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博士」的實踐觀察,揭示零信任挑戰與應用未來
「零信任架構」從理論到實踐,探索零信任如何成為企業與政府的資安必修課,解讀零信任理念的核心價值與實踐挑戰,深化企業資安基石
「零信任架構」從理論到實踐,探索零信任如何成為企業與政府的資安必修課,解讀零信任理念的核心價值與實踐挑戰,深化企業資安基石
零信任架構的提出者、Illumio傳道士John Kindervag表示,零信任的實施可以分成五個步驟,這些步驟目的在於在簡化安全流程,確保系統的每個保護面得到充分保護
臺北市規畫分階段推動零信任架構,加速資安轉型工作,並研擬AI使用規範,未來建置主權算力擴大GAI應用,協助智慧城市治理
這幾年來,零信任成為當紅的資安概念,政府在2022年開始積極推動以三大核心要求組成的零信任架構,越來越多廠商提供身分鑑別、設備鑑別的解決方案,然而,供應信任推斷的資安產品與服務卻遲遲未出現,而在2024臺灣資安大會期間,我們看到終於具備這類功能的解決方案出現,曜祥網技、奧義智慧、中華電信這三家資安公司都能提供
近年我國積極推動政府零信任架構,並且首先重視決策引擎的建構,這一年多來,隨著「身分鑑別」、「設備鑑別」功能性符合性驗證陸續展開,關於整體考量規畫與促進產業鏈是否有初步成效,仍然受到大家的關切,近日我們也詢問資安院這方面進展,讓大家從5個問題面來瞭解政府推動上的考量與成果
近年數位發展部積極推動不分內外網的網路架構,零信任架構的身分鑑別,以及建立網站韌性,他們是如何做?在8月底舉行的數位政府高峰會上,該單位資訊處副處長周智禾公開了他們的實務經驗。同時,資安院副院長吳啟文也公布政府零信任架構推動的最新進展,第二階段「設備鑑別」即將有產品方案通過驗證
臺灣政府2023年採取實質行動,從ZTA決策引擎的「身分鑑別」驗證做起,快速發布ZTA導入的共同供應契約標案,有了政府帶頭並展現決心,顯示政府往新世代網路安全策略推進,同時積極推動無密碼登入
在我國政府零信任架構的推動下,已有多家國內廠商參與身分鑑別驗證,例如:來毅數位科技、偉康科技、臺灣網路認證,而他們對於身分安全領域的發展態勢,成為我們這次關注的焦點
過去曾擔任美國政府官員、現為趨勢科技技術策略長的David Chow,他特別公開了過去實施零信任架構的相關經驗,當中不僅分享他所面臨的挑戰,包括機構本身缺乏專業能力、可視性等,也公開了他當時的應對之道,包括從增加資安預算做起,並利用零信任架構來幫助自己建構組織的成熟度框架
企業在既有的IT架構下,如何著手建立零信任架構,專家從NIST SP800-207提出的7項原則、6項假設前提、10項網路需求,以及Google BeyondCorp、Netflix、微軟、國防部分享的實作經驗,剖析如何引導建立零信任網路。
多因素驗證(MFA)的發展已近20年,讓傳統密碼驗證多一層防護,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這些年威脅態勢的演變,使得傳統的MFA形式被突破,因而鼓吹轉向更安全的MFA
Cloudflare宣布與微軟就零信任解決方案擴大合作,使共同客戶能夠無縫部署零信任工具,改進應用程式存取方便性
推動零信任轉型多年的Google,最近該公司難得在臺說明他們的零信任實踐原則,Google Cloud台灣技術副總經理林書平表示,他們的零信任是以身分作為存取控制的邊界,並聚焦在5大身分面向,包括:使用者、裝置、機器、服務、程式碼。此外,可信任軟體亦是根本,他並提及Google Cloud在安全軟體供應鏈的推動
原本受到Galileo以及Athenian專案保護的非營利組織與公益團體,現在可以免費使用Cloudflare零信任安全解決方案,抵禦網路釣魚等攻擊
美國國防部計畫採用3種行動方案來達到零信任,其中的Brownfield作法,要先建立零信任的基準線,再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與環境來開發
資安廠商提倡的零信任,多半聚焦網路安全或是使用者信任關係,但在智慧工廠領域是否足夠?工業技術研究院資通所經理陳柏渝表示,他們提出多層次零信任的構想,共有10個面向,同時並解析了4個層面的因應之道
威強電的資安策略由小而大,8年前先導入ISO至核心系統,再擴大納入全集團系統,2018年更成立CSIRT來把關資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