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浪潮下,企業對資料管理與存取的需求日益增加,群環舉辦IBM FlashSystem 5100實機展示會,深度了解這台全快閃入門級儲存方案的卓越效能與超高可靠度。
資料維護與管理是企業IT中重要的一環,隨著多雲環境與AI等轉型需求,企業對儲存設備有更多要求,穩定可靠已經是基本需求,高速、具備跨雲整合與高投報率等更是MIS們看中的功能,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IBM推出FlashSystem 5100混合式儲存解決方案,並攜手群環科技舉辦實機展示會,邀請夥伴嘉賓親身體驗FlashSystem 5100的高效能與多元實用的管理工具。
會場的主角IBM FlashSystem 5100是一款入門級的儲存設備,可支援SSD固態硬碟或SAS硬碟,單節點效能可達90萬IOPS,並具備IBM多項進階磁碟管理功能,像是新一代的DRAID 5, 6等磁碟陣列技術,以及跨雲端虛擬管理工具等,大幅簡化混合雲架構的管理負擔,蘊含多重高可靠技術也讓設備具有6個9的超高可靠度。
兼容支援SSD與SAS,滿足全方位儲存需求
從外觀來看,IBM FlashSystem 5100單一節點是一台2U高的儲存設備,可支援SSD與SAS硬碟,在會場中展示的機種採用2.5吋NVMe SSD,最高可安裝24個硬碟,相較多數入門級機種僅支援SAS規格的SSD,FlashSystem 5100的NVMe通道可以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在設備的後方可以看到上下2組控制模組,搭配著2個2KW的電源供應器,彼此之間均為Active-Active的相互備援以強化可靠度。控制模組是對稱的,連接埠、擴充槽等均相同,在單一控制模組上提供4組10GbE網路埠,並支援2組主機介面卡,最高可擴充8組16/32Gb FC連接埠。
FlashSystem 5100的控制模組是採用標準伺服器的架構,搭配IBM先進的儲存系統整合而成,為了提供最佳的資料傳輸品質,其控制模組的核心採用Intel Xeon等級的CPU,並支援64GB ~ 576GB的緩衝儲存區,藉此滿足如AI運算等大量資料傳輸的需求。
180萬超高IOPS,整合SCM SSD打造高速儲存
I/O設備的效能,是大量資料分析運算時的品質關鍵,IBM FlashSystem 5100在雙節點、23Gb的頻寬實驗室測試下效能可達180萬IOPS,而當天在群環科技的實機測試下,單節點亦有超過40萬IOPS的效能,不僅入門級應用,中量級的需求也能因應,在實務上FlashSystem不只是許多中、小型企業的核心存儲,同時也受到許多大型企業的青睞。
FlashSystem 5100的高效能技術除了前面提及的NVMe通道SSD,亦有支援儲存記憶體SCM SSD,單一節點最高可安裝4個SCM SSD,這類超高I/O且延遲極低的儲存單元能存放DRP(Data Reduction Pool)的中繼資料,配合智慧型分層就能讓效能更上一層樓;而在儲存用途上,FlashSystem也能搭配FlashCore Module 2.0 (FCM 2.0)的固態硬碟,具有IBM獨家技術的硬體壓縮與加密技術,效能更優於一般NVMe SSD,加上智慧型寫入技術,超低延遲,也能大幅延長SSD的寫入壽命,兼顧高效率與耐用性,適合應用在高性能要求的資料庫運算環境。
分散式RAID架構,高速抄寫低風險
IBM FlashSystem 5100在磁碟陣列上可支援DRAID 5, 6,以及TRAID 1,10等陣列,以DRAID分散式磁碟陣列為例,這種陣列將備援資料分散到所有磁碟中,不同以往採用指定硬碟作為備援磁碟,所有磁碟均執行資料I/O時,效能就能有效提升,SSD陣列的成果更是顯著,且分散式寫入也有助於延長單一SSD的使用壽命。
將備援資料分散寫入的優點還包含了重建還原的效率,過去的RAID因固定磁碟抄寫之故,單一磁碟的I/O變成還原效能的瓶頸,DRAID分散抄寫能加速還原的時效,避免磁碟還原過程中另有磁碟故障的風險,相較過去的重建時間,FlashSystem 5100可以縮短5~10倍的時程,特別是在大容量硬碟的架構下,DRAID的技術讓資料保存更加可靠。
DRAID的技術除了提升儲存設備的可靠度,對於IT人員在資料管理上也更有彈性。在實務上由於資料備援、抄寫等工作也會耗去大量I/O,若遇到上班或資料存取的尖峰就會大幅影響現有工作的執行效率,而設定排程延後抄寫又會增加資料遺失風險,陷入兩難,而透過FlashSystem 5100的DRAID架構就能克服兩難抉擇,特別是在新增磁碟、重新建立抄寫備援時有效降低衝擊,根據實機測試,在8個硬碟的陣列下啟動擴充抄寫時,既有的延遲效能僅略降0.5ms,在使用端幾乎是不受影響。
進階管理軟體輔助,實踐智慧資料分層與跨雲管理
整合儲存虛擬化、軟體定義儲存等技術,IBM FlashSystem 5100具備許多進階儲存管理功能,這些功能和其他高階FlashSystem系列也是相同的,雖說原廠定位是入門機種,亦具有智慧型資料分層、儲存快照與雲端整合等進階功能,且這些功能幾乎是內建在儲存設備中,不須額外購買授權即可直接啟用。
包含了IBM Spectrum Virtualize的雲端備份功能,讓FlashSystem 5100能整合AWS及 IBM Cloud等外部公有雲,自動將資料上傳至雲端空間保存,搭配資料加密與重複資料刪除等技術,能以最安全且高效益的方式活用雲端儲存空間,也能藉此規劃雲端式的異地備援方案;而在資料自動分層的功能上,Spectrum Virtualize也提供了GUI的管理介面,企業IT可以從圖表上快速找出熱區資料,並設定將這些資料分散儲存至各個SSD上,如果轄下的FlashSystem 5100混合了SAS與SSD兩種硬碟,Spectrum Virtualize也會自動判別並智慧分類,平均I/O負擔,管理人員也能藉著管理工具產生的報表擬定、規劃出更高效率的資料分層規範。
針對IT人員管理設備的需求,FlashSystem 5100可使用IBM Storage Insights儲存管理平台來掌握設備的狀態,Storage Insights能以圖表方式呈現各種儲存設備的系統狀態,包含流量、使用空間,或是硬碟健康度等資訊,來確保儲存系統運轉無虞。Storage Insights可以管轄的儲存設備除了IBM自家的各類不同等級的儲存系統外,其他廠商的儲存設備也能納管,包含向其他公有雲平台的儲存空間也都在其中。根據各家廠商的整合程度,最基本的可在單一介面監看各系統參數,少部分還能直接調配管理,大幅簡化IT資料管理的複雜度。
高效率同步機制,異地存儲備援打造超高可靠度
儲存系統可靠度高達99.9999%,IBM FlashSystem 5100除了前面提及的高效率DRAID磁碟陣列與雙控制模組的設計外,FlashSystem 5100支援的HyperSwap雙向主動式備援機制(Active-Active),不需要額外安裝軟體,就能實踐跨網路、雲端間的LUN資料同步,確保雙邊可以在另一端出狀況時迅速接手,關鍵服務不中斷。
除了平時資料寫入時的同步傳輸,FlashSystem 5100也能藉者HyperSwap技術同步拓展Volume線上容量擴充,系統會自動判斷兩端Volume的新增狀態,並以Thin的方式運行,逐步同步兩邊的資料,待擴充完畢後就會回到最初雙向同步的最佳狀態。基於這些同步技術,FlashSystem 5100能搭配資料中心建立三網站容災機制,也就是在3座異地資料中心之間建立保護拓樸,當其中有一個網站故障失效時,另外兩個站點就會建立新的保護拓樸,藉此維繫原本的IT服務、數位資料持續運作,當故障排除後再重新抄寫恢復,重新建立三站式的保護拓樸架構,不只高可靠,還是安心的保障。
當各產業追求智慧化的數位轉型時,加上多雲、容器化等複雜架構之挑戰,對資料管理與運用的需求就更加顯著,因此導入IBM FlashSystem 5100來簡化企業儲存環境,並提供高速、可靠的資源來提供創新動能,將是企業在數位發展上再創新價值的最關鍵基礎。
規格表
IBM FlashSystem 5100 |
|
尺寸 |
483mm × 850mm × 88mm (2U) |
傳輸介面 |
10Gb / 25Gb Ethernet (iSCSI / iSCSI, iSER-iWARP, RoCE) |
最大傳輸量(單一節點) |
90萬IOPS |
最低延遲 |
低於70µs |
最大頻寬 |
15 GB/s |
磁碟陣列 |
DRAID 5, 6、TRAID 1, 10 |
最大磁碟數 |
760個/單一節點、1,520個/單一叢集 |
支援磁碟種類 |
2.5”NVMe SSD, 2.5”SAS, 3.5”SAS |
管理軟體 |
IBM Spectrum Virtualize, IBM Storage Insights |
IBM FlashSystem 5100成功案例 ●國家/產業別:台灣/電信業者 ●導入時間:2020年6月 ●事由: 因應5G新網路的發展,該電信業者需要建構新的伺服器與儲存設備,建立更多IT資源來滿足5G應用服務開發團隊後續的需求。 ●評估要點: 》需要在符合預算內建置最高效能的儲存設備,同時也物色NVMe架構的SSD全快閃儲存設備。 》使用單位會由很多小部門構成(開發團隊),因此資源管理必須要滿足使用單位自行管理的便利性。 ●建置成果: 》IBM FlashSystem 5100的高效能充分滿足開發團隊的需求,高效能縮短程式開發與測試的步調,開發效率、產業服務競爭力都因此而向上提升。 》搭配IBM Storage Insights簡易直覺的管理介面,對於因疫情影響居家辦公的使用者而言,有助於透過網路遠端管理轄下儲存資源。 |
熱門新聞
2024-10-27
2024-10-29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3
2024-10-29
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