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手機廠商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大概是近年來最常被引用的文案之一。這種格言語錄式的標語,表面上看來似乎富含哲理,實則沒有告訴我們太多事情──所有的東西某種程度來說都來自於人性,關鍵在於,是來自於哪一種人性?

人有追求愛、舒適、幸福、愉悅、榮耀、安全感等等的需求,但是,同樣也有恐懼、愛慕虛榮以及貪婪的那一面,掌握前者的做生意方式,我暫且稱之為「正面人性的力量」,利用後者的,則稱之為「負面人性的力量」。

就像股市總是緩漲急跌,運用負面的人性力量來賺錢總是快得多。各式各樣的直銷「健康食品」最常運用的手法,是利用重病病人家屬徬徨無助的心理狀態,以及怕錯失了任何可能的醫治機會所導致的罪惡感,推銷一些號稱可以治百病的神奇食品。這樣的食品,定價通常都是天文數字(能治百病的東西怎能便宜?),足以讓一個中產小康家庭耗盡所有的積蓄。詐騙集團的詐騙手法雖然每年推陳出新,但是變來變去總不外乎利用人們對不確定事物的恐懼感(被告、被綁架、被盜領等等),以及想要不勞而獲的貪婪心態。

相對來說,要靠正面的人性力量來賺錢,可就困難得多了。你若真要讓你的顧客「倍感尊榮」,現在光是燈光好、氣氛佳已經不夠了,你得打出全球限量、量身打造的訴求,外加社會名流的社群經營才勾得著一點邊。現在的汽車業者在行銷手法上,不只要賣品質,也要賣「幸福的感覺」,設計汽車你就得同時考慮到丈夫、妻子和小孩的需求,而不再只是家中掌握經濟大權的那個人。

因此,打動人心其實不難,難的是能夠勾引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想望,難的是能夠滿足我們對於精神與生活品質向上提升的追求。

為何臺灣社會的詐騙集團與賣膏藥的江湖術士特別多,儘管政府宣導與媒體報導不斷,每年買單受騙的人數卻從不曾減少?原因在於,騙人的人和被騙的人都有一種怠惰,一種對於工作與人生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不願加以思索、尋求正當解決管道的怠惰。

許多詐騙集團的詐騙手法,在我看來,如果他們把設局害人的力氣用在正途之上,恐怕也早有一番作為,但是他們並不這麼做,因為他們懶於思考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他們只想複製已被市場證明有效的詐騙手法。那些會被詐騙集團所誘導,被直銷業者推銷高價萬靈丹的人們,很多同樣是在尋求人生的捷徑,希望一勞永逸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問題。

詐騙集團和直銷業者當然很懂人性,但是他們利用的卻是人性的陰暗面。不少人都會說當下的媒體墮落了,究竟是怎麼個墮落法?擁有影響力的媒體,其實可以激勵、啟發人性的正面力量,但是怠惰的媒體一旦發現訴諸仇恨、恐懼、敵對的報導手法,其實是更快速有效拉抬收視率的方式時,媒體的不歸路也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科技當然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是我們期盼,它永遠來自於人性光明、積極向上的那一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