但卻名不其實,因為並沒有超級電腦(HPC)提供學校師生運算服務,充其量只能稱為成功大學網路中心,因為學校的IT預算只能支撐資訊部門的基本運作,根本沒有錢去做創新的服務。
5年後的現在,成功大學不但有一座嶄新的資料中心,更擁有2teraflops的超級電腦運算量,不只如此,更打造許多創新的服務,如多媒體服務、導生e點通系統、研發成果資料庫等。透過多媒體服務系統,利用iPhone手機就能了解成功大學,甚至成大還打造學校的BI系統,讓老師透過系統就能知道學生的成績分布,以了解教學的成果。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從謝錫堃於2005年接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開始,因為2006年成功大學獲得教育部「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評選,獲得17億元的補助,而學校也撥了一些經費給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也因為這筆錢給了謝錫堃發揮空間。他說:「有了經費的補助,中心才能提供創新的IT服務。」
打造新機房,建立IT建設的基礎
謝錫堃獲得學校的經費補助後,心中有許多抱負與想法,想要為學校打造出許多創新的系統,但在啟動這些想法前,他想到了校園內那棵老榕樹。
成功大學有一顆在1924年由當時日本皇太子裕仁親自栽種的榕樹,經過近90個年頭,這棵老榕樹龐大又壯觀,也成為許多遊客來到成功大學必看的景點。
謝錫堃想到這棵榕樹能長得那麼龐大,是因為地底下還有許多扎實且盤根錯節的根部來支撐,而資訊部門接下來要做那麼許多的系統,需要許多的IT設備,但現在底層資料中心架構卻無法支撐起這些系統與設備。
因為當時成功大學的資料中心就與傳統的機房建置一樣,一開始並未思考到線路與機櫃散熱,不但機櫃後方有著密密麻麻的排線,甚至高架地板下也塞滿了排線。
這個情況如果不改善,未來成功大學引進許多IT設備後,排線的問題只會更加複雜,機房一定會因為複雜排線造成相當大的問題。「有了基礎,才能建置後續的系統。」謝錫堃說,他的第一步就是先翻新成大的機房。
為了解決排線的問題,成功大學在每座機櫃的後方都設立一個線槽,這個線槽位在機櫃的右方,機櫃中所有IT設備的對外連線全部集中在這個線槽中,這麼一來,就不會讓排線阻礙機櫃散熱。
接下來就是要解決高架地板排線過多的問題,而成功大學解決的方式則是透過「分流」。成功大學將訊號線與電源線分開,訊號線只走機櫃上方的線槽,而電源線則是走高架地板,透過分流,也讓機房的線路設計更加整齊。
除了線路外,原本資料中心就有一座發電機,成功大學還另外再購買一臺全新的發電機,建立起互為備援的發電機機制。此外,也建立雙迴路不斷電系統(UPS)的電力供應,強化資料中心電力不中斷。謝錫堃表示,資料中心提供全校的服務,如果資料中心發生問題,全校的服務都會中斷,影響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
有了超級電腦才稱得上是計算機中心
基石穩固後,接下來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就要開始推動許多服務。謝錫堃的第一步是先從高效能運算做起。謝錫堃表示,由於預算的限制,過去成功大學都不曾擁有一套超級電腦,有了經費補助後,成功大學終於可以建置超級電腦,提供運算服務給全校的師生。「有了超級電腦後,才能叫做計算機與網路中心。」謝錫堃說。
成功大學從2006年開始建置HPC,2007年啟動服務。這套系統共有128個運算節點,每個節點共有2顆雙核心處理器,核心數總共有512個,浮點運算量達到2.0 teraflops。
為了讓全校師生都能充分利用這套超級電腦,成功大學依照使用者運算量的不同分為64個節點、32個節點與8個節點等組態,使用者可以依據工作量選擇合適的運算量。
不過,有些大型研究所需的運算量超過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所能提供的負荷量,謝錫堃去年還與臺灣超級電腦重鎮國家高速與網路中心(國網中心)合作,當成功大學師生所需的運算量超過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的負荷時,透過國網中心所開發的系統,成功大學的師生就能使用國網中心20 teraflops運算量,讓學校的研究人員可以執行更大的研究專案。
不過,若成功大學超級電腦負載率較低時,國網中心就能使用成功大學的運算資源,透過彼此的互相合作,提高超級電腦的使用率,也讓超級電腦的資源能夠獲得整合。「透過分工,才能顯現合作的效益,強化資源的利用。」謝錫堃說。
用IT提升工作效率
有了超級電腦後,接下來,謝錫堃開始用IT提升成功大學的服務水準。謝錫堃的資訊團隊在打造完超級電腦後,還陸續建置出公文線上簽核系統、多媒體服務、導生e點通系統、教學e化系統與研發成果資料庫等。謝錫堃說:「透過IT,就是要將重複的工作交給電腦,讓學校的師生與行政人員可以專注在自身核心工作上。」
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研發成果資料庫。成功大學是屬一屬二的全科性綜合性大學,每年成大的師生都會有許多論文或專利的發表,師生最大的困擾就是每年學校都會有許多的評鑑,由於每次評鑑需要的內容不同,每遇到一次評鑑,就必須填寫一份資料,同一份研究一年下來可能要填寫許多評鑑的資料。
為此,謝錫堃的團隊開發出研發成果資料庫,成功大學的師生只要將每次的研究成果資料輸入到系統中,若之後學校遇到評鑑時,行政人員就可以依照每次評鑑需求去撈取資料庫的資料,這麼一來,師生就不用花費心力去準備資料,可以將更多的心思用在核心的研究工作上。
謝錫堃的創意不只如此,他將目標轉移到學校的入口網站。部分學校的入口網站會有許多單位的聯結,比方學務處或教務處網站,但每個網站的風格都不同,也讓人感覺到混亂。
成大就不一樣了,謝錫堃整合成功大學行政單位的入口網站,每個單位的樣式是固定的,這麼一來,則可以大幅提升資訊人員與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過去,成功大學得有一位資訊人員專門負責學校網站,每個單位要修改網站的內容都要透過這位資訊人員,然而這位資訊人員除了網站的工作外還要負責其他的工作,也因此,難免發生疏失。
透過統一的入口網站,由於有固定的格式,行政人員就能自行修改網頁的內容,這麼一來,就不用透過資訊部門,彼此的工作效率都能提升。
至於各系所的網站,謝錫堃則採取各系所自行開發,因為各系所都有各自的獨立性與創意,統一的格式會抹殺了學生的創意。
用IT強化教學
謝錫堃不只用IT強化工作效率,更用IT強化教學的品質。其中網路教學平臺,可以讓教師將教學的資料放置在網站上,讓學生能做到課前的預習與事後的複習,提升學習效率。
此外,成功大學光是教師人數就高達1,189人,每年開設的課程相當的多,教務處與學務處的資料庫就累積許多教學的資料,而透過BI(商業智慧)系統就能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料。
比方來說,某位教師想了解自身的教學品質,透過系統就能了解過去授課的科目中,學生成績的分布,而且能夠比照全校的平均值,讓教師了解自身的差異,做為教學內容改善的依據。
除了教學e化,IT還能用來強化導師與學生的溝通效率,由於一位導師通常會負責許多學生,過去都是透過電話來聯繫,但由於學生可能因為害羞而害怕與導師溝通,因此成大開發了導生e點通系統,讓學生將自身的問題寫在系統中,導師就能看到學生所反映的問題,並能立即解決問題。
謝錫堃領導的資訊團隊後續又導入了許多的系統,如公文線上簽核系統等,由於導入了許多的系統,使用者每用一套系統就要登入一次,相當的麻煩,於是,謝錫堃還導入單一簽入的機制,讓使用者只要登入一次就能看到電子郵件、請假系統、公文系統等。
這些創新的系統陸續建設完畢後,謝錫堃則要開始建置彈性的虛擬化環境,目前已經建置VMware虛擬化環境,並將部分的重要系統移植到虛擬化環境,未來更希望將全部的系統都轉移至虛擬化平臺上。
但由於VMware授權費較高,而政府的補助經費總有用完的一天,如果繼續使用 VMware平臺,未來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可能無法負荷過重的授權費,因此成功大學預計在今年將建置微軟Hyper-V虛擬化環境提供給教師使用,學生則使用免費版的Virtual Box虛擬化軟體。「將每一分資源都妥善的利用,發揮出最大的效果。」謝錫堃說。
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謝錫堃 說:「透過IT,就是要將重複的工作交給電腦,讓使用者可以專注在自身核心的研究上。」
成大用iPhone行銷學校
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開發了一套多媒體服務,透過蘋果的iPhone手機連結到該校的資料庫,就能看到許多多媒體的資料,如行政單位、各系所與博物館等都會舉辦一些名人的演講,可以將這些影像資料傳送到網路,就能透過iPhone來收看這些影像。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謝錫堃說:「只要透過如iPhone這些小型裝置,就能了解成大在人文與藝術上的活動,也是另一種行銷成大的管道。」
CIO小檔案
謝錫堃 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
學歷:
成功大學電機系博士畢業
經歷:
博士班畢業後,於1988年升任成功大學電機系副教授,1997年擔任電算中心研發組組長,1998年升任教授。2001年擔任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顧問,並兼任TWAREN建置委員召集人,在2002年兼任成功大學電機系主任,於2005年擔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至今。
學校簡介
成功大學
●成立時間:1931年
●主要業務:全科性綜合大學
●學校地址: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教員人數:1,189人(教授550人、副教授327人、助理教授270人與講師42人)
●學生人數:21,184人
●校長:賴明詔
資訊部檔案
●資訊部門名稱:計算機與網路中心
●資訊部門最高主管職稱:主任
●直屬主管職稱:校長
●資訊部門人數:38人(不含兼職)
●資訊部門分工:行政諮詢組、網路作業組、校務資訊組與教學研究組
IT部門大事記:
●2006年:建置新一代資料中心,強化配線與電力的設計、建置分流的選課系統
●2007年:2 teraflops超級電腦正式運作
●2008年:導入導生e點通系統與整合學校入口網站
●2009年:導入VMware伺服器虛擬化平臺、多媒體服務、學生部落格與線上簽核系統。此外,並與國網中心共享超級電腦的資源
●2010年:建置微軟與Virtual Box虛擬化環境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7
2024-11-02
2024-11-04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