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榮總 | 疫苗接種 | 疫苗護照 | FHIR | 一起抗疫靠IT

北榮推出疫苗接種證明App,整合IBM區塊鏈服務強化驗證

北榮團隊3月開始發想FHIR疫苗護照應用,克服各種轉折順利在22日推出疫苗接種證明App,只要出示QR Code即可認證。北榮資訊室聯手大數據中心、家醫部,參考歐盟FHIR疫苗護照架構和臺灣相關規範來開發,並使用IBM FHIR主機服務,整合區塊鏈驗證機制來記錄疫苗來歷。未來,北榮要將這款App整合至預約掛號App中。

2021-06-24

| AI | 洗腎 | 臺北榮總 | 連續型資料庫

洗腎突發心衰怎麼辦?北榮即時預警AI一秒就知道!

臺北榮總腎臟科聯手數據分析廠商SAS,以1年半時間訓練一套即時血液透析AI預警系統,可根據透析機每秒產出的200組參數,來預測病人心衰竭風險,準確率達90%。其中,連續型資料庫扮演重要角色,1年半下來處理了1.1億筆資料。團隊也在這個基礎上開發乾體重預測AI,成功將誤差率降低80%。

2021-04-13

| AI偏見 | Graph Learning | AutoGL | 生醫 | PaddleHelix | 臺北榮總 | 大腸癌 | TensorFlow 2.4 | IT周報

AI趨勢周報第153期:面對大腸癌心慌慌?北榮用AI打造專屬客製化療法

臺北榮總聯手飛利浦,以數十年癌症登記資料庫的大腸癌資料,訓練一套AI系統,透過歷史資料相似度分析來提供預後預測和治療歷程建議;AI偏見人人喊打?孫民:在特定行銷領域反而有其好處;AutoML還不夠用,北京清華開源圖學(Graph)自動機器學習工具AutoGL;百度開源生醫專用運算平臺PaddleHelix,包括RNA二級結構預測、大規模分子預訓練、藥物-靶點親和力預測和成藥性預測等演算法模型。

2021-01-02

| 數位病理 | 臺北榮總 | 肺腺癌 | 預後 | 雲象 | 臺大醫院 | 脊椎

AI趨勢周報第149期:北榮肺腺癌分類AI能預測術後復發風險,準確率與人類醫生相差無幾

數位病理應用大爆發,臺北榮總1年多打造肺腺癌分類AI,能準確分辨五種肺腺癌亞型,還能預測手術後的復發風險,準確率近乎人類醫生;雲象正與臺大醫院聯手優化YOLOv4腸照鏡腺瘤辨識AI,最終目標是打造國家級腸照鏡AI;林口長庚打造脊椎特徵量化分析AI,還要建置AI健保審查輔助工具;北榮淋巴結分類AI小幫手快速標註還會數數。

2020-11-15

| AI | 醫療 | 集中式學習 | 聯合學習 | 健保大數據 | 臺北榮總

集中式健保大數據強化腦瘤AI判讀異質影像,臺北榮總更獨步全臺用聯合學習打破醫療AI大數據瓶頸

臺北榮總首先利用健保署提供的3,000多例異質性腦部MRI資料,來精進自家的腦轉移瘤辨識AI模型DeepMets,克服了不同廠牌、不同掃描參數的影響。之後,團隊更在國網中心進行測試、仿照不同醫院分散訓練的聯合學習模型,辨識結果也不輸集中式機器學習所訓練的效果。

2020-06-07

| 衛福部 | 通訊診療 | 科技防疫 | 居家檢疫 | 臺北榮總

【科技抗疫實例:衛福部、臺北榮總】放寬遠距醫療適用對象,641次高風險看診醫病免接觸

為了防疫,衛福部發出兩次函釋、放寬通訊診療適用對象,讓居家檢疫隔離者可申請衛生局轉介,不只照顧就醫需求,也降低第一線醫護人員風險

2020-05-28

| AI | Line | 黑客松 | 臺北榮總 | 偏頭痛預測 | 臉書 | PyRobot | 科技部 | AI語音數據庫 | Azure | IT周報

AI趨勢周報第90期:LINE舉辦跨國AI黑客松,號召臺灣開發者參賽

LINE與母公司南韓搜尋引擎龍頭NAVER聯手,舉辦跨國黑客松AI RUSH 2019,鎖定圖像分類和點閱率預測,將提供NAVER雲端機器學習平臺NSML和去識別化內部資料給參賽者,比賽將於6/25至7/22開放報名。另一方面,Google開源最新NLP模型XLNet,20項Benchmark測試表現完勝BERT。

2019-06-27

| 臺北榮總 | AI門診 | 腦瘤

【醫療影像AI實例:臺北榮總】AI只花30秒就能自動從數百張MRI影像找出腫瘤!準確率達95%

2019年初始,臺北榮總宣告AI門診正式上路。其中一套AI輔助診斷系統DeepMets,30秒就能從數百張MR影像中,揪出腦瘤的位置

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