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式AI | ChatGPT | 臺北市政府 | 趙式隆

【ChatGPT先行者經驗:臺北市政府資訊局長趙式隆】擴大應用須落地,公務用得確保合規

重視資料安全的企業或政府,ChatGPT必需落地,並為應用建立指引規範,確保使用合規,訂定責任歸屬

2023-03-10

| 臺北市政府 | 紅隊演練 | 藍隊演練 | SRE | 資安量測指標 | 楊世鈺 | 臺灣資安大會 | 2022臺灣資安大會

【臺灣資安大會直擊:實戰篇】北市府以服務為中心打造監控儀表板,下一步鎖定SRE

北市府用組織、可視化和曝險最小化3招推動資安管理,建置專屬組織一條鞭管理外,還以服務為中心打造資安監控儀表板,接下來要延伸發展客製化監控指標

2022-10-07

| 臺北市政府 | 封面故事 | 自然人憑證 | 行動憑證

【行動自然人憑證應用:臺北市政府】憑證行動化實現行動公文簽核,改善一年354萬件公文處理效率

臺北市政府去年底推出行動公文批核,將公文處理分為批核與簽核,讓公務人員或主管在外可先批核公文,回到辦公室再補簽公文,自然人憑證行動化,讓行動公文簽核成為可能

2022-05-09

| 臺北市政府 | 熊好券 | 振興券

為何9/22臺北市熊好券無法登記? 台北市政府還原當時情況,說明應變做法

臺北市政府在9月22日正式推出熊好券,開放民眾透過台北通登記,但當天中午開始,台北通因系統異常,導致民眾無法順利登記熊好券,引發不少民怨。

2021-10-22

| BYOD | 臺北市政府 | 柯文哲

臺北市力推BYOD計畫!柯文哲:要讓每位學生都能自帶設備上課,確保線上學習能力

臺北市政府今日不僅提出開學後的校園教學和生活指引,也針對即將展開的學校BYOD計畫,提出更多的說明,未來要讓每位學生都能自帶行動裝置到校上課,來確保學生線上學習能力,更要訓練學生逐漸適應遠距開會、遠距上課。

2021-08-30

| 臺北市政府 | 國網中心 | 異地備援

臺北市政府與國網中心聯手,北市府異地備援第2中心落腳臺中

臺北市政府與國網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利用國網中心的臺中機房,建立臺北市異地備援備分第2中心,北市資訊局先為市府核心系統建立遠距備援備分,鼓勵北市其他局處也能跟進,強化臺北市對災難、駭客攻擊的營運韌性。

2021-08-12

|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 資料治理委員會 | 臺北市政府 | 柯文哲 | 大數據 | 數據驅動決策 | 數位轉型

數據是面對問題的第一步

臺北市長柯文哲曾說過,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看到數字,就能知道市府哪裡做得不對,大數據中心就是臺北市正面迎戰施政問題的關鍵

2021-03-19

| 智慧城市 | 臺北市政府 | 臺北市資訊局 | 大數據 |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 資料治理委員會 | 曾韵 | 資料孤島

【專家觀點:安永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曾韵】建立整體戰略統一各單位步調,才能強化城市治理

過去各局處各自處理業務上的資料,導致資料孤島問題,政府服務要做到讓民眾有感,需要跨機關資料互通,臺北市府透過資料治理委員會,在產學界專家提供建議下,能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

2021-03-18

| 智慧城市 | 資料治理委員會 | 臺北市政府 | 臺北市資訊局 | 大數據 |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 城市資料治理 | 柯文哲 | 呂新科

【高度數據e化如何兼顧個資保護?】設府級資料治理委員會,公私協力強化資料治理

市長柯文哲親自擔任資料治理委員會主委,公私協力以強化北市府在資料應用、個資保護、資料安全方面的規範

2021-03-18

| 智慧城市 | 臺北市政府 | 臺北市資訊局 | 大數據 |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柯P數據施政:用數據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為了強化城市的資料治理,臺北市政府成立大數據中心,建立資訊流的統合架構,並設立府級資料治理委員會,擬定資料運用規範。其中大數據中心團隊可說是臺北市政分析的資料科學團隊,協助管理團隊深入了解數據背後的市政現象

2021-03-17

| 智慧城市 | 臺北市政府 | 臺北市資訊局 | 大數據 |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臺北市大數據應用實例大公開

COVID-19疫情影響下,不少縣市停辦2021年跨年活動,而臺北市能照常舉行的背後支持單位之一,便是大數據中心,負責協助綜合各方面資訊,建置2021跨年實聯制儀表板

2021-03-17

| 智慧城市 | 資料治理委員會 | 疫情儀表板 | 臺北市政府 | 臺北市資訊局 | 大數據 | 科技防疫 | COVID-19 |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 | 數據引擎

【從科技引擎到數據引擎,北市數位轉型的下一步】臺北市如何用大數據管理市政

過去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著重以科技驅動城市創新,先後成立大數據中心及資料治理委員會後,啟動科技與資料的雙引擎新戰略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