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不小心跌斷了腿,看完醫生後要回家,你還需要輪椅或拐杖來幫忙,休養期間才能行動自如。現在,任何一家大醫院門口,就有好幾家醫藥零售、醫材用品門市可以讓你挑選合用的醫材設備。
若在30年前,想要隨手買到各種合用的醫材設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正是杏一醫療用品創辦人陳麗如曾透露過的創業初衷。
當年還是護士的陳麗如,看到她照護的病人,因為買不到回家後緊急備用的氧氣瓶,出院隔天又重回醫院。讓她決定在醫院附近開設醫材用品店,讓病人一出醫院,就近可以一站買齊所需要的醫材。這間小護士開的店,現在成了臺灣醫療用品零售龍頭,超過280家門市遍布全臺。
2017年,杏一有次在法說會上更宣布了未來10年的目標,2026年門市規模要翻3倍,成長到1千家。隔年就啟動了一項「大健康平臺推動計畫」,更大砸14億元,來打造臺灣第一座醫療零售智能化物流中心。
杏一這個大健康平臺,要從醫材實體零售通路,轉而變成醫療電商平臺。3年來,杏一積極將長年經營的B2C實體零售模式,轉型成新零售模式,像是推動會員制度、強化支付機制、講究體驗設計等,還要發展OMO服務,更大力強化B2B模式,對藥局或醫院機構的供貨通路。今年他們開始擴大發展健康產業供應鏈,與供應商、照護業者合作,還要結盟其他異業。
甚至杏一還計畫發展第三種C2B2B商業模式的計畫,來提供媒合型的服務。例如可以幫病患媒合看護或居家照護服務業者,還能讓上游傳統醫材供應商更容易找到,有醫材設備需求的消費者。杏一再從中收取平臺轉介的費用。
過去30年累積的內部營運數據,1億6千萬筆POS銷售資料、220萬名會員和84萬名Line用戶資料、70萬筆託運資料等,這些從門市、電商、顧客彙整而來的大數據,成了杏一優化整體供應鏈的利器,正是杏一發展媒合平臺的關鍵,甚至他們還想用來發展出醫材用品市場行銷諮詢的新服務。「除了銷售醫療商品,我們將來也會擴大銷售轉介還賣服務。」杏一醫療用品執行副總魏子文這樣對我們記者強調。
要從傳統實體店,大變身成新平臺,發展新商業模式,對醫療零售通路而言,關鍵是資訊流、金流和物流的整合,前兩者靠的是資訊系統的整合和變革,而最後一項,靠的就是杏一去年12月剛啟用的新一代物流中心,甚至他們還開起了自己的物流公司,成了醫藥領域的第三方物流,不只可以提供醫材用品網購宅配服務,未來還計畫要提供醫藥供應商、藥局各種物流倉儲服務,從配送、保管、儲存到代管等。
我們記者深入這座位於桃園楊梅的新物流中心,4層樓總樓地板面積高達8,200坪,是臺灣少見的大型連鎖醫藥物流倉儲,總儲位達到2萬3千多個。常備商品的種類比杏一前一代物流中心多了7成,達到6千種,有小到比指甲還薄的過濾棉,也有比人還高的特製輪椅大型商品,兩者體積大小相差2千倍,全都能靠AS/RS自動化倉儲來處理,一天可以出貨1萬個物流箱貨品,但揀貨人力只要過去的五分之一,預估可以滿足未來擴張到500家門市規模的物流需求。
杏一還將自動化揀貨流程與自家電商宅配服務整合,物流中心二樓設有專屬的電商播種作業區和專門作業人力,來處理宅配訂單的分箱、裝箱動作,甚至引進了醫療物流少見的急單插單模式,遇到有突發的醫材急單訂單,可以透過系統插入這張急單的揀貨作業,再走快速通道來出貨,他們的目標是未來要實現臺中以北能6小時到貨。
你若早上跌斷了腿,到醫院看醫生時,也同時下單訂拐杖,傍晚就會送到你家。這就是杏一大力發展新物流,未來想要實現的醫材需求救急新服務。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2-27
2024-12-24
2024-12-27
2024-11-29
2024-12-22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