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Ts | OpenAI

OpenAI GPTs正式開放給ChatGPT Plus用戶

OpenAI上周因遭遇DDoS攻擊導致服務異常,而該公司新的客製化服務GPTs也較預定時間晚了3天才正式上線

2023-11-13

| IT周報 | GitHub | Copilot Chat | 程式開發 | OpenAI | GPT-4 Turbo | XAI | PromptIDE | 提示工程

AI趨勢周報第234期:GitHub將在12月正式上線程式助理Copilot Chat

不只要在下個月正式上線Copilot Chat,GitHub研究團隊還打造Copilot Workspace預計明年正式推出;xAI推出提示工程開發環境PromptIDE;OpenAI發表客製化AI服務GPTs;鼓勵生成式AI晶片應用,政院通過10年3千億晶創臺灣方案;Brave推出瀏覽器AI助理Leo

2023-11-11

| Ai Pin | Humane | 個人AI裝置

Humane正式發表全球首款個人AI裝置Ai Pin,售價699美元

約4.5公分見方的Ai Pin可以別在上衣,使用者得以透過自然語音或手指觸控與其互動,並具備電話、傳訊、翻譯及搜尋等功能,它採用雷射光束掃描投影系統,能把資訊投射到使用者手掌

2023-11-10

| OpenAI | OpenAI Data Partnerships

OpenAI啟動合作夥伴計畫,以擴大取得模型訓練資料集

OpenAI對外招募的資料合作夥伴方案,以協助合作單位整理/數位化內部資料為號召,藉此取得第三方數據資源來擴充其訓練資料集,使GPT-4等模型能產出更正確、符合用戶需求的回應

2023-11-10

| MLCommons | 基準測試 | 模型訓練 | HPC

開放工程聯盟公開新基準測試結果,AI模型訓練效能5年大幅提升49倍

開放工程聯盟(MLCommons)公布最新的MLPerf Training v3.1與MLPerf HPC v3.0基準測試結果,官方表示,訓練效能基準較5年前提升達49倍,顯示人工智慧技術的大幅進步

2023-11-10

| GitHub Copilot Enterprise

GitHub Copilot Enterprise將於明年2月問世,可整合組織內部程式碼庫

GitHub Copilot Enterprise版除了具備Business版所有功能,還提供了個人化功能,將GitHub Copilot整合到GitHub中,並可索引組織的程式碼庫

2023-11-09

| Google搜尋 | 生成式AI | 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 | SGE

Google將搜尋生成式體驗擴大到包括臺灣在內的逾120個國家

以生成式AI功能強化的Google搜尋服務測試版,擴大提供給全球逾120個國家用戶,並新增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韓文與印尼文版本

2023-11-09

| 微軟 | 西門子 | Copilot | 製造業 | Siemens Industrial Copilot

微軟、西門子共推製造業Copilot AI助理

雙方合作推出製造業專用的Copilot AI助理,能根據西門子Xcelerator管理平臺資料,協助Xcelerator用戶撰寫自動化程式碼

2023-11-09

| 三星 | 生成式AI | Samsung Gauss

三星推出生成式AI模型Samsung Gauss,可能將整合到Galaxy手機上

三星公布自行研發的生成式AI模型Samsung Gauss,具備文字、圖像以及程式碼生成能力

2023-11-09

| google | AI | 開源專案

Google啟動Project Open Se Cura加速安全、低功耗AI系統開發

Google推Project Open Se Cura計畫,提供開源設計工具與智慧財產函式庫,以加速安全且高效的人工智慧系統開發,並透過開源透明度增進社群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解

2023-11-09

| IBM Enterprise AI Venture Fund | AI新創

IBM成立5億美元的AI創投基金

IBM要藉由Enterprise AI Venture Fund投資扶植有潛力的AI新創,最終目的是擴大該公司的AI合作夥伴生態系

2023-11-08

| 生成式AI | 液體冷卻 | 英特爾 | liquid cooling | Emerald Rapids

英特爾:企業未來資料中心設計將因生成式AI帶來新變革,液體冷卻技術和配備更高記憶體頻寬的伺服器系統是發展關鍵

英特爾資料中心平臺工程與架構事業群總經理Zane Ball表示,生成式AI的興起,對於資料中心帶來了重要變革之一,一方面將加速企業資料中心採用液體冷卻技術。另一方面,未來伺服器硬體設計持續發展能夠支援更大參數的模型、更高記憶體頻寬的伺服器系統。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