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FAIR團隊公開Meta Sparsh、Digit 360等創新技術,賦予機器人觸覺感知能力,使人工智慧具備與物理世界精確互動的能力,加速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

新聞 | 國泰金控 | 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 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計畫 | AI新創 | 數位轉型 | FinTech

擁抱新創也要系統化,國泰金控海選全球412家FinTech公司,揭露8大業務創新方向

國泰金控採取了一個新的模式,來引進新創的技術與文化,瞄準集團旗下子公司業務部門的需求,以系統性模式一次招募全球412家FinTech新創公司,要加快擁抱新創技術的速度,更列出國泰金控未來的8大業務創新重點方向。

2020-01-21

新聞 | MuZero | AlphaGo | AlphaZero | AlphaStar | 強化學習 | Deepmind | 黃士傑 | google

AlphaGo之父黃士傑揭露DeepMind通用AI布局,最終目標要協助人類解決全球暖化難題

黃士傑上月底來臺分享經驗,指出DeepMind的最終目標,是要開發一套通用AI,來協助人類解決世界上的難題,比如全球暖化。另外,他也表示,AI是團隊合作的時代,就算是圖靈獎得主,也是帶著團隊做專案。因此,他認為,除了專業技能,還要抱持一顆敞開的心,讓自己成為團隊中容易相處的人(Easy to work with)。

2020-01-20

新聞 | 科技部 | 半導體 | 人才培育 | AI | 太空技術 | 量子電腦

科技部:今年加碼40億發展基礎研究,更聚焦太空、量子電腦和邊緣AI硬體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臺灣去年的基礎研究經費比例,只佔全國研發經費的7.3%,遠低於鄰近的日本(13.1%)、韓國(14.5%),因此,科技部今年計畫加碼40億元投資基礎研究,提高研發能量。另一方面,科技部也將推動半導體應用,特別鎖定太空技術、量子電腦,以及人工智慧,要成立國際研發平臺。

2020-01-20

| 服務提供者界面 | 資料隔離 | 充血模型 | 循環依賴 | 架構思維 | 蔡學鏞

技術架構設計12原則(下篇)

蔡學鏞的技術架構設計12原則,前6條接露了對內系統相關的設計原則,接下來的6條,則是用於內部系統與外部系統間架構的設計原則。

2020-01-20

新聞 | Git | 稀疏簽出 | 部分複製 | 開發 | 微服務

Git 2.25加入稀疏簽出功能,讓開發者只簽出需要的檔案

Git正式支援稀疏簽出功能,可限制工作目錄的範圍,對在單一儲存庫存放所有微服務程式碼的架構特別有用

2020-01-20

新聞 | 空中巴士 | 影像辨識 | 自動駕駛 | AI

空中巴士成功測試以電腦視覺自動控制飛機起飛

空中巴士以安裝在飛機上的影像辨識系統,自動操作飛機起飛,未來還要讓飛機自動滑行與降落

2020-01-20

新聞 | 歐盟 | 人工智慧 | AI | 法規 | 人臉辨識

歐盟有意在未來5年禁用人臉辨識技術

歐盟執委會考慮暫時禁止公私單位在大眾場所使用人臉辨識,以在這段緩衝期內,評估人臉辨識技術的影響與風險管理

2020-01-20

新聞 | 臉部辨識 | 人臉辨識 | AI | Clearview AI

紐時:人臉辨識技術業者Clearview AI提供30億圖庫供數百個執法機構使用

紐約時報指稱,人工智慧業者Clearview AI的人臉圖庫來源,是從各個知名網站逕自蒐集而來,此舉恐觸犯照片當事人隱私

2020-01-20

新聞 | 電子病歷 | Epic | Google Cloud | Azure | AWS | 健康照護 | 醫療

全美最大醫療紀錄軟體商Epic傳不再和Google Cloud整合

報導指出,基於使用Google Cloud的醫療院所客戶不多,Epic的雲端平台整合對象將改成Amazon Web Services及微軟Azure

2020-01-20

新聞 | 壟斷 | 反托辣斯 | 蘋果 | google | Amazon | 臉書 | Facebook

Tile、Sonos與PopSockets指控蘋果、Google與Amazon違反市場競爭

除了多家業者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控訴遭到科技巨頭的霸凌。也有4家業者上法院對臉書提出反壟斷訴訟,要求祖克柏放棄對臉書的控制權

2020-01-20

新聞 | 生物辨識支付 | Amazon | 支付系統 | 手掌掃瞄 | 非接觸身份辨識

Amazon傳開發手掌掃瞄支付系統

Amazon這個尚未公開的生物辨識支付系統,一開始需要用戶先在終端機內掃瞄手部影像並插入信用卡,兩者綁定後,未來用戶只要在感測器前揮個手就能付款

2020-01-20

| 數位轉型 | 資安 | CIO | 零信任

十年資安教訓

企業發展資安防護時,對於惡意威脅侵入與造成衝擊,務必要涵蓋到事前、事中、事後的因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再抱著單靠事前預防的角度來進行防禦,因為百密總有一疏,我們在事中若能做到及早察覺,以及事後的快速處理與復原,都會是落實整體資安的一部分

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