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我們製作了一個封面故事〈透視超融合平臺第三勢力〉,介紹Nutanix與VMware這兩大陣營以外的廠商,以及他們所發展的超融合基礎架構(HCI)產品,接著我們將繼續探討超融合基礎架構近期應用的新面向:邊緣(Edge)環境,以及遠端/分支辦公室(Remote Office/Branch Office,ROBO)。
我們之所以製作這樣的專題報導,首先是考量到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興起的這一股風潮。起初的邊緣運算應用方式,在架構上,主要是建置於廠區或家用環境的嵌入式設備、物聯網設備,直接從現場進行資料擷取、收集,之後,再傳送至公有雲服務或企業資料中心進行分析處理,這當中相當仰賴網路傳輸,如果要用於自動駕駛車這類需要大量資料即時處理的場景,業者可能必須要運用其他的作法;後來,有些廠商大幅強化邊緣端設備的運算與儲存能力,直接就地進行資料處理的工作,而不用事事都仰賴公有雲或私有雲服務,於是,促成了邊緣資料中心(Edge Data Center)這類解決方案的發展。
而且,在邊緣資料中心的建置方式上,對於原本專注在企業資料中心環境的IT軟硬體廠商而言,在過去幾年苦苦追趕公有雲業者腳步的態勢之下,如今開始多了一些機會,當然他們也必須轉換思維,提供適合的產品與服務,來支援現今物聯網環境的資料存取與處理方式。不過,在此同時,公有雲業者也積極布局,也在發展各種邊緣運算設備。
在邊緣資料中心的使用上,我們看到目前比較顯著的部分,一種是對於大數據的儲存與分析,許多產業都可能有這樣的需求;一種則是特定產業的應用,例如,電信業若要建置支援5G網路營運服務的IT基礎架構,可能會導入網路功能虛擬化(NFV),過去我們會認為只需要搞定「核心」的架構即可,不過,如今也可能需要搭配「邊緣」的架構,在基地臺(Base Station)或戶外線路通訊機箱等設備上,提供更強大的運算與儲存能力。
以紅帽(Red Hat)這類解決方案的架構來看,在核心的部分,主要是網路功能虛擬化基礎架構(NFVI),而在邊緣的部份,則是支援行動無線存取網路(Mobile RAN)、行動網路核心(Mobile Network Core),以及邊緣服務(Edge Services)的應用。
就邊緣資料中心的布建方式而言,如同企業資料中心環境,我們可以透過一臺臺伺服器搭配Linux作業系統,來逐步舖設底層基礎架構;也可以運用VMware、微軟、紅帽等公司的伺服器虛擬化平臺,或是OpenStack這類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軟體、Kubernetes容器即服務平臺等軟體,這些平臺如今都可以直接裸機安裝部署。
而基於伺服器虛擬化而成的超融合基礎架構,原本強調可快速橫向擴充,支援多個節點的叢集部署,由於廠商近期也推出3節點以下的精簡部署彈性,不只針對小型或微型企業有限的IT資源應用規模,對於空間更為局限、同樣不追求大規模部署的邊緣運算環境而言,如今發展到「能伸能縮」的超融合基礎架構,似乎也相當適用。市面上,已經有鎖定邊緣運算應用的超融合產品了嗎?在本期的封面故事當中,我們會整理出現況。
除了邊緣運算,我們也看到提供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廠商,在更早之前,也陸續推出針對遠端/分支辦公室的解決方案。可惜的是,過往我們很少看到廠商向企業積極介紹這些版本,或是部署形式,但對於小型使用環境而言,並不需要超大規模擴充性,能讓當地員工就近使用小巧的軟體定義資料中心環境,而不需「捨近求遠」,為此橫跨VPN或專線連回公司總部IT基礎架構。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