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HIR | 臺中榮總 | 醫療即時戰情室 | IoT設備 | 生理量測 | node.js | MongoDB

【FHIR應用實例:臺中榮總】瞄準精準醫療即時戰情室,中榮先以FHIR結合生理量測練兵

為建置一套整合醫療資料和IoT設備資訊的即時戰情室,臺中榮總IT團隊採用FHIR,以Node.js和MongoDB自建一套執行FHIR資料交換的環境,來測試即時彙整IoT設備資訊的工作流程

2020-12-17

| FHIRㄝ | 臺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 | MISAT | 醫療資料交換標準

【什麼是FHIR?】FHIR三大優勢可快速複製應用,完勝前一代醫療資料交換標準

FHIR整合前幾代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優點,不僅支援更多格式,還更遵從HTTP協定、支援行動裝置和資源受限系統,緊跟行動化趨勢。此外,它還有豐富的開源資源

2020-12-17

| 憑證行動化 | 高雄榮總 | 動憑證 | 醫事人員行動憑證 | 衛福部 | 醫事人員卡

【醫事行動憑證實例:高雄榮總】高榮率先試辦從病歷行動簽核做起,護理部門年底更要全面導入

高雄榮總是全臺第一家取得醫事人員行動憑證的醫院,以病歷簽核為前導應用,只要0.5秒就簽完一張病歷!今年底將大舉採購770隻公發手機,讓護理人員全面導入,還要發展更多行動醫療應用

2020-09-17

| 資安應變團隊 | 安全事件應變 | CSIRT | NIST網路安全框架 | 資安事件應變規畫

【從「疫情指揮中心」學防駭】面對資安事件不能群龍無首,必須建立資安應變團隊

記取過去SARS慘痛教訓,政府開始建立疫情指揮中心,並在這次防疫過程扮演關鍵角色,相對地,企業面對重大資安事件時,不僅要具備資安應變團隊,背後也要有編組與演練的配合

2020-07-22

| 聯合學習 | 杜奕瑾 | AI Labs | Harmonia | 去中心化 | TAIMedimg

【臺灣第一個聯合學習框架】靠聯合學習打造多款醫療AI,AI Labs更開源自家框架力推

在短短3年內開發多項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醫療AI模型,但又不拿取任何原始資料,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說,聯合學習就是關鍵

2020-07-09

| 三軍總醫院 | Nvidia | COVID-19 | 美國麻州醫學中心 | 聯合學習

【跨國聯合學習專案臺灣第一家醫院】三總加入跨國聯合學習計畫來抗疫,聯手20家醫學中心打造病情惡化預警模型

三總加入由Nvidia和美國麻州醫學中心發起的COVID-19聯合學習專案,要集結20家跨國醫療機構之力、打破醫療小數據局限,以武漢肺炎患者連日的X光片和生命徵象數值,來打造一套病情惡化預警系統

2020-07-09

| 臺北榮民總醫院 | AI | DeepMets |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 聯合學習

【臺灣本土醫院首次聯合學習試驗】臺北榮總靠超級電腦驗證可行性,要讓本土AI有國際盃實力

臺北榮總嘗試聯合學習試驗,利用臺灣杉二號雲端環境,建置5個代表不同醫院的節點,以分散式機器學習方法,來強化AI模型對異質影像的辨識能力

2020-07-09

| 科技防疫 | 社交距離App | 健康回報App | 超前部署App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臺灣公開2支超前部署防疫App,將提供原始碼供外國政府防疫

臺灣以「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傳播的情境」超前部署,推出社交距離App以及健康回報App兩款防疫App,其中,社交距離App不登入、不註冊、不上傳並符合GDPR個資規範;健康回報App只要一個App,就可以貫穿所有入境檢疫系統、防疫追蹤系統、採用GPS定位電子圍籬3.0系統到AI健康回報系統

2020-06-01

| 科技防疫 | 武漢肺炎 | COVID-19

臺灣科技防疫經驗,全球搶借鏡

臺灣有效控管武漢肺炎疫情,善用各種科技工具,打造有效的資訊系統,也讓臺灣可以維持四十多天國內沒有本土案例的抗疫成績

2020-06-01

| 電子圍籬 | 科技防疫 | 武漢肺炎 | COVID-19 | 疾管署 | AILabs

【科技抗疫實例:疾管署|AILabs】電子圍籬系統有助落實居家檢疫,新版系統以App貫穿所有流程

現行2.0版使用細胞定位法,會發送告警簡訊,每10分鐘回傳定位資訊;超前部署3.0版App採GPS定位,貫穿入境到檢疫隔離流程

2020-06-01

| 社交距離App | 科技防疫 | 武漢肺炎 | COVID-19 | 行政院 | AILabs

【科技抗疫實例:行政院|AILabs】4月完成臺版社交距離App,疫情趨緩未上線改支援國外防疫

目的在於降低武漢肺炎傳播率同時,還能維持基本的經濟活動,一旦有確診病患,可以快速找到接觸者

2020-06-01

| 北醫附醫 | 工研院 | 高風險照護零接觸 | 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臺 | 科技防疫 | 武漢肺炎 | COVID-19

【科技抗疫實例:北醫附醫、工研院】4關鍵科技實現高風險照護零接觸,本土先實證再搶攻海外需求

為了減少疫情期間醫病接觸可能帶來的傳染風險,北醫附醫聯手工研院整合遠端感測技術,自動將病患生理數據拋送到儀表板來監控

2020-06-01