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許明暉表示,下一代醫療型態不只是醫院的治療而已,而是要發展成具備4P特質的健康照護,來滿足醫療經費緊縮、高齡社會等挑戰,這4P包括了預防(Preventive)、預測(Predictive)、參與(Participatory)和個人化(Personalized)。

走進桃園縣北橫山區的復興鄉衛生所,不到幾坪大的看診間裡,駐點醫生隨時可以透過遠距醫療系統,取得病人在2百多間平地醫院看診的電子病歷或X光影像,甚至是大型醫學中心提供的電腦斷層影像,都可以顯示在衛生所醫生桌旁的電腦螢幕上。山上居民不用像過去那樣,在山下醫院拍攝了X光照片或斷層掃描後,只是為了得知檢驗結果,還得開車2個小時到山下醫院掛號看診,光是來回交通就得花費半天時間。

這裡是臺灣第一家加入電子病歷交換計畫的基層院所,也是48個能遠距取得電子病歷資訊的偏鄉之一。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許明暉興奮地表示,今天在偏鄉實現的電子病歷資訊共享模式,也是2年內全臺灣500家醫院、數千家中小型診所都能實現的應用。因為電子病歷的推廣和普及,是他進入衛生福利部任職最重要的任務,也是臺灣醫療發展邁向下一階段的指標性建設。

原本是神經外科醫學專家的許明暉,因緣際會進入了資訊領域,成為萬芳醫院的資訊主管,甚至是進入醫院營運高層,成為萬芳發展新一代醫療資訊應用的推手,例如早在2006年時,萬芳醫院就嘗試運用WiMAX和3G技術來提供遠距社區照護,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能夠在家中透過手持裝置撰寫血糖日記,作為遠端醫院內醫療團隊健康照護與治療的參考。

2011年3月,許明暉轉任公職,擔任衛生署資訊中心主任,2年後政府組織改造,衛生署更名為衛生福利部,許明暉也成為衛生福利部首任資訊處處長,率領資訊處三十多人的常設團隊,推動全臺醫療體系運作背後的資訊架構,例如推動健康雲、電子病歷推廣等。政府醫療資訊政策和服務的成熟度,往往是臺灣醫療產業發展的關鍵,許明暉正是臺灣醫療業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但是,醫療業的挑戰不同於其他產業,相較於其他產業,如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大多經歷過不景氣的挑戰,因而格外重視營運效率的改善,也因此特別重視IT,來改造企業體質。許明暉觀察,早期各國醫療業大多不像其他產業那樣重視IT,許多醫院作業還是大量依賴人工,甚至為了病人安全,寧可額外安排更多人力,重複執行許多流程查核,例如病患每到一家醫院都得重新填寫資料,病患在許多治療過程,得不斷接受各方詢問,重複提供病況資訊等。

醫院要整合才能生存,要成為更有效率的行業

一直到了2006年,各國醫院開始面臨了資源緊縮的挑戰,開始大量運用IT改善效率。而臺灣則因為1995年全民健保的實施,掀起了一波醫院資訊化風潮,2000年時,臺灣所有醫院和診所都完成了健保電子化申報,也間接帶動了臺灣醫療院所的資訊化,臺灣醫院資訊整合度遠高於其他各國的醫院。許明暉表示:「醫院一定要整合,才能在市場生存,醫療業必須成為更有效率的行業。」

不過,臺灣醫療業近幾年開始面臨另一波的新挑戰,不只醫療經費緊縮,健保經費改採支付總額限制,而且民眾對健康照護品質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甚至民眾人口結構轉型帶來新服務類型的需求,都將考驗醫院的營運效率和服務能耐。

依據衛生福利部預估,2018年老年人口會達到14.6%,臺灣將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甚至會成為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就有1個是超過65歲的老人。未來醫院的挑戰是服務對象大多是80歲老人家,光是掛號和就診是否足夠友善就是考驗,如看診時間有限,能否讓說話緩慢的老人家事先錄音留言給醫生,或甚至可以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不需到醫院看診,讓年輕人不用再請假陪同老人家看病,來減少社會成本等。

下一代醫療要具備的4種關鍵特質

因此,許明暉表示,下一代醫療型態不只是醫院的治療而已,而是要發展成具備4P特質的健康照護,來滿足上述挑戰,這4P包括了預防(Preventive)、預測(Predictive)、參與(Participatory)和個人化(Personalized)。

他解釋,因為醫療效果因人而異,例如曾有肺癌藥物對西方人無效,但對東方人卻效果奇佳,甚至同樣藥劑對不同的病患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提高醫療品質得進一步發展個人化的醫療。而為了善用醫療資源,減少醫院治療成本,下一代醫療會更重視預防和預測。最後則是要增加民眾參與,讓民眾也負起自己健康的維護責任。

許明暉認為,為了實現4P,醫療得和IT全面結合。舉例來說,病人自行量測血糖和血壓後,再透過無線網路將資訊回傳到醫院監控,作為觀察身體健康狀態的參考,甚至當天氣預測寒流來襲溫度驟降時,醫院還能發簡訊通知高血壓病人小心避免外出。

「2020年,社會老化是醫院一定得解決的問題,醫療流程必須改變,要善用ICT採取更好的整合。」許明暉表示,早年醫院以「E-Hospital」為發展目標,重視醫院作業和流程的數位化等醫院電腦化措施,近幾年不少醫院則進一步想發展成「M-Hospital」(醫院行動化),善用行動裝置的溝通力,但是未來的醫院必須要成為「U-Hospital」,讓醫療服務無所不在,善用資訊整合或各種感測裝置,將醫療服務延伸到醫院以外。許明暉認為,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正是實現下一代醫療最關鍵的基礎建設。

臺灣早從2007年就開始推動電子病歷,初期先實施電子病歷以及建立醫事憑證管理中心,制定電子病歷格式標準和系統規範,並解決跨院交換的法規問題。

2011年,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設立,142家醫院完成介接,電子病歷基礎建設初步完成,進入推廣階段。許明暉也正是這一年的3月接任了衛生署資訊中心主任,負起將電子病歷擴大普及的重責大任。

許明暉表示,為了解決隱私考量和醫療法規的要求,臺灣電子病歷交換架構採取電子病歷分散,只集中建置索引的作法,就像搜尋引擎一樣。所有電子病歷資料都由各醫院保存,就像原來的病歷保存方式一樣,查詢系統只保留無涉使用者個資的索引序號,當取得病患調閱授權之後,才能透過索引資料庫取得病患電子病歷所在醫院的資訊,再進一步連線到這家醫院取得資料。

但是這樣的服務要能發揮效用,許明暉了解,醫院參與的普及度是關鍵,因此,他一方面透過補助性誘因、醫院評鑑等措施吸引更多醫院加入,並積極向醫院說明導入後對醫院業務流程的效益,例如「傳統病歷電子化後不只是節省紙張成本,也意味著處理實體紙張所需的人力作業和時間都能減少,這是對醫院行政作業實質的改善。」他說。

另一方面許明暉也優先在醫療設備不足而有電子病歷實際調閱需求的偏鄉,嘗試更多測試應用,以發現電子病歷互通和運用的問題,例如復興鄉衛生所缺乏足夠的網路頻寬,甚至有些偏鄉衛生所只用撥接上網,於是就得搭配網路基礎建設或採用更高壓縮效果的資料提供方式。

預計未來2年內,全臺電子病歷網路將完成串連,全臺醫療院所都能使用。到時候,民眾到任何一家診所都能取得過去六個月在不同醫院的電子病歷資訊如醫療影像等,在住家附近的診所就能善用大型醫院的資源。

除了繼續完善技術建置,擴大醫院串連,許明暉表示,下一步任務是與民眾溝通,「要讓民眾知道使用電子病歷是自己的權利。」另外,衛生福利部也計畫將電子病歷和個人健康照護記錄整合或互通,這也是另一個普及電子病歷運用的推力,強化民眾認知和增加更多實際應用來增加需求。

衛生福利部勾勒的電子病歷下一階段藍圖,則是計畫在2017年開始發展個人健康記錄和各類加值應用,例如發展民眾健康自主管理App應用。這些記錄臨床資訊的電子病歷資訊,也能和遠距健康照護服務整合,不只滿足健康的需求,還能進一步滿足其他生活需求,例如安全或飲食、社交需求,這些都是IT能夠幫助年長者的服務。

例如透過主動式監測App,觀察老年人在家行為,提供送餐服務,也能搭配老年人病歷資料來判讀居家行為是否異常,或調整餐點內容來維持健康,也能協助他們與他人通訊或互動等。

遠距健康照護則是衛生福利部另一項因應老年化社會的重要政策,例如已串連了全臺231家醫療照護機構,來提供照護資料交換,並正在研發遠距生理資訊傳輸軟體,以免費提供民眾使用來降低使用者端資料蒐集成本等。

採訪當天,許明暉在衛生福利部剛好任職滿3年,就像當年許明暉在萬芳醫院以醫生和資訊長的雙重角色,順利成為醫療部門和資訊部門的溝通橋樑,他也致力成為政府衛服部門推動醫療資訊政策時,與醫療院所內部資訊部門溝通的窗口,以過來人的經驗而不只是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與醫院的第一線執行者溝通。

今年將推動CMIO制度

今年,他也計畫在臺灣推動CMIO制度(Chief Medical Information Officer)制度,鼓勵醫院設立醫療資訊長職務,讓更多擅長資訊能力的醫生,成為醫療與資訊的溝通種子。許明暉離開了一家醫院的資訊部門,投入公職,反而成就了更多醫院的資訊化發展,就像一粒麥子落到土裡,熟成而締結出了更多麥子。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許明暉表示:「醫院一定要整合,才能在市場生存,醫療業必須成為更有效率的行業。」

 

CIO小檔案

許明暉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

  • 學經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2005年擔任萬芳醫院醫療資訊副院長。2009年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資訊處資訊長。2011年3月20日衛生署延攬擔任衛生署資訊中心主任,後隨政府組織改造,衛生署更名為衛生福利部,成為衛福部首任資訊處處長。

 

衛生福利部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塔城街36號
成立時間:2013年從行政院衛生署改為衛生福利部
部長:邱文達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處處長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許明暉
直屬主管:衛生福利部部長
資訊部門人數:常設人力約30人,另有不同專案推動人力,如電子病歷辦公室約十餘人。
資訊部門分工:分為4科,分別負責基礎設施及資訊安全、共用性資訊系統及服務,公衛醫療資訊系統、社會行政資訊系統。
IT預算:約1億餘元常設性資訊預算,另有依專案編列的預算。

IT部門大事紀:
2002~2005年:推動網路健康服務推動計畫,包括加強衛生醫療資訊基礎建設、推廣電子病歷及醫療資訊標準、發展重要衛生醫療資訊應用等
2008~2011年:推動國民健康資訊建設計畫,包括發展電子病歷、建置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作中心、推動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等。2011年並建置電子病歷交換中心
2009~2012年:加速辦理智慧醫療照護計畫,包含推動遠距健康照護計畫、推動電子病歷及醫療影像傳輸計畫、健保IC卡改善計畫、醫院安全關懷RFID計畫、健康資料庫加值應用計畫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