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歷久彌新,在臺灣,古典樂一直都有一群小眾的忠誠樂迷支持,而Muzik古典樂刊則是臺灣古典樂迷的專業導航刊物之一。只不過,當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隨處可見的免費無線網路,有不少人都會申請3G網路吃到飽服務時,Muzik也在思考,怎麼突破既有古典樂的傳播途徑,並降低接觸古典樂的門檻,讓古典樂可以更平易近人。Muzik想到突圍的方式,就是打造一個Muzik Online古典樂音樂串流平臺,只要有電腦或手機App,隨時隨地都可以聆聽古典樂,也會有專家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在網路上介紹古典樂。
為了打造這個線上古典樂串流平臺,Muzik從實體刊物跨足網路,並聘請社群上的技術專家曾義峰(Ant)擔任Muzik Online串流平臺的總工程師。曾義峰本身就是一個專注開源軟體以及相關授權的技術狂熱份子,該公司主要的核心服務是以App的形式提供古典音樂的串流服務,怎麼從技術和專利的觀點,選擇對公司長期經營最有利的應用,是他身為公司總工程師,掌管並帶領公司技術發展的職責。
曾義峰認為,對Muzik Online而言,串流技術的選擇不僅影響到公司未來提供的服務與產品,甚至如果可以選擇到一個專利限制較少的串流技術,還可以提供更平價、服務更穩定的音樂串流服務給華語地區的古典樂迷。
打造隨時隨地都可線上收聽古典樂的音樂平臺
對於許多古典樂迷而言,Muzik古典樂刊是一本針對古典樂迷,從各種曲風和演奏家深入剖析的專業雜誌,但對於多數只有聽流行樂的民眾,只在意好不好聽、根本無意深入研究古典樂的聽眾而言,仰之彌高的專業樂評內容,只是加深古典樂和一般民眾之間的高牆。
但是,這樣的古典音樂內容,若是透過不同的傳播平臺,例如,結合網路社群和線上收聽的平臺,打破實體雜誌艱澀的內容,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傳達古典樂的精神與內容,並透過社群的分享,慢慢累積樂迷對古典樂的認知與了解,就有機會將古典樂拓展到更多原本不聽古典樂民眾的生活中。
相較於實體雜誌,曾義峰表示,為了讓剛入門的古典樂聽眾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快速了解喜歡的古典樂的背景、演奏家甚至相關風格等,Muzik Online在線上聆聽的音樂資料庫中,直接內建一萬首以上,經過整理的古典樂曲,聽眾只要聽到喜歡的音樂,就可以快速建立個人線上歌單,藉由串流平臺提供完整且正確的歌曲名稱、作曲家、演奏家的中英文翻譯,可以拉近聆聽者和古典樂之間的距離。
不管你在走路還是公司午休時間,有手機或者是電腦,只要有網路連線服務,就可以隨時隨地沉浸在古典樂的氛圍中。曾義峰認為,科技的進步,打破傳統古典樂高不可攀的印象,透過線上平臺和社群分享,則讓古典樂可以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裡。
從技術和專利角度,選擇風險最小的串流技術
古典樂線上音樂播放平臺最核心的技術就是影音串流技術,目前,在串流實作上,曾義峰表示,最常見的串流技術,包括:HTTP 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簡稱ABS)、RTSP、RTMP和HLS等四種。
其中,RTMP來自於Adobe,也是YouTube正在使用的串流技術,最普遍也最穩定;另外一個HLS串流技術,則是蘋果公司進行線上轉播所使用的技術,同樣也兼具新技術和穩定的特性;至於,RSTP目前則是比較少見的技術,但也具有技術穩定的特色。
Muzik Online採用的串流技術則是ABS,相對上述其他串流技術,則是屬於比較老舊的技術,因為符合W3C的標準,相對少專利限制、技術授權金較低。
雖然RTSP、RTMP和HLS是比較新也比較穩定的串流技術,但是,對曾義峰認為,上述串流技術具有許多複雜的專利保護,如果使用相關技術者並沒有取得適當的授權和支付授權費用,一旦有專利訴訟時,奠基於沒有取得專利授權串流技術所提供的服務,不是要支付大筆的專利賠償,甚至可能產品或服務得被迫下架。
他說:「或許有些技術控認為,使用ABS這樣老舊的串流技術,表示Muzik Online技術退化、跟不上時代,但就實作上,只要可以付費取得好用的商業用函式庫,就可以達到所需要的服務水準,更重要的是,這種符合W3C規範的串流技術,避免公司營運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大幅減少因為專利授權訴訟,必須支付大筆賠償金或者是必須將產品或服務下架的可能性。」
這種從公司營運和專利層面,來選擇適合公司服務的技術架構,即便看起來是老舊技術,透過採購適合的商業授權,降低更多不必要的營運風險,曾義峰表示,作為評估公司服務所使用技術的最後決策者,短視近利才會對公司帶來真正的風險。
曾義峰坦言,有許多提供串流服務的業者,其所使用的串流技術並沒有經過合法的專利授權或支付費用,這也影響該公司產品的定價策略,因為,「有許多串流服務的定價,其中一定比例就是為了因應未來,一旦發生專利訴訟敗訴而必須支付給技術廠商的賠償費用。」
他認為,一旦選錯技術平臺,之前辛苦的努力,形同為他人作嫁,幫別人賺錢甚至可能作白工,公司獲利也可能不足以支付專利訴訟的賠償費用。這一切,就是公司技術選用影響到公司營運的實證。
從各種專利迴避的方式,找到新技術使用契機
在專利的規範上,大致有幾種類型,第一種是所謂的發明專利,就是真正創新的核心技術和應用所申請的專利保護,因為要對比其他各國的專利申請是否有衝突,專利申請時間將近4年,但一旦順利申請通過,可以享有20年的專利保護。
第二種設計專利,主要在於保護產品的外觀、形狀、花紋或色彩,申請時間將近1年,若專利申請過關,可以享有12年的專利保護。第三種則是新型專利,可以是產品的作法、製程的優化或改良,例如,原本要經過步驟一、二、三、四,才可以達到A目的,但如果發現有新的方式,只要經過步驟二、三、四,就可以達到A目的時,這樣的步驟就可以申請新型專利,申請時間最短,平均半年以內就可以完成申請,專利保護時間則有10年。
企業除了可以從新的專利找到技術保護的方式外,曾義峰表示,為了可以合法使用具有某些專利保護的技術,企業也可以透過專利交換或者是加入專利聯盟的方式,來做到某種程度的專利迴避和保護。
目前,曾義峰已經找到RMTP相關專利,也幫Muzik Online找到可以合法使用並免付專利授權金的專利迴避方案,他說:「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該公司也將推出新一代的RTMP串流技術的音樂服務。」
曾義峰可以從專利保護上,找到可以迴避專利並合法使用的關鍵,因為他知道,如何從技術層面去看各種專利的保護範圍。他進一步解釋,因為只有技術人員才真正看得懂技術專利所保護的內容,許多企業或許有專業的法務或專利部門,但對於這類以IT技術作為產品服務核心的企業而言,既有的法務和專利人員,並不了解公司產品和服務所使用的IT技術,將會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專利規範,若未經專利評估就貿然使用,不論是高額的專利訴訟賠償或者是產品服務下架,都得不償失。
因此,曾義峰建議,為了減少公司營運可能遭遇的技術專利風險,IT部門選擇各種包括開放源碼的技術時,一定要理解可能面臨的專利授權風險,並且和相關的法務及專利部門同仁作整體技術評估;如果是公司要將核心技術或新創意申請各種專利時,也必須有相關的IT技術人員描繪技術特色後,再委由相關專利同仁申請專利,才能確保專利技術範圍沒有誤差。
年輕團隊好溝通、有衝勁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因為曾義峰本身是工程師出身,非常清楚工程師的工作型態,上下班不用打卡、可以彈性上下班等,給予工程師百分之百的信任只是基本的尊重。另外,公司聘用IT和研發人員,並不看學歷而是以能力為導向,讓IT和研發團隊彼此都可以在相同的語言和環境下溝通與共事。
為了提高工程師的開發效率,曾義峰也以自身開發的經驗,打造一個工程師不受干擾的工作環境。他指出,因為許多工程師專心開發程式時,最害怕被雜事中斷或干擾,所以,不論各個部門對於IT或研發部門有什麼要求或請求協助,他是唯一對外的統一窗口,就是希望確保工程師可以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會被打斷。
該公司主管平均年齡32歲,年輕有衝勁,團隊溝通問題不大,但面對技術導向的IT和研發同仁,內部會透過技術交流會幫彼此截長補短,技術的持續專研和更新,是團隊必須持續精進的共同目標。
原本從開源團隊出發,一路擔任不同產業的技術顧問,到現在落腳在一個專注古典音樂的網路平臺公司,對曾義峰而言,這是一個有理想性的團隊,加上了解公司文化和共事的主管和團隊後,他說:「人對了,產品才會對。」也因此,Muzik Online在2013年9月正式商轉後,才能在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可以累積超過三萬名用戶註冊。
隨著各種串流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平臺如何把傳統的古典樂「現代化」和「普及化」,則是曾義峰和IT研發團隊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Muzik Online總工程師曾義峰表示,選擇少專利限制的串流技術,比選其他有專利保護風險的串流技術對公司有利。
CIO小檔案
曾義峰
Muzik Online總工程師
學歷: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
經歷:在2005~2009年任職於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之後專注於自由/開放源碼軟體授權分析,多年來,擔任包括金融產業開源軟體授權顧問。在2013年5月1日就任Muzik Online總工程師,工作內容除了技術開發和架構設計外,包含專利研發都在工作範圍內
公司檔案
Muzik online
● 地址: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30號7樓
● 成立時間:2010年
● 主要業務:雲端資料庫、音樂串流、音樂出版
● 總部:臺灣
● 員工數:17人
● 資本額:2,000萬元
● 董事長:孫家璁
● 營運長:劉立恩
資訊部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總工程師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曾義峰
● 直屬主管:營運長
● IT預算:無上限
● 資訊部門人數:6人
● 資訊部門分工:B2B商用資料庫、B2C古典樂平臺、Mobile APP,巨量資料分析
IT部門大事紀
● 2013年7月:網站第三版正式上線
● 2013年8月:推出iOS 及Android平臺App
● 2013年9月:正式商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累積三萬名用戶註冊
● 2013年10月:推出Windows Phone App
● 2014年6月:Muzik Online與OMusic(遠傳電信)合作,聯手推出新服務OMUSIC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